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沿着龙山河游步道,从凤山桥下走数分钟就到了上仓桥,穿过御街,严官巷口,“南宋遗址陈列馆”吸引着探访者的脚步,走进古老而幽深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严官巷:东起中山南路南,西至云居山南麓。这里原本是南宋皇帝的档案馆(玉牒所)。玉蝶所按年代先后,编撰皇帝当政时期的功绩及政令、赏罚、封域户口、丰凶祥瑞等大事。是编撰与保存皇帝及宗族谱牒档案的专门机构。《咸淳临安志》载:“玉牒所,宗正寺,在太庙南”“州桥,玉牒所对巷”,结合考古发掘情况,基本可以判断严官巷发现的南宋建筑遗址应为玉牒所的一部分。南宋遗址陈列馆发掘于2004年,如今,玉牒所遗址与御街的砖道完好地保护着。你能看见,城南还是当年的城南,旧事还是昨天的旧事。</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严官巷隧道口,左边有登山小路,来到万松书院,拜祭程颢、程颐两兄弟。他们是北宋学者世称“二程”,主张“知先行后”,是北宋理学奠基者,讲学达30余年。“程门立雪”的典故就表明他们当时讲学的影响,也是尊师重道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劳动弄(府学巷):东起劳动路南,西转南折西至旧仁和村,北塞。孔庙为宋代府学所在。府学相当于现在的中学。当时已有科举制度,入学必须经过童试,即必须是秀才能进这里读书,教授内容为儒家。临安府学一度被增修为全国最高学府—太学,则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文化成就璀璨夺目,被誉为“东方文艺复兴”的南宋时代,给予我们无限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 东坡路:南起邮电路,北至庆春路西段。张九成随祖父张士寿南迁至钱塘,定居清湖河畔,祖父曾赋诗云:“嗟余之生兮西湖之滨,烟云为家兮风月为邻”。可以推测出他们应当就住在湖滨东坡路一带。清湖河在清代光绪元年(1875)开始称浣纱河,因流经城西,也称西河,因贯穿满清旗营,也称营河。</p><p class="ql-block"> 南宋绍兴二年(1132),赵构自绍兴移跸临安(杭州),开始修整临安。并在集英殿亲试各路进士,问以内外时事,以求直言之士。此次殿试人才汇聚,竞争激烈。张九成那篇洋洋洒洒上万言的殿试策文,表明“中国有必兴之理”通篇气象宏伟,忠义凛然。最终宋高宗赵构坚持把张九成擢为状元,成为南宋第一位杭州籍状元。</p> <p class="ql-block"> 小车桥:东起东坡路,西连武林路。宋时有车马门在此,故名。小车桥南,如今的红楼,曾是岳飞故宅一隅,岳飞被害后,这里被拓建为南宋太学,南宋国子监在此。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一其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至元朝,改建成为西湖书院。醒目的红楼,就是杭州历史沿革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 竹竿巷:东起永丰巷,西至延安路。周辉(1126一1198)字昭礼,南宋绍兴年间曾应试博学鸿词科,南宋学者、藏书家,居此。晚年移居清波门著有《清波杂志》十二卷、《清波别志》《北辕录》等名著。</p> <p class="ql-block"> 凤起路:东起环城东路接凤起立交引道,西至环城西路。宋名礼部贡院路,因礼部贡院设此而得名。贡院为科举考试的机构。</p> <p class="ql-block"> 道古桥:杭大路西侧之西溪路旁。桥东,南宋临安府试院在此。</p> <p class="ql-block"> 天水桥:中山北路与体育场路交汇处一带。桥北部为六架阁库,储藏文书档案的机构。同时还是宋代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架阁为贮存档案的木架,数格多层,便于分类存放和检索。</p> <p class="ql-block"> 棚桥:在原市河上,今光复路和平海路交会处。这里是南宋杭州最大的“书市”。