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习填词(三)

海納百川

<p class="ql-block">词的写法&nbsp;</p><p class="ql-block">关于词的写法是变化不一的,每个人有每个的写词的风格,所以在前面开讲之前我说了,你们要自己去探索自己的“道路”,就是要你们走自己的风格。所以关于词的写法我只讲讲我的写词的方式,以供大家学习参考。上周我给大家讲了长调《空锁楼台3.蝶舞成殇》的谋篇布局,今晚我们继续讲下小令与中调的谋篇布局和词中常用的抒情手法。&nbsp;</p><p class="ql-block">一,小令的写法&nbsp;</p><p class="ql-block">小令,因为其字数比较少,所以在写法上不适宜细水长流,只要抓住一个情景,物境,心境,把要要抒发的或要描写刻画的事物放映出来就行了。所以主要以描写为主,也不用像长调一样大费周章,精心布置。</p><p class="ql-block">比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他抓住一个字“忆”全篇就围绕这一个字来展开描写,通过对过去美丽江南的描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表现作者对江南的向往思念。</p><p class="ql-block">又比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词作者李煜《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离别愁有多种,作者李煜抒发的是亡国之愁,已经不是一般“乱絮飞花”等一般意象能够完全展现作者心里的痛楚,所以必须要跳出这个“圈子”,通过另一种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心里的亡国之痛。</p><p class="ql-block">全词上阕写景,下阕言情,其实上下阕均为凄婉之情所笼罩,产生一种凄凉意境。上阕情随景生,情景交融;下阕从具体描写到“剪不断,理还乱”感情到达机制,无法形容。作者百般写情,通过营造出一种情境来表达自己的亡国之痛,感人至深。所以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在写小令应该要注意心境与情境的相合。因为小令短小精悍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做小令时,就应该注意先立意,把握要描写的事物或要抒发的感情,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抒情的主要心里情绪;写景的主要是物像选择)去选择合适的“意境”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或描写所见的物境。尤其特别要注意一定要立足于一点去写(立意不能散,不能无)。&nbsp;</p><p class="ql-block">二,中调的写法&nbsp;</p><p class="ql-block">中调,在词牌中在59字与90字之间,在词中字数也是比较多的了。我们讲到古诗时,七律才56字已经有了“起承转合”这样谋篇布局的章法。那么对于词来说,字数多于七律,它就该有基本的谋篇布局方法了。中调的特点不仅字数多了,而且分了引与近两种形式。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声,别成新腔,名之曰引。旧曲翻成新调,称为近,又称近拍。有的中调是双调的小令,其格律音律等都是完全重复的。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上下片格律都是完全相同的。有的中调是不同的上下片字数不同,格律自然也不同。比如说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因为前后的不一,所以在写作上就有了区别。</p><p class="ql-block">相同的双调在写作上一般不能停在一个格调上,必须要有“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感情的变化,也可以是时间,空间,描写的变化等等,这样写的词才会不让人觉得单调无味。不相同的实际上已经有了结构变化,但是在写作也是必须前后相应,感情,描境都要有变化。中调的写法,要根据“意”而来,因为要有变化,所以如何把握这个“意”不让它乱就是写好词关键。因为中调大多是双调的,上下片的基调是不同的。一般有的先写景,后抒情;有的边写景,暗含情(融情于静);有的一直写情;有的一直写景等等所用的方式千姿百态。但是在有一点上我们可以注意到,词的句子一般是有联系,所以在这上面我们可以寻找写作的方法。</p><p class="ql-block">比如在时间上前后的联系,在空间上(虚实关系,铺垫等)的联系。中调不比长调那么周密安排,但是一些基本的都是与长调相似。首先就是要注意你所选得词牌是否符合自己的所要表达的感情。</p><p class="ql-block">比如《贺新郎》词调是比较哀怨的,就不能用在祝贺成婚的时候;其次当然是立意,确定你要描写什么,表达什么,抒发什么感情,定好你的立足点;再次再去思考用什么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融情于景等等),那些意象,什么情境(比早晨,中午,黄昏,晚上等),第四,写作时还需要注意把握词的基调和词能否完全表达自己的心境(词与心境的关系)。</p><p class="ql-block">比如一首《沁园春》词的基调是比较快,格调高昂的,就不能写的那么细腻慢长;《大江东去》是比较雄壮的,就不能以艳词来填;《雨霖铃》是比较慢哀愁的调子,就不能按喜悦来填。词的基调非常重要,在写前,建议不懂基调的先去了解词牌。</p><p class="ql-block">三,词的常用表现手法&nbsp;</p><p class="ql-block">词的抒情手法常用的无怪乎四种:</p><p class="ql-block">1、直抒胸臆&nbsp;</p><p class="ql-block">直抒胸臆就是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含任何隐晦。在词中这种抒情方式是比较常见的,适合于各个阶层段学词的人。这类词也比较多,一般词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先写景或叙事等,再抒发感情。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以自身作结就是直抒胸臆)。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最后直接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p><p class="ql-block">又如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然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转清商。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中的“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等等都是很直接抒情,毫不掩饰。然而在写作上我们可以看出抒情大都是在写景叙事等的基础上的(先写景或叙事等,再抒发感情)。</p><p class="ql-block">直抒胸臆的第二种就是全词都在抒情。比如秋风的《菩萨蛮.