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2.品人品:“键品”(键暴)</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从口德说到“键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口德、网德与品德的关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导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口德直通网德,键品显现人品。在网络交流特别是“键战”中,善恶萌于“一念间”,成于“一键间”。在关键性、敏感性问题上,一键可映射出人品德性的高下。小小键盘,关系重大,须一键谨敲,键键慎击,切忌形成软暴力的“键暴”。</b></p> <p class="ql-block">口德,是指人说话的语言所体现出的较高的人品道德修养水平,最基本的是不背义悖理,不恶语伤人。</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主要包含思想、行为和语言三个方面。语言的交际功能,在网络产生前分为口语、文字两大类。论起语言经常、大量、直接和快捷的表现,口头语言当居其首位。言为心声,语为人镜,心为字画,口德的修养是人品德性修养的重要内容。</p><p class="ql-block">我华夏民族历来有注重口德修养的优良传统,典籍中也有诸多相关的劝世良言。《诗经》里有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荀子说过:“伤人之言,深于矛戟,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在民间,诸如此类的说法多不胜数:“一分口德,三分人品”,“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等。</p> <p class="ql-block">在史书中,确有一言丧德以至丧身的事例记载。明史中记有这段史实:一次,朱元璋点选拟任丞相的三个人,征求开国元勋刘伯温的意见,刘一一否定,朱便让刘任此职,刘急不择言,以“臣嫉恶太甚”之言推脱。这句话顿时引起朱元璋的猜忌和杀心,不久令人用毒药将刘毒死。谁也料想不到,以神机妙算而闻名的刘伯温,竟然死于一言失慎。据传,三国时的才子杨修,也是因为自恃聪明,出言不逊,而惨遭曹操杀害。</p><p class="ql-block">一言丧邦,亦非危言耸听。三国时的谋士贾诩,人称其为“一计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乱国”的“毒士”。当董卓的部下李傕和郭汜,在兵败准备出逃时,他用一番言语拱火挑动二人,集兵攻陷了长安,两年间作恶多端,相互残杀,涂炭生灵,使最繁华的长安、洛阳沦为废墟,东汉王朝从此衰落 。因此事,史学家将贾诩斥为东汉灭亡的元恶。</p><p class="ql-block">在现实生活中,因一言毁誉,一言招灾,甚至一言丧命的事例,也不乏见。</p><p class="ql-block">德国著名作家伯尔,从亲身经受希特勒从谎言起家制造的深重灾难中,体悟到了语言的强大杀伤力:“文字可以杀人,演讲可以杀人,口号可以杀人。……语言的威力并不比一颗核弹,一场瘟疫,一场饥荒来的程度弱,物理上的创伤只是一时的,随着时间终会被人们淡忘,但语言所造成的伤害却会影响一个人终生,在他们心中留下永远无法磨灭的阴影。”这段话,真是振聋发聩,惊人心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网络时代,熟人之间的网交往往多于面谈,众多素不相识者也可以随意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口德便增量表现在网络用语中。人常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网交状态下的善恶萌于“一念决”①,成于“一键敲”,可以说在重大问题上可能一键助善,也可能一键作恶。真可谓,一键识人品,一键见德操。与口头语言相较,网络上语言交流的伪装更诡秘,传播更快捷,影响更广泛。因网言具有立决断定性,难以追悔,更须斟字酌句;因其具有隐秘性,难以追责,更得键下有责;因其具有弥漫性,难以挽救,覆水难收,更得三思而后敲(键)。</p> <p class="ql-block">诚然,人品道德的修养是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这就要求一键在手,始终保持严肃谨慎持重的态度,从宏观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严把“一念”和“一键”两道关口,谨防“一念误决”,“一键错敲”。尤其是在重大而敏感的问题上,在相互争论的焦点上,在不明真相的事情上,要学学孔夫子的“每事问”,不妨来个“每键问”:是善意还是私意恶念?是自谦还是自是自恃?是共情还是淡漠冷酷?</p><p class="ql-block">要做善意批评家,莫做满身横刺的“键盘侠”。无数事实证明,网上发帖跟帖,尤其是与人“键战”,心怀善意,剔除私意和恶意,对保证网上文明交流至关重要。上网讲善意,在于不计较个人恩怨,不掺杂私心杂念,以光明正大的心地,以恰当的表达语言,与不同意见者进行互动互怼。鲁迅先生曾多次告诫,不要做恶意的批评家,他曾同十多位著名文人发生过激烈的“舌战”加“笔战”,但相互间却“惺惺相惜”,大都照常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其奥秘如先生所说“ 大战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英国文学家、批评家C.S.路易斯,总是抱着“克己、专注、谦卑”的态度,对每位作者的文稿,都“试着将它当作—部好作品”进行“敏锐而自律的阅读”,然后才做出负责任的批评。难怪他被当时欧洲文学界誉为“善意的批评家”。宋代陆游在《自规》诗中曰:“忿慾俱生一念中”。值得引起警觉的是,个别潜意识的小恶意,有时在人的头脑深处若有若无、时隐时现地存在着,稍不注意它就会出来作祟,而又不易被本人察觉。如为了在网上博眼球,出风头,有意无意地跟风起哄,无端揣测,制造噱头等,这些在小恶念支配下的小恶搞行动,往往会给别人造成莫名的痛苦,甚至酿成严重的恶果。</p> <p class="ql-block">多自谦,勿自是,是网上和谐交流的重要前提。网上以文相会,理应谦虚谨慎,多点自以为非,少点自以为是。荀子早就指出:“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大凡爱抬杠爱斗气者,总认为自己位居真理顶峰和道德高地,自视高明,自恃己见,视他人的不同意见为短识偏见。殊不知,自是自负,恰恰是无知的表现。人常说,贱人者自贱,尊人者人尊。相互间某一观点对立,首先应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要心平气和地进行平等交流,不能居高临下,横眉冷对,将商榷变为声讨,唯我正确,强加于人。更重要的是,正如宋人杨万里所说:“利害之心生,而是非之心昏矣。”这就告诉我们,要辨别是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不能怀有“利害之心”。假若视于己有利的为“是”,反之则为“非”,判断是非的标尺就会倒错,难免做出违背公理和公德的错误结论。</p><p class="ql-block">键盘是无情物,然而它可以成为传递温热的导线。毋庸讳言,在网络世界遨游,对敌对势力和邪恶之徒,应保持高度警惕和戒备。而对于一般网友,则应秉持共情的态度,心里有热度,键中有暖意。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发帖回帖考虑对方的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防止“说者无意,听者刺心”的不良后果。当自己心中有气时,或与对方发生言语碰撞时,要慎重选择词语,不要把怨气或怒火撒到对方身上,或者针尖对麦芒,以硬对硬,以粗对粗,发生不应有的纠葛。特别注意的是,对身体有生理缺陷者,对个人或家庭遭遇灾祸的不幸者,应抱以同情心,好言安抚慰藉,千万不能讥讽嘲笑,幸灾乐祸。</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一念决”,是作者自创的一个词,决字取“确定最后胜负”之义。“一念决”,意指某个事关重大念头的正邪,决定着善恶、荣辱两种结局,决定着一个人是佛还是魔。</p><p class="ql-block">(文中采用了几张网络图片,特向初创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