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数学家,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探索和发现。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下,我们进一步观察幼儿、了解幼儿,聚焦存在的问题,从理念提升、现场研讨、经验共享、共推成长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性教研活动。</p> 理念提升 学习细则 <p class="ql-block"> 教研初期,我们从理清概念入手,卷入全园教师精读《幼儿园自主性区域活动》,结合《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等书籍,以骨干教师带头引领通读、年轻教师结合案例细读等方式,学习了数学区和科学区创设的相关理论,不断更新教师理念,支持幼儿的游戏与探索活动。</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从空间设置、环境创设、材料准备、幼儿表现、教师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梳理评价细则。再把目光聚焦到实践,对大、中、小三个年级组游戏水平进行诊断。通过线上研讨活动,例举出数学区与科学区创设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和创新想法。</p> 实操探索 转变思路 <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让学到的东西落地生根,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p> <p class="ql-block">1.聚焦案例研问题</p> <p class="ql-block"> 首先,钱园长带领全体教师学习了书中的典型案例,针对案例中教师区域调整的启示、邀请专家进入区域的价值、配套材料的递进、检核表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了互动式教研。</p> <p class="ql-block">马璐璐老师:教师发现了幼儿的兴趣,且现有的材料无法满足幼儿现有水平,特别是数学区案例中的教师发现很少有人去玩,这个现象在我们班上也是存在的,这两位老师之所以调整材料是基于观察的。</p><p class="ql-block">夏秀凤老师:科学是严谨的,科学是专业的,请专家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搭建住所,接下来投放了茧,发现幼儿有记录的需求,而且这个变化是长期的,对于这种需要长期观察的东西,需要投放日记本,还投放了图书、儿童小说,再制作了海报,投放在了区域中。</p><p class="ql-block">王恒老师:教师是先了解幼儿的已有水平,发现幼儿对汽车感兴趣,再投放了分类的物品,有小汽车、有美丽的鹅卵石,涵盖了自然材料、低结构材料。教师针对幼儿兴趣,还投放了扳手。涵盖了分类、排序、配对,先是观察,到丰富材料,孩子就更喜欢数学区了。</p><p class="ql-block">王琳老师:科学区提供的材料要种类丰富、数量充足、操作性强。具有趣味性、开放性、探究型的特点。从这个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首先是我们老师要学会发现问题,观察分析问题、最后调整材料,且要跟着工具书、指引来调整材料。</p> <p class="ql-block">2.实践操作享智慧</p> <p class="ql-block"> 之后,各年级组提供了本年龄段幼儿最常使用的部分材料,钱园长组织教师进行推磨式教研,身临其境地以儿童视角玩一玩、研一研,共享教师的保教智慧。</p> <p class="ql-block">3.现场观摩促提升</p> <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主要采用了园级观摩与班级随访相结合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每个年级组分别开放了一个班供全园教师观摩、跟踪观察教师和幼儿的活动轨迹。观摩活动结束后进行现场反馈,针对具体的事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提升。</p> <p class="ql-block"> 观摩活动后,蹲点行政也会经常深入班级进行随访,关注每次观摩后教师的行动力和幼儿游戏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小班:</p><p class="ql-block">①空间设置:小班的柜子摆放需要注意规避安全隐患,桌面操作的空间要比较大、高度要事宜,方便幼儿操作;</p><p class="ql-block">②游戏轨迹:游戏的活动轨迹中,要以幼儿为主。游戏材料的玩法要多样性,小班实验材料种类中增加生活类材料,同时材料使用可以加进行二次分类,信息类资源陈列需要放到对应地方。</p><p class="ql-block">③行为习惯:幼儿需要科学使用材料,知道常用的工具如何收纳。</p> <p class="ql-block">中班:</p><p class="ql-block">①材料使用:根据材料来设计游戏的层次性,设计一般、较高、更高的游戏难度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p><p class="ql-block">②信息资源:班级对信息资源需要补充,摆放在对应的游戏材料旁边,更好的帮助幼儿获得相应的经验。</p><p class="ql-block">③分享环节:充分相信孩子,让幼儿更充分地表达。可以让孩子先进行分享,在一个孩子分享完了以后,需要同组的孩子们去进行补充,也可以借助孩子的作品和表征来进行分享。</p> <p class="ql-block">大班:</p><p class="ql-block">①工具使用:科学区幼儿工具使用率比较低,单独设置了一个工具类材料区,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合理使用。</p><p class="ql-block">②玩法拓展:材料体现层次性,结合其他材料探究多样性的玩法、增加趣味性,提供不同的记录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游戏。</p><p class="ql-block">③幼儿轨迹: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儿活动轨迹的记录,形式要多样,不能太过单一,同时要考虑活动的独特性设计。</p> 靶心教研 稳步前行 <p class="ql-block"> 在区域环境、材料等有了大致的进展之后,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困惑,针对“表征、表现、表达”这一主题开展了以下活动:</p> <p class="ql-block">1.专题讲座分享</p><p class="ql-block"> 钱园长以热身游戏“你画我猜”开场,提出了“活动轨迹不等于幼儿表征”的命题,梳理了表征的作用与类别,总结出从表征到表征能力发展的几个注意点:</p><p class="ql-block">①一方面,教师需要基于幼儿相关方面的已有能力引导幼儿去表征,另一方面则需要设计专门的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幼儿不同表征能力的发展。</p><p class="ql-block">②“去做”比“做到”重要;</p><p class="ql-block">③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有所侧重;</p><p class="ql-block">④四种基本的表征方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p> <p class="ql-block">2.观察案例交流</p><p class="ql-block"> 链接《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教师以观察为抓手,收集了有图有真相的案例活动,在园内开展了观察案例交流活动,沉浸到幼儿表征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中去。</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教研是寻着问题,通过学习、实践、研讨、调整、随访等多种策略去解决问题,进而使得数学区、科学区逐渐优化的。园本教研的路上,我们将继续前行,让教师站在教研的正中央,用更适宜的教研方法,共同提升教研的质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