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

江口县第五幼儿园

幼儿园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幼儿园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园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幼小衔接有何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就是幼小衔接。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幼儿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如果幼小衔接做的好,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利,能够使幼儿入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幼小衔接应从何时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理想的幼小衔接,应贯穿至整个学前教育,充分利用三年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扎实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和行为习惯,以及对事物的探究学习兴趣。幼小衔接应从幼儿入园时就开始培养,让其在三年的时间里逐渐养成良好的能力及行为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五、幼小衔接工作谁来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小衔接工作应由幼儿园、家庭和学校三方共同配合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主要做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幼儿园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保持身心和谐发展,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为其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七、幼儿入学后可能会有哪些不适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对幼儿来说,入小学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幼儿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周围环境的不适应,幼儿对小学这个陌生的环境需要适应过程,如小学的教室、校园、课桌椅等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二是社会关系的不适应,陌生的教师、同伴、新的标准、要求,会使幼儿产生距离感,不太主动亲近他人,影响了建立新的、和谐的师生、同伴关系;三是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幼儿园教育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教育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八、幼小衔接工作中容易出现哪些误区?</span></p><p class="ql-block"><b>主要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盲目互相攀比,忽视自身发展。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需要一段适应期。但是,不同幼儿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幼儿进入小学一个月就能完全适应,而有些幼儿可能就需要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所以,不要将幼儿横向与他人比较,而是应更多的纵向与自身的发展进行比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盲目急于求成,忽视循序渐进。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看起来似乎只是6~7岁幼儿(即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这种理解,一些幼儿园在幼儿大班下学期时才开展衔接工作。但幼小衔接并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应从幼儿一入园就开始,给幼儿一个充分的时间去适应生活、调整自我,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适宜的成长环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盲目单方教育,忽视多方合作。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育要求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工作较少,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幼儿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九、幼儿园阶段“超前教育”对幼儿有何不良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东师范大学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默曾指出:“超前教育的优势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到了某个阶段就会消失,这种状况就犹如揠苗助长。超前教育虽然可以让幼儿抢先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治标不治本。同时,提前灌输小学知识可能对以后幼儿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专注性有所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幼小衔接活动参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下活动可结合本园实际有计划地选择进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教师培训:幼儿园组织教师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的培训活动,有计划地学习《幼小衔接家园指导手册》,了解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调查问卷——教师针对幼小衔接中家长困惑不解的问题,设计开放性“调查问卷”发放给家长,并对调查问卷进行问题的收集与汇总,针对家长的实际困惑进行有效指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专题家长会——教师组织或邀请小学教师、教育专家等给家长们做幼小衔接专题讲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家长分析幼小衔接的核心问题,引导家长走出“超前教育”的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家长座谈会——邀请毕业幼儿的家长来园和大班家长进行座谈、交流,围绕“升入小学需要重点培养幼儿哪些方面?”“家长需要怎样的心理准备?”等展开讨论。通过已毕业孩子家长的示范引领、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家长答疑解惑,从而重视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走进小学:组织幼儿走进小学,近距离了解小学生活,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 参观小学——组织幼儿到附近小学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上课活动等,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 访谈小学生——利用大班的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或参观小学等活动,为大班幼儿提供与小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进一步了解小学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4.毕业典礼:组织幼儿及家长召开大班幼儿毕业典礼,通过回顾幼儿园生活、唱毕业歌、朗诵毕业诗等活动,向幼儿园、教师及家长表达感谢之情,留下幼儿园的美好回忆,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span></p> 学校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一、小学与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有什么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二、小学与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学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三、小学与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有什么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学课程以学科为主,设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部分。国家课程包括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科学、品生(品社)、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含劳动)等学科。