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路氏文化研究 路江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路氏得姓始祖玄元公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路氏图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路氏开基圣祖邳离侯伏波将军博德公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文化世家路朝霖家族及其家族的学术成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洛阳龙门志校注》作者 薛瑞泽 许智银 原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中华路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路江云 整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前 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朝霖(一八四三—一九二〇),清末進士,一生經歷了清朝末年中國社會的大動蕩,目睹了中華民國建立後社會的複雜多變,與當時的社會名流多有交往,學術多所建樹,在詩、書、畫等領域都有精品流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路朝霖及其家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朝霖,字訪巖,一字覃叔,别署烏蒙山人,貴州畢節人。路朝霖在文化上的造詣與其家族有着密切的關係。有清一朝,路氏家族屬於文化世家,從其祖上路元升開始就已顯現出較高的文化修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元升生於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雍正四年(一七二六)鄉試第一(解元),乾隆元年(一七三六)進士,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一名,官至福建上杭知縣。乾隆《貴州通志》卷二六《人物·選舉》記載,『乾隆丙辰恩科趙青藜榜』中有『路元升,畢節人』。同書卷二七《人物·選舉》亦載:『(雍正)丙午科,路元升,畢節人,丙辰進士。』乾隆《畢節縣志》卷三《學校·進士》云:『乾隆丙辰科,路元升,畢節人,官知縣。』乾隆三年(一七三八),路元升任上杭縣知縣。同治《汀州府志》云:『路元升,貴州進士,乾隆三年任。陳炳祚,江西人,乾隆三年任。』可見路元升在上杭知縣任上不足一年,即爲陳炳祚所取代。民國《上杭縣志》云:『路元升,貴筑進士,三年任,以事去。陳炳祚,江西監生,三年署,舊志不載。』至於爲何『以事去』而離職,則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元升曾孫路孟逵生於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嘉慶十九年(一八一四)中進士,第三甲第五十名,官至榆次知縣。同治《榆次縣志》卷四《職官志》云:『路孟逵,貴州畢節人,進士,嘉慶二十一年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孟逵之子路璋、路璜分别於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和二十五年(一八四五)中進士。路璋爲第二甲第五十九名,官户部主事。路璜爲第二甲第二十九名,歷官衛輝、鄢陵、商城、洛陽等縣知縣。路璜爲官清正,愛民親民。去官後主講游梁書院,培養了一批英才。晚年入蜀,就養於其子路朝霖任所,并終卒於蜀中。路璜在河南各地任職的情况,《輝縣市志》記載其任知縣在咸豐五年(一八五五),并且指出其繼任者瑞徵任職時間爲咸豐八年(一八五八)。《鄢陵縣志》記載,咸豐十年(一八六〇),路璜曾任鄢陵縣知縣,時間僅一年。這在其他記載中均未見。同治六年(一八六七),路璜調任洛陽知縣。路璜曾説:『同治丁卯冬,璜奉檄之官洛陽。』路璜在河南的活動情况,從徐世昌爲路璜《黔靈山樵詩鈔》所作的序文可以看出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興辦學校,其次是在太平天國進攻開封時守衛開封城,再次是在衛輝、商城爲官。其中在商城抵抗捻軍起義,爲當地百姓所熟知,『邑之人至今皆能道其事』。在洛陽爲知縣是路璜最爲舒心的時光,『人既親之如父母,煦育之餘,訟庭事簡,河聲岳色,野樹園花,遂無不入之於詩。冲雅安和,一如其政』。光緒初年,因被人誣蔑而離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璜在河南各地任職期間,與當地官員多有交往。《郟縣志·藝文志》收録有路璜《司訓高愚溪先生軼事序》一文。愚溪爲高五常號,字性存,郟縣人,道光八年(一八二八)舉人,官至鎮平縣訓導。路璜還曾爲張葆謙的《墨花軒詩詞删存》作序。張葆謙爲直隸南皮人,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舉人,官武陟、南陽等縣知縣。