大小刻书铺毗连丛集,可考有铺名的就有十六家之多。</p> <p class="ql-block"> 丰乐桥:丰南桥北,跨中河。宋时桥北多桔树,有亭号桔园。这里有“书市”云集。旧时仁和、钱塘二县于此分界,北属仁和、南为钱塘。</p> <p class="ql-block"> 出梅之后的下午,热浪袭来,在没有遮挡的阳光直晒下,我骑着“杭州小红车”穿梭在古老的街头巷尾。一段街巷,蕴藏着一段故事,一个古地名,就有一个南宋历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观巷:东起中山北路,西至麒麟街。宋元祐四年,苏轼第二次来杭州仼龙图阁学士、知州。遇大旱、瘟疫,他拿出自己的币金五十两,与官家合办“安乐坊”于此。感其恩德的百姓,对公恵医院安乐坊赞叹不已,遂将坊旁一座石平板桥称为“众安桥”。观巷西有惠民药局,贮药以待病者。这是杭州最早出现的官办药局。</p> <p class="ql-block"> 大福清巷:南起庆春路,北至长庆街。南宋时金姓耳科太医居此。金氏因有秘方治耳疾,朝廷特赐金耳朵一枚,以褒其术,声名远播。他的子孙一直尊医道,技涉内外儿科,悬壶济世,无论患者富贵贫寒,一律以平等之心治之。著有《名医名鉴》《外科精微》《儿科慈幼录》流传后世,造福于民。</p> <p class="ql-block"> 金郎中巷:东起建国北路,西折南至太平桥弄。南宋时有金氏医学世家居住而闻名。金刚中杭州人,博采广习,变通古今,精通伤寒、妇科、儿科、耳科。他为人豁达,给人治病不需要报答,凡病人执意要报答,他效仿古人,求种一颗杏树。几年后,巷里杏树成林,枝盛叶茂,暑日不见阳光。是对医家高尚品德,精良医术的称颂。如今巷已被双牛大厦取代,但金郎中有善心,怀仁术的精神,将激励医务人员因使命与信念而黙默地奉献。</p> <p class="ql-block"> 孝友里:南起紫金现巷,北折西连皇诰巷。南宋初医官王继先在此筑宅。他医术高超,但人品卑劣,因宋高宗丧失生育能力后,诏他诊治,被宠信,平步青云。绍兴年间任详定校正官,与张孝直、高绍功等校订《证类本草》,编成《绍兴本草》计31卷。是南宋王朝唯一的官方药典,有残本流传至今,对中医药的传承,有一定贡献。</p> <p class="ql-block"> 炭桥:又名芳润桥,在光复路,清泰街和解放路中间。这里为南宋药铺丛集之地,大小生药铺、干熟药铺皆云集于此。</p> <p class="ql-block"> 惠民路:后市街以东至中山中路段。南宋时为市南坊,即巾子巷,或称金子巷。相传北宋苏东坡在此置病坊,名“安乐”医家在此为百姓诊疗,随症异药,日以为常。南宋淳祐八年(1248)创“施药局”。元之初复置药局名“惠民药局”。明洪武三年,杭州府设医学诊所,故有“惠民”之称。</p> <p class="ql-block"> 嵇接骨桥:中河上仓桥北。南宋时有嵇姓行医者居此,世传秘术,善治金疮、骨损等外伤故名。</p> <p class="ql-block"> 通江桥东:跨中河。南宋时称裕民坊,曾设太医局。宋代官办医学教育在太医局中正式建立起来,并偏重于培养医务人才,其后逐渐发展成为医学生习读之所,类似当今的医学院校。</p> <p class="ql-block"> 严官巷:东起中山南路南,西至云居山南麓。据传,宋孝宗多吃湖蟹得了痢疾,御医无良方,派太监各处寻访名医,得知小巷一药店严医师专治肠胃疾患,召其入宫。严医师为孝宗开出偏方,药到病除。皇帝大喜,御封他为朝廷医官(防御),并赏以金杵臼:(捣药容器)“严防御家”(严官巷)因此得名,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大马厂巷:东起中山南路南,西折北连高士坊巷。南宋时这里有惠民局、官诰院。惠民局是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为百姓的疾病治疗提供方案,是一种经济体制创新,官营、民营两种所有制并存,有利于药业发展,改善了城乡人民的医药供给。《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是成药生产的国家标准,为宋代及后世的成药生产与推广,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县有现实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