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英才共成长 实践研究无止境——记2021-2023年小学数学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实践研修活动(第四组)

李芙菊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霜零,海南小数人,实践路上行。2022年12月16日,伴着寒风细雨,我们一行人继续相约在小学数学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的路上,共同走进了海口市英才小学,进行实践研修活动。此次活动在疫情防控下过程虽然艰辛,但是我们甘之如饴。 上午篇章 <p class="ql-block">  上午,我们观摩了邝和南老师和陈明明老师执教的两节综合与实践课例,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新课标强调,综合与实践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将知识内容融入主题活动中。邝老师结合新课标中核心素养“量感”的培育,向我们展示了《我们身体上的尺》一课,邝老师让孩子们真正站在了课堂的“中央”,整节课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选择自己身体上的尺子单位进行度量,孩子们在发现中创造,在创造中应用。邝老师为孩子们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首先让孩子们理解一拃就是拇指到中指的长度,一庹就是两臂张开的长度,一脚就是前脚跟和后脚跟之间的长度等。接着,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体验“一拃、一庹、一脚、一步”的长度,培养了学生的量感。在度量中估一估一米大约有几个一脚长,一米里有几个一步长,使学生在操作中量一量、估一估,体会度量的意义。最后,在具体情境中用”一拃、一庹、一脚、一步“量教室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孩子们好奇心十足,纷纷用身体尺子测量,在操作中体验到了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陈老师执教的《简单的周期》一课,孩子们通过画一画、圈一圈,找出各种图形的排列规律,陈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让学生在探索、对比中解决周期现象的问题。从感知规律到经历方法的多样化,再进行优化策略,本课随堂练习的设计体现出了优化作业中层次性、趣味性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课后,老师们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使思维碰撞更加具体。综合与实践课是依附于大单元教学开展的,教学的设计应依据大单元教学的知识融入到主题活动中。《我们身体上的尺》一课,教师是否应让学生感悟到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是在没有尺子的前提下进行测量,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简单的周期》一课应在教学中把培育模型意识这一核心素养落实到位,让周期模型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达到从直观感悟到抽象概括的提升,进而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建立模型框架。</p> 下午篇章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观摩了李晓玲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一课,整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流程清晰,层次感强。李老师利用投篮这一具体情境引入,由于计数单位不统一给计算对比带来不便,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在这样的情境中寻求统一计数单位的诉求就变得越来越迫切,使百分数的产生水到渠成。接着通过多种多样素材的呈现突破了百分数的意义,透过素材的表象挖掘出百分数的本质。李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点拨都能围绕目标展开,课堂研究学习任务单、测评训练作业单也都是针对本课目标设计的。整节课,李老师关注了“教、学、评一致性”,使教学思考更有了深度、更有了数学味。</p><br> <p class="ql-block">  课后老师们针对所听所感进行了研讨:百分数划分到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的原因是什么?是要让学生体验到百分数作为统计意义是有随机性的,本课所设计的投篮活动的可能性是有变化的,所以应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到如果再次比赛投篮,成绩会有变化吗?这样才能真正彰显出百分数的应用价值。</p> <p class="ql-block">  实践研修的过程正是我们不断提升认识的过程、不断内化为自身素养的过程。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定信念,以终身学习为使命,不断在实践中努力前行。</p><br> <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项目组</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李芙菊</p><p class="ql-block">美篇审核:叶青</p>

百分数

实践

学生

教学

老师

情境

一课

感悟到

孩子

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