山东省地方课程包括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四部分内容。另外,学校可根据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如:棋类、器乐类、书画类、戏曲类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幼儿园的课程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四、小学与幼儿园的师资配备有什么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学每班有1名班主任,全面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每门学科有1位教师任教。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3名教师。教师全面负责班级各项工作。保育员在教师指导下,主要负责照料和管理幼儿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五、小学生应具备哪些独立生活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幼儿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后,应该具备以下独立生活能力:1.知道并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电话,知道学校的校名、班名,认识从家到学校的路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能认清自己的东西,每天按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会自己削铅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会做扫地、擦桌子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习做值日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会寻求别人的帮助,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六、小学生应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其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其终生受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倾听和提问的习惯、表达和发言的习惯、阅读和书写的习惯、遵纪和守时的习惯、合作和分享的习惯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七、为什么要重视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是写好字的基础,也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因为错误的写字姿势会影响学生的视力,造成脊椎弯曲,不正确的握笔方式会影响写字的质量和速度。因此,小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配合下,通过长期练习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八、小学的作息时间是怎么安排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学的作息时间是以课为单位来安排的,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6小时,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30,上课时间不早于8:00。下午4点左右离校。学校每天为学生安排7节课,一般每节课35分钟,每节课后有10-15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十九、小学生课间应做好哪些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课铃响后,首先要准备好下节课需要的书本,然后再离开座位,有秩序地喝水、入厕。回到教室,同学之间可以做做拍手游戏、说说悄悄话、望望远处等。上午、下午第二节课后要做眼睛保健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十、小学生在课间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小学生课间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课间通过过道和楼梯间时,一律靠右走,不拥挤,不追逐打闹,避免撞伤、摔伤或拥挤踩踏事故发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课间活动时,不和同学做危险游戏,不玩危险物品和玩具,避免伤害到自己或他人。要做到文明休息,保持下节课精力旺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入厕时不要慌张、拥挤,防止地滑摔伤和发生拥挤踩踏事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课间同学之间发生纠纷,要报告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后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5.课间休息时,严禁学生私自外出,如果是看病打针等特殊情况,必须经班主任老师同意,家长来接方可出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6.正确使用体育设施,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不要在秋千、双杠、爬梯等设施上做危险动作,避免摔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7.在学校进行校舍设备维修期间,不要到施工区域内玩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十一、小学如何组织学生放学离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放学时,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在班级门口站好队,在教师带领下有秩序地离校,学生走到家长止步线处,方可跟随家长回家。如有家长未能按时来接学生,教师应将学生带回班级耐心等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十二、小学一年级布置家庭作业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根据济南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学生的家庭作业以听、读为主,更多地关注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span></p> 家长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十三、为什么孩子满六周岁才能上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不足龄的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如学龄儿童成熟,由于年龄小,大脑的兴奋和抑制机能还不够完善,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差,很难坐在教室听一节35—40分钟的课,况且还需承担正常的作业。过早上学的孩子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不能很快进入小学生的角色,有些方面适应过程较慢,产生挫折感,自信心受损,会逐渐产生胆怯、自卑、不喜欢上学等状况,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及人格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十四、“幼小衔接班”到底该不该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幼儿入学前,一些家长往往担心幼儿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小学的学习,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知识,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如不遵循幼儿成长的年龄特点,很容易损害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此外,幼儿提前掌握了小学的学习内容后,如:拼音、百以内的加减等,容易使其变得不爱倾听、影响其专注力,降低学习质量。所以说,幼儿的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应强加于幼儿,否则会适得其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十五、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应该持怎样的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不能单纯以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等表面现象吸引孩子,要通过参观、交谈等活动,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松懈,要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面对问题时积极与孩子沟通。在幼小衔接这一特殊发展阶段,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十六、如何激发孩子上学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家长可以常带孩子到附近或将要就读的小学实地参观,与孩子一起熟悉学校的环境,如:教学楼、图书室、微机室、操场等,激发对学校的向往。