伤往事》“愁思点点花飞絮,扬州一梦终难续。八月盼相逢,岂知情更浓。初秋才一聚,九月徒相遇。莫怨我心痴,断肠君不知?”;</p><p class="ql-block">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nbsp;</p><p class="ql-block">第三种就是,边写景边抒情。比如秋风的《空锁楼台3.蝶舞成殇》又如宋代谢懋的《风流子》“少年多行乐,方豪健、何处不嬉游。记情逐艳波,暖香斜径,醉摇鞭影,扑絮青楼。难忘是,笑歌偏婉娩,乡号得温柔。娇雨娱云,旋宽衣带,剩风残月,都在眉头。一成憔悴损,人惊怪,空自引镜堪羞。谁念短封难托,征雁虚浮。念夜寒灯火,懒寻前梦,满窗风雨,供断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却悔风流。 ”&nbsp;</p><p class="ql-block">2、借景抒情&nbsp;</p><p class="ql-block">借景抒情包括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两种。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情,曰景。” 所谓“情”指“感情”“情绪”“思想”“想法”等作者主观的内蕴实质,是作品主旨;而“景”则指由人所遇、所想、所见的“人、事、物、景”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图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对生活的再观体,是承载主旨的形象”。&nbsp;</p><p class="ql-block">所谓“情景交融”,即情语与景语融为一体,或随景赋情,情随景生;或移情于景,景中见 情;或物我情融,主客一体。情景交融的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比如温庭筠的《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p><p class="ql-block">一个女子,清早梳妆打扮,倚靠栏杆,眺望江面,期待着爱人的帆船归来。然而从早晨盼到日暮。千帆过尽,始终不见爱人踪影,因而"肠断白苹洲。“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便是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划出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传统情景交融手法中,“景语”的表达无论简略或细致,无论是撒点式的渲染还是画面式的铺写,都绘形绘色绘声,力求具体清晰。所谓“融情入景”,乃指将诗人的主观情感(包括情绪或意念)完全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或隐藏在景物描写的背后,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入景”是唐代近体诗创作使用最普遍的手法之一,采用此手法的诗作比比皆是。比如上面李清照的《声声慢》(词略)。一位国破家亡羁留异乡的女词人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和无边的愁绪,梧桐细雨,憔悴黄花,疾风过雁寂寞黄昏,所有这些景语无一不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注脚。一字一泪,字字血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p><p class="ql-block">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融情入景的诗作往往将抽象的情感通过想象和联想,转化成或寄寓在具体的景物景象描写之中。如《山居秋暝》一诗的颔联、颈联写景的句子就寄寓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由于融情入景手法对诗作的意向和主旨不做直接的揭示,而是隐蔽在作品的深处,因而使作品更加含蓄、深沉,让读者在寻思求索中玩味无穷,获得丰富深远的审美享受。</p><p class="ql-block">《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代表作,首联写雨后空山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清新,又是初秋傍晚,给整首诗勾勒了一个宏大的背景。颔联皓月当空、青松如盖、石上清泉、熠熠生辉,虽是描摹自然却处处有作者的人格体现。颈联“竹喧”、“莲动”、“浣女(归)”、“渔舟(下)”,以动衬静,以喧衬幽,表现诗人对幽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尾联委婉地道出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寄情山水的愿望。诗人仅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了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正是苏轼所赞“诗中有画。&nbsp;</p><p class="ql-block">“融情入景”手法与传统的“情景交融”手法无论在抒情方式还是审美效果上均有明显不同。前者抒情更含蓄蕴藉,涵盖的信息量更大,拓展了诗意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如此,而且在审美上还产生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nbsp;</p><p class="ql-block">3、叙事抒情&nbsp;</p><p class="ql-block">所谓“叙事抒情”就是通过叙述所发生过的事情,然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叙事抒情在词中比较常见,一般都是对往事的回忆,大多是“闺怨”,有的是对“人生”“怀古”的叙述。叙事内容一般构成词的主体内容。叙事抒情在词中一般分为两种类型。</p><p class="ql-block">一是全词都为叙述抒情。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一首叙事抒情的壮词,叙述出当时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和作者那种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二是,在词中插叙抒情。比如秋风的《空锁楼台1.江山美》上片中内容“ 犹记稼轩当年, 仗剑天涯走, 亡魂厉鬼,都化尘云。 意昂昂登高作赋, 神笔勾韵,气宇凡间。 男儿志、忠君报国, 造福百姓。 可怜英雄难酬志, 空留一身心病。 枉负凌云! 壮士忆晚年, 国破山河,徒留空恨。”是对辛弃疾事迹简述;《空锁楼台3.蝶舞成殇》下片内容中“ 忆千年往事,数扬州、一夜风流。- 箫声玉舞灯花夜,风淑月懒,绿肥红羞。醉里寻花问柳,颠鸾倒凤,云雨巫山,爱恨纠缠不休。”是对梦里千年往事的叙述。插叙 抒情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所叙述的事情是为全词整体服务的,叙述之事要于全词内容有联系。</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