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规范教师线上教学行为,严格线上教学管理,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范。</p> <p class="ql-block">一、课前准备</p><p class="ql-block"> 1.网络条件良好。课前调试好线上教学所需的相关技术工具,并有其他备用平台,确保教学正常开展。保证网络学习环境畅通,支持线上学习需要。有网络故障应急方案和备用技术保障。能提前关闭与教学无关的技术工具、应用软件等,有屏蔽不良信息的技术保障,确保在线学习环境健康、网络安全通畅。</p><p class="ql-block"> 2.教学设计科学。根据授课班级的学情和所授学科特点选择适切的线上授课形式,熟练地使用录播方式或直播方式进行教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选择适切的在线平台及工具,结合线上学习特点,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任务驱动与问题探究形式的多样性,科学设计教学方案。主动参与教研团队在线集体备课,优化线上教学方案,有应急处理措施。及时给学生推送线上课程资源,提供学习任务单,符合线上教学实际。</p><p class="ql-block"> 3.资源准备充分。选用遵循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课程资源,满足教师线上教学指导和学生线下自主学习需要。基于教学需要,合理整合教材配套数字资源、国家或省市教育云平台等在线资源,为学生线上学习提供资源支持。选用线上教学配套的各类文本、视频与仿真模拟学习工具等课程资源。</p><p class="ql-block"> 4.授课环境适宜。线上授课环境要保持安静、明亮,上课背景要干净、整洁。</p><p class="ql-block"> 5.着装仪表得体。坚持“在线如在校”,注重穿着、妆容、表情、肢体语言得体,体现出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p> <p class="ql-block">二、上课要求</p><p class="ql-block"> 6.严格教学规范。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擅自停课、私自调课、找人代课;严格上课时长,根据课程目标与学习任务,科学规划课程时间,做好线上教学的时间管理,每次教学活动持续时间原则上30分钟,不随意推迟上课时间或增加上课时间,注意用眼健康。坚持“五育并举”,既重视文化科目的线上教学,也要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公共安全、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统筹各科目教育教学安排,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严禁超标准、超进度、超难度、超负荷教学。注意规范使用课堂语言,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自律上进的状态投入到线上学习,不得违规对学生批评和惩戒,语言要文明得体。</p><p class="ql-block"> 7.优化课堂流程。根据课型特点,结合线上课堂需要,优化线上课堂教学基本环,以便学生明确任务目标,经历学习过程,取得良好学习效果。</p><p class="ql-block"> 8.丰富学习策略。改变满堂灌、满堂问教学方式,积极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9.强化在线互动。避免一言堂,灵活运用在线互动方式,设置富有挑战的任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p><p class="ql-block"> 10.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演示、板书设计等可视化形式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构思维导图,确保讲课效果。</p> <p class="ql-block">三、课后辅导</p><p class="ql-block"> 11.把控线上作业质量。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将作业设计纳入网络集体备课中,通过学科教研组集体研究商议,科学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适当布置实践性、操作性、探究性等创新性作业、弹性作业和分层作业。班主任要统筹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规范教师执教行为,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或家长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打印和批改作业,不得向家长布置作业,不得违规对学生实施批评和惩戒。</p><p class="ql-block"> 12.做好线上学业辅导。班级任课教师同步听课,课后根据班级学情,建立网络辅导平台,通过微信、钉钉群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网上辅导,并做好线上答疑、作业布置批改以及个别辅导等工作。建立作业网上反馈机制,教师要通过适当途径和形式,及时批改、讲评作业,做到“堂堂清”“日日清”,以确保教学质量不下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