可邀请周围认识的小学生来家做客,让他们讲讲学校的事情,如:学习、考试、活动等,让孩子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前有所了解,消除对小学的陌生感。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孩子,正面引导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的生活。通过参观、交谈,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十七、如何减轻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心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将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的事情,部分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因此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就要试着让孩子从心理上“断乳”,可以有意识地延长离开孩子的时间,增加孩子独立活动的时间。要有意识地给予孩子决策权,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根据课程表带好相应的学习用品等,只要是积极参与,即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作出充分的肯定。另外,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避免诸事都求别人帮忙的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十八、如何引导孩子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孩子每天在学校都有相当长的活动时间,同学之间一起学习、交流和活动,彼此间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矛盾,加之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因而往往只按自己的想法考虑问题,这就容易造成和同学相处时产生矛盾和摩擦。但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只需一点点时间就会自然而然地化解,当孩子遇到矛盾解决不了而回家告诉家长时,家长应认真倾听孩子的叙述,客观地分析问题,引导孩子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不要进行过多的干涉,更不能采取过激的态度和方法,反之,将会影响孩子之间的交往,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十九、家长应如何与教师进行沟通?</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家长应做好与教师的沟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多种方式与教师保持联系。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积极提出合理的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向教师客观地反映孩子在家中学习、饮食、娱乐和休息等各种表现,以便教师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有助于教师形成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倾听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并正确看待教师的批评。教师出于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往往会直截了当地向家长反映孩子的问题,家长应真诚地和教师一起进行分析,使双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一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十、孩子做作业遇到困难时家长该怎么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年级新生完成作业时,可能会遇到困难,直接向家长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可代替孩子解答难题,直接告诉答案,也不可置之不理,漠不关心。建议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动脑筋,敢于克服困难,同时可以给出一些好的建议,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当孩子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作业和任务后,要给予适当奖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十一、如何指导孩子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合理、有序、丰富的课余生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最好的调节剂。建议孩子的课余生活可作如下安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定时、有选择地让孩子收听收看新闻、动画片、科学教育等节目,以开阔眼界,培养广泛的兴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陪孩子一起完成“听、说、读、背”等口头作业,帮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舒缓眼睛,放松心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安排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活动,培养其爱好和特长,但活动内容不宜过多,不要强迫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十二、怎样引导孩子学会感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动手制作小礼物或画一幅画送给幼儿园的老师留念;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参加大班毕业典礼活动;可以在家中开展感恩活动,如为家中长辈倒水、捶背、洗脚等;可以协助孩子参加献爱心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每个人都需要关爱,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关爱别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十三、孩子入学前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学习能力:能自己整理书包、书籍、学习用品,做到有条理。会使用学习用品,用完及时归位。生活能力:能自行处理入厕、盥洗,能主动喝水,会系鞋带、穿脱衣服等。知道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寻找老师帮助。交往能力:愿意主动跟别人交流,结交新朋友,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知道家里的联系电话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十四、需要和孩子共同准备哪些学习用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学习用品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要保证使用安全方便又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既不能购买一些多功能、玩具化的学习用品,以防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不能盲目的追求名牌、相互攀比。基本学习用品:书包、垫板、笔袋、木质铅笔、塑料直尺、橡皮、文件袋(用于放练习卷或练习本)等。这些基本学习用品,一般每天上学都要携带。特殊学习用品:卷笔刀、剪刀、固体胶、记号笔(粗细各一支)、油画棒一盒、水彩笔一盒(颜色无需太多,体积不宜过大)。这些学习用品,可以根据每日课程表的安排携带。生活用品方面,可以为孩子准备一块小抹布、一个密封好的水壶、一小包纸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十五、如何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和孩子一起按照小学的标准,制定作息时间表,早晨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晚上固定睡眠时间,早一些休息,减少看电视的时间。监督孩子执行,让孩子慢慢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孩子做得好时要适当给予鼓励。