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陈君)的美篇

晨光(陈军)

<h3>《城乡》评论选辑(一)</h3> <h3>寄语《城乡》出版</h3><h3> 晨光先生多才多艺,无论是以主持人形象出现在荧屏与舞台,还是以作家与画家身份展示作品,都给人美的享受。</h3><h3> ——赵德发</h3><h3> 日照市文联市作协原主席</h3><h3> 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h3><h3>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br></h3> <h3><br></h3><h3><br></h3><h3>寄语《城乡》出版</h3><h3> 半个世纪,城乡之间;</h3><h3> 心路世路,辄现奇观;</h3><h3> 人生翻复,情豪志坚。</h3><h3> 虚实相融,自然而然;</h3><h3> 文如行云,意若金线;</h3><h3> 家国情怀,结为巨篇。 </h3><h3> ——夏立君</h3><h3> 中国作协会员</h3><h3> 山东省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h3><h3> 日照市作家协会主席</h3> <h3> </h3><h3><br></h3><h3><br></h3><h3> 风浓雨浓情更浓</h3><h3> ——晨光和他的长篇小说《城乡》</h3><h3> 李德辉</h3><h3> 我和晨光(陈军)接触较多,因为爱看书有很多共同语言,在拜泉时就经常在一块侃大山,天南地北说起来没完。后来我们共同到电大学中文,更有许多志趣相投的同学结成“草堂派”,年纪稍小的陈军因为能说会唱成为“草堂派”的活跃分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北地区人才“雁南飞”成为一个潮流,“草堂派”的诸多成员也纷纷“南飞”,当年“闯关东”的后代,又返回来“闯山东”。我随一些同学来到山东东营,陈军凭自己的播音特长单枪匹马来到山东日照。在日照广电系统,陈军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由广播播音员、电视主持人到制片人,所创办主持的《日照纪事》《晨光访谈》,成为日照电视台收视率很高的名牌栏目,深受观众欢迎,晨光也成了日照市曝光率和知名度很高的著名电视人。我在2007年携全家到日照游玩时,曾亲身体会到陈军在当地的魅力——他开车带我们在日照游玩,在很多景点门口,他摇下车窗玻璃露出脸来,值岗的人很多都认得他,接待放行特别热情。我感觉,他的一张脸在日照,就相当于“VIP”贵宾证。</h3><h3> 退休后,他不但退而不休,好像更没了体制内的种种束缚,完全放飞自我,尽情华丽转身,驰骋诸多领域。他先后担任过日照广电艺术团执行团长、广电书画院院长、广电传媒艺术总监、尧王文化博物馆馆长、日照日报社《新观察》执行主编,现任《日照文览》审校、日照市全民阅读推广人等。主持是他的老本行,在日照各界举办的各类大型晚会上,至今仍然可以经常看到他的身影。他自1993年开始发表散文、小说、剧本、人物传记、文学戏剧评论多篇,是日照市作家协会首届会员、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理事。2018年,应邀担任山东省大中小学“学•讲宪法”演讲、辩论集训指导,随团进京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国家教育部颁发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今年6月,又荣获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山东省全民阅读推广人称号。他横跨很多领域,不断“转身”“变脸”,似乎无所不能。</h3><h3> 除了主持之外,我知道他办过画展摄影展,写过文学评论,写过剧本,参与筹建过博物馆,参加过影视剧编、导、演等等,对他跨界驰骋的能力有所了解,但能写出长篇小说这种纯文学作品还是缺少心理准备。因为我年轻时也是小说迷,曾经做过若干年的作家梦,知道写小说不易,写长篇小说更不易。能不能写出好的小说,不仅要有文字能力、文学功底、生活积累,还真的要有一点文学的灵感。不是所有的人十分努力就能写出好小说,要“是那块料”才行,要命中有“文曲星”高照。带着这种有点受到“惊吓”和期待心理,我接到他的《城乡》就开始认真拜读。大约一周时间看完22万字《城乡》,感觉晨光还真是有两把刷子,初次试水长篇巨著就写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特别是看到其中的许多都是我们曾亲身经历的人物、事件,更是倍感亲切。</h3><h3> 读后细品,感觉《城乡》在以下几个方面让我印象深刻:</h3><h3> 一、《城乡》是向共和国开拓者和建设者的我们的父辈致敬的悠远钟声</h3><h3> 小说从主人公“程军”的父亲“程海杉”起笔,他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军的八路军老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立过功,负过伤,流过血,可以说为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他以连职上尉转业,安排到工厂管保卫工作。他工作勤恳,以厂为家,一年到头总是值保卫工作最要紧也是最难熬的夜班,每晚都要在厂子关键部位转几圈。他是功臣,但对上对下一视同仁,一团和气。他按原则办事,从不居功自傲,也不媚上欺下。在“文革”派系斗争中,他因为不愿随波逐流选边站队说假话,被下放“发配”到乡下“插队落户”,但他仍然听组织安排,不发劳骚。完全退休后,他仍然坚持义务到厂值班,为国家做贡献。到老年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但他还是念念不忘解放台湾。他有功不居功,干干净净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在他的身上,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与深藏功名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同样的品质。 </h3><h3> 小说中老一辈形象,不仅写程海杉,也写出他们同时代的一批人。如善解人意又党性坚定的程军母亲卫可芝,勤快能干热心助人的好邻居王德山夫妇,开朗豁达善良可亲的“格格”、农村妇女老齐太太,精明干练又富有人情味的知青点田指导员等等。