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起源<br>《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平时孩子们很喜欢玩呼啦圈,所以我选择了幼儿特别感兴趣,又可以变换多种玩法的呼啦圈为游戏材料:哗啦圈,篮球。<br>环境创设:用篮球和呼啦圈创设山洞、捕鱼、狭窄的小路等游戏场景。<br>幼儿前期经验准备:能够用身体转呼啦圈。<br>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br>游戏刚开始,小朋友们热情高涨,每人一个呼啦圈,各玩各的,不时的把呼啦圈套在头上、腰上。这时我说:“看谁能用呼啦圈变出有趣的玩法”?木木说:“老师,看我会跳圈”。敖艺勤说:“我还会转呼啦圈呢,看我转的多好。”还有小朋友把呼啦圈当车轮滚起来大家玩的很开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不满足于现在简单的玩法了。<br> 第一次游戏:赶小猪<br>瑾瑜和两个小女孩商量:“咋们玩赶小猪的游戏吧。”说完三个女孩找到篮球,然后拿着呼啦圈从起点出发,跑向终点,再用呼啦圈把篮球拉回起点,最先回到的起点的人最先获胜。周围的孩子们看到他们玩的游戏,顿时眼睛一亮,小脑袋都快速运转起来,都开始了他们新一轮的自主创新游戏。<br> 第二次游戏:齐心协力 <br>周玉涵提议用呼啦圈套球,她的提议很快吸引了其他小朋友加入到游戏中。游戏分成两组,每组三个小朋友用肚子顶住呼啦圈,几个人同时一起走到篮球前,将呼啦圈套在篮球上,哪一组小朋友最先套完则获胜。<br>第三次游戏:抢球大战<br>这时胡梓杰对敖雨泽:“咋们玩抢球吗”?雨泽很爽快的答应了,还找来易海洋说一起玩。他们在地上摆好呼啦圈,在自己的圈里放两个篮球,游戏开始后去捡别人的秋。每次只能抢一个球,谁先抢到四个球则获胜。他们玩的很开心,也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玩抢球大战的游戏。<br>敖艺勤对我说:”老师,还可以玩跳呼啦圈的游戏,大家一起比赛。”我立马表扬并支持他的想法组织幼儿分为两队,从起点同时双脚并拢跳,当两名幼儿相遇时,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决定前进还是后退,最先达到对方起点的一组获胜。<br> 小朋友们玩的特别开心,问:“老师,还可以玩钻山洞的游戏吗?”小朋友们立马举手示意老师,自己想拿圈摆山洞,很快分成了两组,有的小朋友负责拿圈摆山洞,有的小朋友负责钻山洞。<br>钻完山洞后,敖雨泽说:”我看这几个山洞如果变成圆形的,就像一张渔网。我们户外做操时就玩过钻渔网。这时海洋连忙说”对呀,对吖”老师你来抓我们吧!我很开心加入到游戏中,小朋友们拿呼啦圈围城一个渔网,我当渔夫,小鱼们开心的游着,当我说渔夫来了,小鱼迅速钻过渔网,不让渔夫抓住。<br> 教师支持与回应:<br>在本次游戏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索呼啦圈的玩法,并提出开放式问题:"谁能用呼啦圈变出有趣的玩法?”幼儿听后都积极参与。<br>后期我和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一同探索呼啦圈有趣的玩法。我始终把幼儿放在前,我在后观赛并给予指导,并且及时鼓励幼儿,幼儿在展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发展了钻、跳等能力。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从自由探索到合作探索的过程都趣味十足,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活动中幼儿对呼啦圈的兴趣中又隐含着秩序、规则、合作等这些幼儿值得获得的体验与经验,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br><br>三、活动特点及价值所在<br>在《趣玩呼啦圈》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创设多种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每名幼儿都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个人小组到集体合作玩圈,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新的玩法而且也掌握和巩固了钻、跳等基本动作。<br>在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探索呼啦圈的玩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创造的各种玩法,一物多玩,不断变换,有一个宽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和教师、同伴间有了互动,利于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发挥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作用。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多数幼儿能自主的和其他的小伙伴去交流,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更重要的是呈现出了共同合作的成果。<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