<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月12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第二十三小学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以国家成功申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结合“茶文化”开展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用实际行动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承、创新、发展。</span></p> 传承文化 责任在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2月17日全校学生怀着激动地心情,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播报及学习强国权威媒体平台关于11月29日我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报道,学习了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知识、技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明确认识到申遗成功意味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知名度、经济发展在日益扩大增强。感动于茶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丰富而有内涵,也更懂得了只有付出更多的力量去保护祖先的馈赠,它才有可能可持续发展下去,作为新一代青少年需要参与其中,努力做好文化传承人。</span></p> 实践活动 行动在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生们巧手制作精美的叶脉书签,绘制手抄报,在描摹勾画,书写设计中感受茶文化世代传承、习俗分布、民族文明、世界共享;创作咏茶诗歌,抒于笔端、表于文字,尽情展示内心丰富的情感;用心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茶叶,了解它的品行与质地等;学习展示茶艺,在泡茶、品茶、敬茶、论茶中粗浅体会平和包容的心态、含蓄内敛的品格和茶文化蕴含的道德修养。</span></p> 传承家乡非遗文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不断地积淀和努力,2021年学校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称号,传承弘扬家乡非遗文化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几年来,学校积极挖掘家乡非遗文化特色,不断丰富育人载体,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活动进入校园,推动基地建设不断走向深入,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深入开展协同育人工作,传承家乡文化根脉 ,不断培育家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时代新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开设网络直播课程,邀请赫哲文化传统服饰省级传承人解永亮老师,省级传承人孙雪老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杨氏古典戏法项目传承人路一鸣老师,传统技艺类满族盘酱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佟丹丹老师在课上各展技艺,分别传授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鱼皮画制作技艺和边说边变、手口结合、诙谐幽默的杨氏古典戏法还带领学生们领略了充满地域特色,酱香浓郁的满族盘酱的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组织线下实践课,邀请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吴翠霞老师深入班级传授《乌苏里船歌》,组织学生助力非遗美食文化,爱尚三江·首届佳木斯冷面文化节”,感受浓郁的地方饮食文化风情,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展示非遗文化的活动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生们一次次学习丰富的非遗传统文化知识,一次次实践多彩的民风民俗技艺,感受着文化遗产的瑰丽神奇,华夏文明的精深博大,他们从中懂得了保护民族文化的源头根脉,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新时代青少年肩负的责任,不仅要让古老优秀的文化“活”在当下,焕发生机活力,更应把共同守望精神家园的健硕未来当作我们未来的历史担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