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刀

仙人指路1231

  现在的小学生们基本上都不会用小刀自己削铅笔了,因为他们这一代人一开始上学接触到的就是自动铅笔了。<br>  我上小学时是60年代初期,那时的国民消费水平是极低的。不过那时已经有了自动铅笔了,只是我家的条件不好,且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家长怎能会给我花5毛多钱去买一只自动铅笔呢,我是有自知之明的。因为那时一只铅笔才二三分钱,5分钱一只的就是带橡皮的铅笔了。当年中国最好的“中华”牌绘图铅笔也不过就是一角钱一只。<br><br> 我当年就是用的这种小刀。 <p class="ql-block">  说到削铅笔,那时的铅笔三分钱一只已经就是质量不错的了,所谓质量好就是铅笔的木材的好坏,好的铅笔的木材应该是两片木材基本是一致的,软硬相当,削起来阻力相等,质量差些的两片木材软硬不一,削起来比较费力。看其质量好坏,仅从铅笔的端面的颜色一看便一目了然。削铅笔的小刀也是四五分钱一把,但是质量都不怎么样。每天晚上提前削好铅笔就是睡觉前的必做之事。那年代能用上转笔刀的同学也是很让人羡慕的。在上小学用铅笔阶段我是没有用过转笔刀的。</p> <div>查了相关资料,当年的刀片有“飞鹰”牌的。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商标。<br></div><br> <p class="ql-block">  记得三年级时班里有一女生王某某,她就不用折叠式小刀削铅笔,而是用一种很小的刀片来削,那刀片约有4公分长,宽约1公分,看她削铅笔时那刀子极快,比我的折叠式小刀快多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不知道王同学的刀子是从哪里买的,多少钱一个,很是好奇,也不好意思问其它同学,就跑到附近的文具店里去看,也没找到这样的刀子。很长时间后才知道那是男士的剃须刀架的专用刀片。小刀片削铅笔快是快,就是太小不好握住。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我父亲那时也没有那样的剃须刀架。</p><p class="ql-block">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王同学转学了。</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后同学聚会时还向其它同学打听过王同学,同学老G(G是王同学的近邻)说:王因为当时总有同学给她起外号,感觉压力太大后来就转学了。听此消息后我第一感觉就是王同学的父母亲一定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或者说起码对心理学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人。他们对女儿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务实的爱。</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理解其本质是让你教会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能设身处地地思考自己所处的位置,分析利敝后作出对自己更有利的决策。现在回想王同学的父母亲应该是非常睿智的人。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起码能认识到当爱女无力扭转一个对自己很不利且带有倾向性的事情的时候,换一个地方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与其让女儿在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下委曲求全地凑合,不如换个地方去重新开辟自己的新天地。</p><p class="ql-block">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6――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其心理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女生。一旦不良环境对心理因素的影响形成后对其今后一生的应对各种情况下的第一感观的认定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p><p class="ql-block">  王同学的父母理解“孟母三迁”的含义更深刻。知道女儿学习环境不好时,宁愿选择帮女儿转学,也不愿意让女儿在压力大的环境下凑合。这得有多么大的决心和勇气呀。要知道那时我们家附近只有一所小学。再有就是在三四里路以外的地方了。那时一个工人家庭的收入都是有限的。不管是每天走路还是选择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上学在六十年代初期这都是一条漫长的路,必竞为此要选择搬家那更是不可能的事,因为那时的住房比什么都紧张。</p>   几十年过去了,面对近几年出现的且渐多的校园暴力及中小学生自杀现象,尽管是极少数的个案但也会让大多数家长担心和恐惧。我相信没有哪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与有暴力行为甚至暴力倾向的人为伴。但令人担忧的是有没有家长愿为当下教育环境出现的种种劣迹而找到出现问题的底层根源。<br>  对任何人来说选择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取舍的,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正确的选择就为今后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据同学们说王同学换了学校后的学习与人生的路走的都不错。这应该感谢她那了解人性的父母亲。<br>部分照片来自网络<br>    <br>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初稿<br>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十六日修订<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