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河两岸:艺气连根

有锐度的媒体人张国勇

<p class="ql-block">文/张国勇</p><p class="ql-block">树高千尺,气脉连根。浑河两岸的崇山峻岭,哪里有树木森林,哪里就有根植于土地的树根。抚顺和浑河两岸的文化艺术,就来自土地、河流、山脉和生生不息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当北方大山中的树根、浪木、奇石汇聚到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一个叫上夹河的小镇,这些平淡无奇,过去当柴烧的树根,在新一代“艺术农民”手中会产生奇妙变化,经过精雕细刻,创意琢磨,看似不起眼的树根便有了灵魂,游龙、走兽、花鸟、人物在枯木和树根中复活,并与屏风、茶台、摆件等实用艺术品一起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早在2018年开始,这处由当地农民自主形成的根雕市场年产值就已经突破千万元,以后逐年递增,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根雕艺术市场。</p> <p class="ql-block">树木是辽东生态的主色调主旋律,煤炭是抚顺资源禀赋和生产生活的主源。早在遥远的7000年前,抚顺的煤精雕刻艺术就已经走进人类生活,诠释浑河两岸最悠久最古典的美学。</p> <p class="ql-block">1973年,沈阳新乐遗址出土一批由煤精雕制而成的“耳塘”、“圆珠”等远古艺术品。经专家鉴定,煤精原料均来自50公里外的抚顺煤矿。1903年,煤精、琥珀随抚顺露天煤矿的开采大量面世。来自河北省深县赵家村的赵昆生、赵景霖兄弟,应募修建沈阳故宫凤凰楼时发现抚顺的煤精、琥珀可雕性极强,两位雕刻高手联合木雕艺人张佰孝,合作成立抚顺首家雕刻作坊“双和兴”。“双和兴”门下收徒20余人,其中1909年出生的刘东坡12岁拜赵昆生为师,艺术天赋极高,16岁时,一改师兄弟传统雕刻烟盒、烟嘴、笔筒、花瓶等一般工艺品,创作出大型煤雕《刘邦斩蛇》轰动辽沈艺术界,开创抚顺煤精琥珀雕刻新风。</p> <p class="ql-block">1954年,刘东坡、郭义、李玉明等11名艺人在政府帮助下成立煤精雕刻合作社,这就是抚顺雕刻厂前身。1958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刘东坡等人用煤精雕刻成直径一米的地球仪在人民大会堂辽宁厅展出,煤精琥珀艺术走上全国舞台。刘东坡、王继昌、马骉等一大批艺术大师推动抚顺雕刻艺术不断向前发展,作品在全国工艺博览会等艺术评比中屡屡获奖。</p> <p class="ql-block">2008年,抚顺煤精雕刻艺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抚顺建立起抚顺煤精琥珀博物馆、抚顺合璧斋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关大路、程斌、龚振涛等雕刻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把煤精琥珀雕刻艺术推向更高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煤炭和抚顺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辽金时期抚顺大官屯瓷器产业基地的形成。公元926年,辽代统治者“以所俘汉民,置贵德州”,城址即在高尔山下,人口二万零八百九十六户十万余人,是东北屈指可数的古代人口大市,其中不乏制瓷的能工巧匠。金代,抚顺大官屯瓷窑生产依然是辽东地区生活用瓷产业基地,对东北民间艺术产生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煤精、琥珀、剪纸、满绣、说唱、地秧歌等民间生活艺术,单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理解,是因为时代改变,需要传承和保护的生活艺术。过去,它们是浑河两岸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这些生活艺术与现实渐行渐远,濒于消失,才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p> <p class="ql-block">过去人们只是从地理、地域和民族性等方面理解文化艺术,如果从发展和时代的眼光去看抚顺的生活艺术,有些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性文化的一部分。数百年前,女真人从浑河畔崛起建立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在融入中华文明怀抱的同时,语言、服饰、餐饮等生活习惯会对文明发展产生影响。</p> <p class="ql-block">北京普通话艺术、旗袍服饰艺术,中华餐饮文化艺术等,就带有浑河两岸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特征。旗装满袍与现代旗袍的传承,是一个不断改良和发展的过程,一个“旗”字,已经告诉人们,它与浑河文明和生活艺术有关。现代旗袍一改传统的繁琐肥大,束腰、显臀、露腿,种种款式变化,加上江南丝绸柔滑面料,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百种文化符号之一。</p> <p class="ql-block">浑河流域的饮食文化对中华餐饮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比如火锅起源,同是北方少数民族,草原蒙古族一般是炒米、奶茶、手把肉,北方的朝鲜族饮食日常是米饭、泡菜。将肉、蘑菇和各种野菜沸汤煮食的,则是以渔猎和采集等生产生活习惯的女真族群。满族把这种生活习惯带到北京和全国,从而衍生了北京火锅、满汉全席、辽菜等中华餐饮艺术,像旗袍一样,追根溯源,无论是流行于东北民间的铁锅炖、杀猪菜,还是登上大雅之堂的满汉全席、辽菜等,都带着浑河两岸餐饮文化的温度和明显特征。</p> <p class="ql-block">走向当代,抚顺和浑河两岸的文化艺术向多元多领域发展,现实生活已沁入抚顺人的血脉,起始于浑河的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为艺术文化增加了大工业生活色彩。</p> <p class="ql-block">1949年,作家萧军来到抚顺,创作出《五月的矿山》等文学作品;1961年,诗人郭小川来到煤都抚顺和钢都鞍山体验生活,为抚顺写下1100余行长诗,收录在著名的《两都颂》诗集之中。原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韶华曾在大伙房水库建设工程担任宣传部长,这为他创作《燃烧的土地》、《浪涛滚滚》、《沧海横流》、《沸腾的山谷》等文学作品积,累了大量工业建设题材作品素材。</p> <p class="ql-block">1976年,改革开放前,抚顺诗人李松涛组诗《深山创业》在《诗刊》发表引起全国反响。1984年,抚顺《琥珀诗报》创刊,诗人臧克家亲自题写报头。此后,抚顺诗人诗歌在全国历届年度编选的《中国诗刊诗报作品集粹》中出现,大量诗歌和诗人的产生,让抚顺成为全国著名的诗歌之城,并产生了李松涛、林雪等鲁迅文学奖标志性诗人。话剧《战犯》、新编历史京剧《康熙出政》等大戏入京演出,连获国家级奖项。于和伟、佟大为、梁林琳等抚顺籍演员登上一线荧屏。剧作家宫凯波创作的小品、电影、电视剧登上春晚和屏幕,并获得全国影视和文艺大奖。</p> <p class="ql-block">2015年11月,中新建交25周年,民族管弦乐《三字经随想曲》登上国家国际交流舞台,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新加坡两国元首共同欣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016年12月,交响乐《Da pacem》在德国柏林G20各国部长级首脑峰会上演,两部作品作曲者,在中国音乐学院执教的王珏就来自抚顺。王珏父亲在下矿时身体落下残疾,母亲多病常年卧床不起,矿山生活和家庭命运造就了王珏独特的音乐品格,得到世界著名作曲家Wolfgang Rihm(里姆)教授赏识。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毕业的王珏,与德国波鸿交响乐团、德国弗赖堡歌剧院、白俄罗斯明斯克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等国际著名交响乐团进行合作,他所创作的《矿山组曲》《即便离去》等交响曲就是写给抚顺的,《国脉》、《客从何处来》等电影、电视片音乐作品在音乐界广受好评。</p> <p class="ql-block">艺脉连根,艺气相通,抚顺和浑河两岸来自生活的艺术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摄影/陈韶华、张国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