《墨花軒詩詞删存》二卷,後附於張擴庭《西園集》後,同治四年(一八六五)由張氏墨花軒刻印。《墨花軒詩詞删存》序文作者除了路璜以外,還有陸憲曾、張之洞、王熙湘、張其昆、王家勤、左智等人,可見路璜與這些人亦有交往。路璜之師陳賡的短篇文言小説集《覺來笑史》亦由路璜親自編輯出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緒二年(一八七六),路璜之子路朝霖中進士第二甲第六十五名,選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年閏五月二十二日,羅文彬在日記中寫道:『新進士用庶常者三人:黄國瑾、路朝霖、周煦。』次年,路朝霖擔任四川東鄉縣知縣。《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載:『臣路朝霖,貴州大定府畢節縣進士,年二十六歲。由庶吉士散館,光緒三年四月二十八日引見,以知縣用,令籤掣四川綏定府東鄉縣知縣缺,敬繕履歷,恭呈御覽,謹奏。光緒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由路朝霖上奏朝廷的奏章可知,光緒三年(一八七七)四月二十八日,路朝霖被任命爲東鄉縣知縣。到東鄉縣任職後,光緒五年(一八七九)三月爲宣漢縣撰寫《重修先農壇碑記》。不久又任奉節、萬縣知縣。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奉節縣志》卷二四《秩官》載:『路朝霖,貴州畢節進士,由庶常改官。』後擢升中憲大夫,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做過光緒皇帝的老師,光緒帝賜聯贊譽曰:『朝中多進士,天子是門生。』光緒末年署河南總厘局、按察司。民國間葬於开封徐家祖茔。路氏『三代五進士』,可謂『代代有傳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路朝霖家族的學術成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朝霖家族作爲文化世家,從其先祖路元升開始通過科舉之路進入政壇後,在文化上也多有建樹,主要體現於其家族所留下來的一系列文化著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时任畢節知縣的董朱英命人搜集畢節鄉邦文獻,經過路元升等人兩年的努力,完成了《畢節縣志》初稿,董朱英將初稿郵寄給著名詩人沈德潜,經沈德潜修改删减,於乾隆二十三年(一七五八)刊印。光緒《畢節縣志》卷六路朝霖本傳云:『元升官福建上杭縣知縣,後解組歸里,值邑宰董朱英重輯志乘,延元升纂修,簡而能賅,爲近世所希見。』説明路元升爲《畢節縣志》的重要主筆者。董朱英曾『以書招德潜,德潜以道遠弗至』。路元升在《畢節縣志》編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貴州省圖書館一九六五年十月據鈔本刻印,分裝六册,全志分八卷,卷首有乾隆二十年沈德潜序、乾隆二十三年董朱英序及重修姓氏、凡例,又附畢節舊志方瑞合、羅英、柯天健、邵熙載、張鯤序各一篇;次爲志:卷一《疆輿志》,卷二《秩官志》,卷三《學校志》,卷四《賦役志》,卷五《營汛志》,卷六《人物志》,卷七《大事志》,卷八《藝文志》。是志編纂精當,在前人基礎上增删而成,前後凡幾十年,頗得沈德潜稱贊,是方志中之上品。路元升在乾隆《畢節縣志》卷八《藝文志》中收録了自己的两篇文章,分别爲《新開靈峰寺泉鑿池建橋碑記》《重修真武廟捐置市坊生息禋祀碑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璜著《黔靈山樵詩鈔》四卷,於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印行。路璜在洛陽爲縣令時,徐世昌的祖父徐思穆在開封爲官,兩人私交甚好,徐思穆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路璜之子路朝霖爲妻。故徐世昌爲路璜姻侄孫,少年時從學於路璜,路璜所作詩常由徐世昌録存,後由徐世昌編訂。徐世昌爲《黔靈山樵詩鈔》作序云:『《黔靈山樵詩》,畢節路漁濱先生之所著也。道、咸間,先生與先祖同官汴梁,爲道誼交。先祖以次姑妻先生之子訪崖觀察,昌少時又時以制舉文字請業於其僑梓,以故契好之篤,非尋常交親比也。』周鼎評曰:『《黔靈山樵詩鈔》四卷,將當時訟庭事簡、河聲岳色、野樹園花皆入於詩。詩多宦游時所作,卷一有《雨後宿黄平》《飛雲洞》等數首有關黔地風情詩。』路璜又編輯《蒲編堂詩存》四卷。孫殿起《販書偶記》卷一九《集部·總集類·家集之屬》云:『《蒲編堂詩存》四卷,畢節路璜輯,咸豐丙辰本宅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璜之女路秀貞(一八五三—一八八二),字春波。江蘇候補道袁照藜妻。她擅長寫詩,著有《吟葒館遺詩》一卷,收録詩一百二十二首,徐世昌曾爲其詩集作序。路秀貞早逝,路朝霖爲其撰寫了墓志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朝霖著有《紅鵝館詩鈔》二卷、《松野書屋詩文集》、《洛陽龍門志》及《龍門志續纂》。後人評價路璜、路朝霖父子的詩爲:『路璜詩冲雅安和,路朝霖詩華贍富艷,各有風采。』今上海圖書館還藏有《路氏長房族譜》,著録爲:『路朝霖、路朝聯纂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刻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朝霖在書法上也頗有成就。