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带头按新的作息时间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十六、如何在家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 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要摆放在较远的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 在家中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当事情完成后,家长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让孩子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培养孩子形成有始有终做好每件事的良好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十七、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对孩子信任、尊重,多以正面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较,逐渐树立对孩子的正确评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如让孩子动手收拾玩具、书包及文具,整理床铺,洗洗碗筷,这样做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能力,还能使他们从中得到自信,知道有许多事情“我能做好”、“我有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就要主动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引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树立再次尝试的信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从家长自信的表现中将会获得良性的暗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十八、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家长要掌握正确的书写要求,注重培养孩子画画、书写时的正确坐姿,要坚持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寸、一拳头,书写时要注意:头不得左右歪斜,上身要坐端正,胸部与桌边保持一拳的距离,两臂自然平放在桌面上,两脚自然平放在地面,以与肩等宽为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十九、如何培养孩子注意用眼卫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用眼卫生是指合理用眼,避免眼睛疲劳、酸痛或其它症状的发生,以免导致视力衰退。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孩子的写字台要安放在室内采光好的地方,光线不能太强或太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读书写字时应坚持姿势端正,不要躺着、趴着、走路或在晃动的车厢内看书。连续长时间读书时,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注意营养,多食蔬菜、海产品、动物肝脏,限制甜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正确做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穴位要准,手法要柔和缓慢,做完后最好闭目一分钟,然后再望望远处。同时要注意做操时,手一定要清洁,不然,反而会让眼睛感染上病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5.控制缩短孩子玩游戏机、电脑及看电视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孩子刚入学时培养他们良好完成作业的习惯,帮孩子形成责任意识、任务意识非常重要。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给孩子创设一个静心学习的环境,准备一个学习的空间,有桌椅、台灯、小书架等,孩子回到家后可以在这个区域安静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帮助孩子养成回家后先做作业再玩耍的习惯,督促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切忌边做作业边玩,提醒孩子做作业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任务完成了再去做其他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建立“亲子学习”关系,适当陪同做作业,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逐步放手,慢慢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十一、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家长和孩子长期不懈地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采用以下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 鼓励孩子自己选择读物,定期带着孩子去买书或借书,提供孩子喜欢的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图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创设静心阅读的环境,合理安排阅读的时间,家长每周可为孩子安排一次或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进行亲子阅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爱惜图书,保持图书整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十二、如何帮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培养孩子运动的兴趣。让孩子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体育常识,感受运动给人带来的活力,从中获得熏陶和感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给孩子创设参加运动的机会。鼓励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照射,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锻炼形式和项目,尝试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或有趣的游戏任务,鼓励孩子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锻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多种锻炼方式相互结合。灵活选择锻炼的地点、时间、伙伴,互相鼓励监督,形成锻炼意识,养成锻炼的好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十三、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自我服务与为家人服务的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尊重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有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这样会不断提高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采用多种趣味形式,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鼓励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洗手帕、洗袜子等;每个月和孩子一起做家庭大扫除,让孩子在亲子活动中享受到劳动的快乐。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性,自我服务与为家人服务的良好习惯需要长期保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十四、如何帮助孩子记住家庭住址和父母联系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渗透有关家庭信息,引导孩子观察家庭住址附近的主要建筑物等,加深对家庭附近环境的认识,知道所在城市、街道或小区名称。教会孩子记住家庭成员的名字,熟记家庭电话号码,知道家长的工作单位。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加深印象。同时提醒孩子树立安全意识,不能随便把家里的信息告诉陌生人,以免带来危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十五、孩子上学、放学期间应注意些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亲自或指定专人接送,防止犯罪分子乘虚而入。让孩子熟悉上学、放学要走的路线,记住关键的地点、路标。要提前给孩子讲解上学、放学期间的安全常识,如:不能跟别人走;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看信号灯,走人行横道线,紧跟家长,行走时还要注意防范周围来往的车辆,注意自身安全。不能在马路上游戏、奔跑等,以免发生意外。上学、放学时家长应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在家长止步线以外接送孩子,以保障上学、放学期间的正常秩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十六、应该对孩子进行哪些饮食安全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教育孩子不随便在路边或者商店购买小食品,不吃小摊上的食物。学会认识包装袋上的标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告诉孩子不能吃过期或标识不明的食品,学会拒绝陌生人的饮料、小食品和礼物。记住用自己的杯子喝水,饭前便后要及时洗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十七、应该对孩子进行哪些身体部位的自我保护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对自己身体部位的保护意识,对孩子进行直观、形象的性健康教育,利用绘本、动画视频等形式,让孩子了解自己身体哪些地方应该被特别保护。告诉孩子“背心和裤衩覆盖的地方”是身体的隐私部位,不允许别人触摸,如果有人动了自己的隐私部位,应该立即告诉家长和教师。</span></p>

孩子

幼儿

家长

小学

幼儿园

衔接

幼小

学习

教育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