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末初冬芳草香,砥志研思学正浓。为了全面了解、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12月13日下午,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在海口市海景学校开展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培训”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市教研院物理组教研员赵东明老师现场主持培训,同时设线上分会场,全市中学物理教师同步参加培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课堂教学展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课例展示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海口市第一中学骨干教师黄珊珊老师执教的《跨学科实践分享》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利用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向大家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汇报会,形式新颖,颇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黄老师课堂剪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课例展示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磁是什么》是九年级上册第十七第一节的新授课。海口市海景学校骨干教师潘小芳老师通过情景教学、问题导学、实验探究的方式完成了课堂教学中的起承转合,循循善诱且逻辑清晰,学生能真正做到从做中学、从用中学。</p> <p class="ql-block">潘老师课堂剪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专题讲座入人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海南省骨干教师、海口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工作室成员王权老师对新课标中《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的内容进行深入解析,主要从课标的变化、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并且围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新课标开展了课例讲解。</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宣讲剪影</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评课交流促成长</font></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在赵东明老师的主持下,海口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工作室的成员海口市第一中学的万钰雪老师、海口市海景学校的王权老师分别对两位授课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万老师认为海口一中黄珊珊老师关于《生活用电交流峰会》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课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跨学科实践主题教学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现实世界是立体的、多维的、复杂的,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需要多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支撑。黄老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电学知识,急救知识,信息技术,围绕现实生活确定主题为《生活用电交流峰会》的跨学科课题。分解为四个驱动性任务:电的好处和危害(知识呈现);生活中的用电安全隐患和安全用电(观察与设计);触电的方式和触电的急救方法(网络搜索与小品展示);生活耗电调查和节能方法(调查与倡议)。从多学科角度了解生活用电的拓展性问题,体现现实世界的整体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学科的价值在于学以致用,《生活用电交流峰会》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问题情境均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真实环境,安全用电是人人必须具有的安全意识,节能环保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每位公民具备的社会责任感。该课题很好地阐释了STS教育,从学习到应用,回归物理学科价值的本体性,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综合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简单的跨学科方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生活用电交流峰会》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内容选择上体现为“跨学科”,但是核心依然是物理学科,做到“跨而有核”。 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为“协作式”,老师提前布置任务,合理分组,学生主动参与,分工合作,较好地完成PPT演讲,小品展示,节能宣传画,这个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在成果呈现上体现为“展示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育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质量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是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也是课程教学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跨学科的教学才刚开始,我们对跨学科的研究还很浅薄,未来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与实践,真正做到发展学生跨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万老师认真听课评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权老师对潘老师的课有以下评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有创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能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充分融合,增强了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可视性,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 “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潘老师将本节的一些重要概念融入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简单的磁现象,以及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体的吸铁性和指向性等相关概念规律。比起直接将概念告诉学生,让学生机械记忆更加有趣味性,学生也会印象更加深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精心备课、用心设计。为了让学生了解磁体具有指向性,提前录制“水罗盘视频”,演示效果很好,而且独特新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 突出问题教学,通过问题的递进设计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探究活动2中,问题串的设置具有层次性和指向性,能够指引学生朝着预定教学目标探索和发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6.探究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循循善诱,指引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素养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体来说,潘老师这节课的设计目标定位准确,活动设计指向教学目标,导入很有特色,教学过程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实施的实际效果来看相当不错,是一堂很有借鉴意义的示范课。感谢潘老师的精彩授课!</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认真听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最后,赵东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发言。他指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标中的“跨学科实践”主题是一个新增的一级主题。“跨学科”不是指从物理学科跨到其他学科,而主要是指“跨出”课堂,“跨出”理论局限。“实践”就是带着知识与技能走入日常生活,走入社会,去学以致用,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们一定要理解和体会这个新课程理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珊珊老师的课对这个主题下的课程做了很好的摸索和尝试。黄老师指导学生组成团队(调查小组),深入家庭、学校、商场和街面,进行实地考察。以拍摄图片或视频纪录等方式取得详实材料,再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对问题做出解释或提出解决方案,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给大家展示了一堂生动、丰富的科普知识教育课。谢谢黄珊珊老师,一中物理组团队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潘小芳老师在磁理论的建模教学过程中,采用提出问题→实验演示→逻辑推理→实验验证→概括提出结论的方式,层层递进,自然而然地建立了物理的概念,同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清晰简练地引领学生建立了物理观念,还进行了科学思维训练。学生表现不错,课堂效果不错,示范效应不错,主线清晰,教学环节紧凑,逻辑性强。学生有充分展示和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教学实效性高。</p> <p class="ql-block">赵老师认真听课、评课</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展望未来共进步</font></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赵东明老师表示,求学的路程是辛苦的,但能够真正融入其中,全身心投入做学问又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事情。海口全体物理教师正同学子们一起,在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成长中,不断追寻理想课堂教学中,各自发出自身的光芒,成为更多物理教育的美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活动剪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