李國鈞云:『路朝霖,清光緒年間貴州畢節人,字訪巖,一字覃叔。光緒翰林,四川東鄉、萬縣知縣,改官河南。《益州書畫録續編》稱其工詩文,擅書法,早歲沉潜米、董兩家,晚年法李邕,益豪放遒逸。著《烏蒙山人詩文集》。』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其《壬辰蜀道雜詩》一册,光緒十八年京師刻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爲父親的原因,早在未出道前,路朝霖與曾國藩有過交往。據《曾國藩全集》,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十二月廿九日之日記載:『早飯後清理文件。坐見之客三次,路朝霖談頗久,淮寧令璜之子也。』同治六年(一八六七)正月初六,曾國藩在從周口赴徐州途中,『二更後,路朝霖來見,久談。路大令璜之子,號訪崖,年廿三歲,聰明异常,送余五排五十韵,英器也』。後來入貲爲郎。路朝霖不僅與曾國藩私交甚好,與李慈銘也多有書信往來。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十一月二十三日,李慈銘日記云:『兩得路覃叔(朝霖,畢節人,户部郎中)書。此君年少有志,喜看雜書,而苦於無友,自滿過甚。於詩未知門徑,而狂不可一世,以爲「説部數種,此外無學,解吟七字,并時無人」,此十六字近日江湖才子通病也。』路朝霖還與黎庶昌、黄彭年、徐世昌等友善。今存《冒廣生友朋書札》中收録有路朝霖給冒氏的一封信。爲了充分了解二人的學術交往,兹將該信原文録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鶴亭世尊兄閣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承賜函評拙作詩文,均極允當。尊詩弟已加批。第三聯改作極好,請另書一紙交下,携回汳擬黏入友朋投贈詩中,且欲寄滇,令大兒熟誦仿效也。古人舅甥見於文字者多,姑夫、妻侄甚少,工部贈重表侄王砯是一證,惟輩行不合。高明博極群書,能一采以見誨,亦考據家不可少此一段公案也,閣下以爲何如?原書和作仍繳。初二成行,尚不知臨時有改易否?是何濡滯,公宜哂焉。此頌勛安,惟照不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世弟路朝霖頓首。廿六日夜子初燈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路朝霖與冒廣生的信中可以看出,兩人之間不僅有詩文往來,而且有藝術切磋。在所任職的奉節縣,他評價當地的學者劉玉璋,稱其『工草書』(《皇清書史》)。總之,路朝霖與許多名流有交往。清末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學者黄彭年、外交家黎庶昌、軍人田中玉、思想家陳焕章等人,都是路朝霖的文友,多有佳話流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朝霖的《洛陽龍門志》作爲龍門石窟的專著,彙集前人著述,按主題編次,標注來源出處,將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呈現出來,方便了人們的閲讀和研究,搜羅汰選之功可謂大矣。如《洛陽龍門志》中,收録了元代大文學家薩都剌(天錫)的《洛陽龍門記》一文,寫作時間是元至正年間,詩人面對龍門佛雕或碎首、或捐軀的慘狀,唏嘘不已,從側面爲我們再現了元代龍門石窟的真實景象,彌補了後人對元代龍門佛寺了解不足的遺憾。明人彭綱所作《題龍門石像》詩,縱論古今,贊嘆龍門地位自古險要的同時,指責統治者過於崇佛導致禍國殃民,可以見出當時的輿論傾向。其他一些諸如潜溪寺與潜溪寺洞辨名、觀瀾亭的來龍去脉等,都能使人解疑釋惑,於此不再贅述。路朝霖畢其一生致力於搜集編纂洛陽龍門文籍,苦心明鑒,《洛陽龍門志》及其《續纂》爲私人纂修專門史志的典範,是後世研究洛陽佛教文化的重要歷史資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附:作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薛瑞泽,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历史学博士,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中国古都学会理事,黄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洛阳市河洛文化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先后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许智银,女,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三级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先后出版《唐代临淄段氏家族文化研究》《唐代送别诗研究》等专著 6 部,发表论文 50余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