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写在父亲去世三周年之际</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周振林,生于1936年8月1日,卒于2019年11月23日(农历),终年84岁。父亲去世后,一直想写点什么,但一坐下来,就泪水模糊了双眼,满腹的思念,无从下笔。三年后的今天,是父亲去世三周年纪念日。下午,与弟、妹、侄子,于瑟瑟的寒风中伫立在父亲的坟前,泪水又一次打湿了脸面,思绪万千……。我一直认为,父亲周振林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小人物,但在人格上却是一个大写的人。父亲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工作尽职尽责,在领导和同志们眼中,他是恪尽职守、扎实肯干的好基层干部;赡养多位至亲非至亲老人,关心爱护哥哥姐姐,在长辈们的口中,他是天底下最孝顺的孩子,善待手足之情的好弟弟;照顾多年生病的妻子,在妻子心目中,他是有情有义的大丈夫。含辛茹苦,养育晚辈,在子女们的胸中,他是终生学习的楷模,一个伟岸的父亲。</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恪尽职守、扎实肯干的好基层干部</b></p><p class="ql-block"> 1956年下半年,出身于穷苦家庭,只上过小学一年级的父亲因为生性善良、乐于助人、清秀聪慧,被村公所推荐到位于潍县固堤的潍县财校培训。57年12月培训结束后时,表现突出,就留在了固堤人民公社做财政助理、公社文书。因工作需要,以后又到东庄供销社、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山东省引黄济青寒亭管理处工作,是科级干部,于1997年退休。在长达四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父亲任劳任怨,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家庭私事永远在后面。他说,我一个穷孩子,党把我培养成人,毕生精力用在工作上都是应该的。记得72年父亲在东庄供销社工作,和王夕年书记负责全公社的棉花种植管理,大概一个月没回家。因外祖父去世,就在一天晚上骑自行车走了四十多里土路往家赶。结果天下大雨,道路泥泞,自行车都无法骑。把自行车扔在路上走回家,已经半夜了。又冷又饿大病一场。当时家里人都不理解他,说工作没有这么拼命的。但父亲还是我行我素,一如既往地勤勤恳恳工作着。父亲的荣誉证书多得数不清,最让他看中的是在引黄济青工作得到的山东省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他说,看到这个证书,就想起主持修造寒亭段的引黄济青管网。虽然离家近,但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将近60岁的父亲吃住都在工地上。一干就是40多天。从领导到同志们,说起父亲的扎实能干、与人为善,没有不佩服的。</p><p class="ql-block"><b> 赡养多位老人的孝子、珍视手足之情的楷模</b></p><p class="ql-block"> 最能体现父亲的大写的是父亲的那种悲天悯人、孝敬长辈的情怀。父亲为至亲的爷爷、奶奶、姥爷养老送终,村里的人交口称赞。特别是老祖母, 97虚岁去世,照顾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因为姑姑们的境况不好,不能照顾,伯父又在外工作也不能照顾。对此,母亲颇有微词。但父亲义无反顾,退休后就肩负起了照看老年痴呆的祖母的任务。细声慢语,耐心周到,使得祖母以高寿善终,这在十庄八疃中创造了奇迹。父亲说,老母亲能活到100岁是我的心愿。如果说这些是亲人,他有义务,但不是至亲的,他也伸出温暖的手。我的三爷爷三奶奶,是父亲家的前邻,和我们基本上出了五服了。三爷爷去世时,父亲帮忙操办了葬礼。三爷爷去世后,三奶奶晚年丧失了生存能力。因两个女儿远嫁,不能天天前来照顾。父亲就号召家人们多关心老人,自己只要回家,就给老人带上白糖等紧俏食品,家里做点好吃的,就给老人送去。春节就把老人接到我们家的炕头上。老人去世后,父亲又主持操办了葬礼。做这些,没有任何财产继承,没有任何好处所得,都是父亲的善良使然。父亲的孝,在我们那里非常有名。父亲有四个胞姐,一个哥哥。赡养老祖母的重任多年来他一人承担,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经济上,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在叔伯兄弟排行中是第七,他最小,但威信最高。哥哥们都对他很尊重,有事就和父亲商量。时至今日半个多世纪了,下面的场景我记忆犹新。快过春节了,父亲让我拿着小本子,跟在他的后面分别到几个叔伯大爷家去。他们老弟兄们喝着酒,我做记录:二大爷两斤带鱼,一斤茶叶;四大爷一斤白糖,一个猪头;五大爷一副猪下货,五斤带鱼……,春节前带回。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四个姑姑家他也尽了全力帮助。帮助大姑的女儿郭素兰成为了71级的山东大学化学系的大学生。二姑家盖房子,梁以上的材料是父亲出钱买的。三姑姑父去世早,两个孤儿是父亲帮衬着养大的。三姑的儿子庞振江订婚时需要自行车,否则就娶不上媳妇。父亲二话没说,就跑到南京,请自己的嫂子帮忙买回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让庞振江顺利娶上媳妇。要知道,那是七十年代初, 这辆自行车堪比现在的宝马!仅这一件事,父亲吃了多少苦,求了多少人,受了多少委屈,只有他自己知道……。父亲那时工资又低,自家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花,但却时时为大家着想,成为了这个大家庭名副其实的顶梁柱。</p><p class="ql-block"><b> 妻子眼中有情有义的大丈夫,孩子胸中伟岸的父亲</b></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无论在见识、在处事水平上,与父亲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父亲的做法是:尊重母亲的劳动、体谅母亲在地里劳作的辛苦,从不高声和母亲吵,遇事有商有量。母亲晚年腿部有病,不能下地走路,父亲又担负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这样,照顾了祖母,接着又照顾母亲。也就是说,父亲退休后到去世的二十多年里,一直不停的在劳作。母亲长时间不能出门,脾气难免暴躁。为了家庭的和睦,父亲总是忍受委屈,自己到外面走一圈,等母亲气消了再回来,再和好,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劲叨念,没有你父亲了,再没有人对我这么好了。我们姐弟五人,从小到大,没有谁挨过父亲的打。孩子多,生活难,收入少,日子困苦,问题众多可想而知。父亲总是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耐心教导,直到我们心服口服。孩子们成家后,只要谁家有困难,父亲总是第一时间和母亲商量,竭尽所有去帮助。自己到市场买菜,水果挑最便宜的,土豆挑最小的,不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在父亲的教育下,子女们都能遵纪守法,都能靠自己的勤奋劳动生活。</p><p class="ql-block">父亲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愿慈祥的父亲在遥远的天国里不再承受人世间的诸多辛劳,享几天清福!写到这里,又泪眼婆娑了。借用艾青一句诗的形式: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父亲爱的深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草于 2022年12月16日17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