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提升工程之东风,助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大港一小

<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恪守着责任,我们心有目标;怀揣着理想,我们充满渴望;肩负着未来,我们行动在路上。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中,我们始终深学习、共研讨、齐实践;我们学习着、思考着、践行着;我们快乐着、收获着、成长着;相信我们一定会收获“稻菽千重浪”的美丽风光,再续大港一小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又一华章!</p> 研修综述 <p class="ql-block">  我校启动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已有一段时间,在网络学习及研修交流讨论之后,我校成为第一批进行线下培训的学校。为助力我校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提升2.0工程,为进一步促进全体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上的融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领衔首席CIO刘慕军校长全面领导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蒋佩兰副校长对具体的推进工作做了安排和统筹。</p> <p class="ql-block">  本校按学科特点和年龄结构,把全体教师分成六个教研组,每组一名组长,两名副组长。组长和副组长均担负创建组织教研活动、督促学习、帮助指导、审阅作业等职责。同时根据信息技术水平和年龄情况把每个教研组分成包保小组,让每位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在自身已有基础上得到切实的提高。每位教师根据我校的提升目标结合自身情况拟定了个人研修计划,以期在培训实践中落实个人目标。</p> <p class="ql-block">  基于我校硬件设施现状和教师年龄结构特点,我校倾向于选择能够结合学校“三动三环节”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全校教师的实际应用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为备课、评价等方面提供有效支撑的能力点。在本校多媒体环境中,选择了能够适合本校不同层次信息技术水平教师发展的15个能力点,线下各教研组结合本教研组学科特点进行进一步选择。教师在此基础选择自身发展的三个微能力点,要对自身的能力水平有所提升。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对线上的讲解视频进行了学习,对所选择的能力点任务进行分解,开展了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在实践中思考如何达成并突破自身的三个微能力点。</p> <p class="ql-block">  本校以“链条式‘学—研—思—结’四环节团队研修模式”促使提升教师的培训实效。各教研组创建了两次教研活动。各教研组根据现状需求和成员情况分别选择了集体备课、移动听评课等不同模式的教研活动。结合本校“骨干教师引领课”“青年教师展示课”“中年教师示范课”等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引导教师在观察、实践和反思中发现信息技术在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深度融合方法,让技术的提高助力课堂实践,让课堂实践对技术的提高产生新的要求,从而推动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发展和课堂应用水平提高。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入融合做扎实,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力争人人有收获。平台上上传作业,互相点评的过程,这既是知识的整合,也是自我的反思与总结。</p> <p class="ql-block">  经过培训,老师们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对自身角色的职责与分工非常清晰,教研活动颇有成效,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整校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接下来的工作的开展充满了信心和新的期待。</p> 成果展示 <p class="ql-block">优秀微课设计方案</p> <p class="ql-block">真实情境下技术环境介绍</p> <p class="ql-block">王蕊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与电子白板的有效交互</p> <p class="ql-block">青年教师赵倩做展示课</p> <p class="ql-block">  孙凯老师优秀微课</p> <p class="ql-block">高年级数学教研组认真听课</p>

信息技术

教师

教研组

我校

提升

能力

本校

整校

教研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