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年华赋教者 不负韶华与语行——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特岗教师岗前培训小学语文专场活动纪实(二)

张颖慧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为了全面振兴乡村教育,使特岗教师尽快了解、掌握小学语文不同年段教学的特点与方法,帮助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要求,在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张颖慧老师的精心部署和安排下,继一二年级专场培训顺利完成后,内蒙古自治区特岗教师培训三年级语文专场活动于2022年12月15日在老师们的期盼中顺利开展。</p> <p class="ql-block">  本次三年级专场培训活动分为上、下午两场。上午观摩学习六节优质课例,下午进行说课、评课、交流、专家讲座。培训活动由张颖慧名师工作室成员、新城区北垣小学的魏薇老师全程主持。</p> 优质课例 学思结合 <p class="ql-block">  上午的活动安排老师们观摩学习了六节三年级优质课例。</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由武川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李菊萍主任执教的三年级上册《6.秋天的雨》。李主任引导学生找中心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以朗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通过想象画面,感受秋天带来的美丽风景,体会字里行间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以读促悟,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读中积累。李主任还注重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去理解难懂的词语,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同时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新城区北垣小学的魏薇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中的《山行》《赠刘景文》两首古诗。魏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古诗,将在学习第一首古诗中总结的圈画景物、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生活、补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迁移运用于另一首古诗的学习。形式丰富、有层次的朗读,不断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熟悉程度,读中悟,悟中读。</p> <p class="ql-block">  回民区南马路小学的杜娟老师教授了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中的《夜书所见》。《夜书所见》是一首抒发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的诗。杜老师抓住诗题、借助图画、体会关键词、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到了诗人在景物背后寄托的思乡之情,悟情入境,读懂诗句。</p> <p class="ql-block">  清水河县逸夫小学的杜广生校长分享了他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本文语言优美,教学中杜校长通过设置多种情境,运用多种方法,落实各项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习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表达之美。朗读与感悟相结合,理解与表达相融合。</p> <p class="ql-block">  新城区满族小学的刘瑞娟主任分享了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3.海底世界》的第一课时教学。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刘瑞娟主任依据文本特点创设学习情境,以“我是新闻发言人”为任务引领,引导学生知文意、明文理、练表达,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抓住时机,巧妙迁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海底世界》的第二课时则由师大附校的张玉红老师精心讲授。张老师通过对比句式体会文中词语;通过朗读、听声音、说句式的方式感受海底声音的奇妙;引导学生感受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的同时,借助填写表格、汇报分享、对比总结,归纳出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再开展迁移训练,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补充资料,介绍海底的矿产资源,体会海底世界的物产丰富,并在课后推荐学生观看《海洋》纪录片,阅读《海底两万里》等课外书籍。</p> 交流研讨 学研共进 <p class="ql-block">  一上午的课程安排得紧凑、充实,听课老师深受启发,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静心思考,将自己的收获分享在评论区,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大家虽然隔着屏幕,却使这一方网络空间充盈着热烈的教研氛围。</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学习活动首先由李菊萍、刘瑞娟、张玉红三位老师针对自己的课例分别进行了说课。三位老师立足新课标,结合说课主题,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理念、作业设计、反思与重建几个方面展开说课,内容完整而精炼,清晰而有深度,分享了她们在多年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解答了老师们提出的困惑,为老师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路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李菊萍主任对比第一学段学情,来讲述第二学段中“基于学情的教育理念”的延展和提升。从单元整体入手,详细解析了单元内各课例“理解词语的方法”的不同侧重点,并强调了多种形式朗读的重要性。提示老师们可以借助课后题来设计有层次的“积累与表达”的学习活动,同时还要注意教材的育人功能。</p> <p class="ql-block">  刘瑞娟主任统整第二、三学段,对比讲解了如何将“写清楚”的训练逐步推进,以及对学生能力的梯度发展。她提示老师们要统筹安排单元教学,在理解、朗读和背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积累并运用好词佳句;并结合新课标,依据文本特点,讲解了如何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张玉红老师在说课过程中提示老师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效果的呈现和评估,要结合语文要素、课文表达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张老师从理脉络――学习概括内容,识规律――学习表达顺序,明写法――学习表达层次,重运用――提升表达能力几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在专家点评环节,刘瑞娟主任从单元整体出发,结合新课标对几节课各有侧重、细致精炼地进行了点评,归纳总结了几节课的共同亮点:导入链接生活,调动学习兴趣;整体梳理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语言积累运用,融通课堂内外;落实语文要素,做到“一课一得”。刘主任提示教师们在听课时要多从目标达成与教学策略融合上着眼,一听是否目标清晰,重难点突出;二听是否着眼学情,优化教学策略;三听是否方法得当,搭建能力阶梯;四听是否发散思维,提升核心素养。刘主任在评课中指导教法,使听课老师既对所听课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结构化备课有了更宽泛的认识。</p> 专题讲座 助力成长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后,张颖慧老师做题为《高效提问统领学本课堂 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张老师从新课标的要求,基于课堂观察量表的教学分析,高效提问建构生本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高效提问的联系几个要点进行具体讲解。</p> <p class="ql-block">  其间,张老师结合《呼和浩特市小学语文课堂观察量表》数据背后带来的思考,多位教育知名专家的教育名言和理念,以及多篇教学实例,提示老师们要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注重在课堂中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是有画面、声音和情趣的;进而扣住语言的性质去精心设计、压缩语言、精炼课堂提问,避免会造成学生浅阅读、浅思考、浅学习这样缺乏时效性的浅问题的出现。张老师还指出,要依据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有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难易适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使问题明确指向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指向教学内容的核心点;此外,还要养成认真倾听学生回答的习惯,结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张老师轻柔亲切的话语,直入重点、深入浅出的讲解,极具指导性和操作性。</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间,活动已接近尾声,而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依旧高涨,与张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思考所得和对今后教学的信心。张老师在答疑解惑的同时,也送上自己对老师们的美好祝愿和希冀。</p> <p class="ql-block">  教研时光匆匆而过,而学习之旅才刚刚启程。愿最美的年华永赋最美的教育者们,愿他们年轻的教育教学之路收获满满。不负韶华,与语同行。</p> <p class="ql-block">撰稿:张颖慧名师工作室 魏薇 刘瑞娟</p><p class="ql-block">图片:张颖慧名师工作室 魏薇</p><p class="ql-block">编辑:张颖慧名师工作室 刘瑞娟 魏薇</p><p class="ql-block">初审:张颖慧名师工作室 杜娟</p><p class="ql-block">终审:呼和浩特市教育教研中心 张颖慧</p>

学生

老师

学习

教学

颖慧

张老师

刘瑞娟

三年级

语文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