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听党的话,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讲原则也讲人情味,面对困难总是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甘于默默奉献而很少争名夺利。正是这样一些普普通通的人,构成了共和国最坚实的基础,承载了共和国大厦。</h3><h3> 二、《城乡》是书写我们这一代人曲折成长过程的命运交响曲</h3><h3> 小说大部分篇章是围绕主人公程军的成长历程展开,也书写了我们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曲折成长史。程军从记事起,就开始经历中国社会若干大事件,如“社教运动”“干部插队落户”“文化大革命”“知青上山下乡”“招工回城”“改革开放”“人才流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大动荡、大变革,个人的命运在时代大潮中跌宕起伏。小说中程军所代表的五十年代出生的一批人,他们在童年时期感受了共和国初期社会生活的淳朴,少年时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大动荡,在该读书和工作的青年时期又只能“上山下乡”,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要恶补文化夺回荒废的青春,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又要努力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正是在这种“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的经历,锻炼出特别能战斗的一代人。他(她)们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先天不足,成为各行业、阶层近半个世纪的中坚力量,为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大半生。 </h3><h3> 三、《城乡》是写给我们后代的一部具有浓郁家国情怀的“家书”</h3><h3> 可能是出于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作者在小说中给予母亲卫可芝更多笔墨。她的人生也颇具传奇色彩。幼年父母早逝,被善良的开药铺的侯家收养。本来是一个孤女凄惨的身世,但遇上了好人家,侯氏夫妇把她视为己出,不仅生活无忧养她长大,还送她读了高小,教她阅方识药,养父母善良的人格也深影响了她漫长的人生。解放后,她积极参加土改和妇女工作,18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20岁风华正茂,她听从组织的介绍,嫁给了革命功臣程海杉。从此,她成了程海杉生活中相濡以沫的伴侣和革命工作中配合默契的好搭档。程海杉一心朴在工厂不顾家,她就甘当贤内助,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程海杉不善交际,她善解人意很好处理了与周围人们的关系;无论程海杉工作遇到什么困难和低谷,甚至下放农村,她从不抱怨,总是相信党,相信组织,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她坚定的信仰和善良开朗的性格,深深影响了程军,在程军的人生会看到父亲特别是母亲的烙印。</h3><h3> 尽管程军成长于动荡的时代,但他做人的准星没有偏。在学校,他是多才多艺有组织能力的班长;在上山下乡运动中,他是自主自愿率先报名的先锋;在知青点,他是能吃苦能带头的武装民兵副连长。即使是在他因为账目问题蒙受不白之冤,当兵的人生理想破灭时,他仍然能理智对待,相信组织一定能还他清白。这些都能看出父母人生信念的烙印。</h3><h3> 同时,程军的身上也有很多父母不具备的特点,如特别渴望学习,特别喜欢新事物,善于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在事业追求上永不满足,敢于开拓,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新风貌。比如他喜欢唱京剧“样板戏”,让他抓住了考入文工团的机遇;他喜欢画画,让他抓住了工厂需要工艺美术设计员的机遇;他文笔口才较好,让他抓住了进入广播电视行业的机遇;退休之年,仍然不断华丽转身开拓新的生活空间。他的人生,让我们感到一种灿烂的阳光心态,一种永远在路上的情怀,一种青春永在的蓬勃朝气。当程氏家庭第三代看到这本书时,从中不仅能看到爷爷辈、父亲辈的工作生活故事,更能从中感受到做人做事的榜样力量,感受到充满正能量的家风家教的传递。从这个意义上说,《城乡》也是不可多得的“家书”。</h3><h3> 四、《城乡》在艺术上可圈可点</h3><h3> 书的封面设计是陈军自己的原创,书名“城乡”两个美术字中间一笔相连,象征着城与乡之间的天然联系。封面摄影图片也是陈军自拍,近景丰盈的河水和绿荫掩映,与远景城市的高楼遥相映衬,体现了城与乡结合的特点——小说作者做了出版社的活计。封面还印有提示全书主旨的精短题记,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扉页书名,用了我的毛笔书法“城乡”,封面、扉页文字都是竖排,相互呼应,时尚中蕴含着传统。<br></h3><h3> 小说采用了章节结构,设九章58节。每章的标题为两组“四+七”字组合楹联方式,每节的结语分别用了六字、七字、八字楹联方式,画龙点睛,对仗工整,体现了鲜明的章回体风格和古典韵律美。故事情节时间跨度很大,选取的时空节点也跳跃很大,有些节点描写非常细致,有些时空轻描淡写或干脆略过,但总体感觉主线不断,故事相对完整。开篇从程海杉回乡探亲喜结良缘起,结尾以晚年的程海杉获得党中央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卫可芝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收束,构思非常巧妙,也体现了中国人非常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h3><h3> 小说也特别体现了一种善良的人性美。通篇写了许多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大约近百人,有部队首长、县委书记、工厂厂长、工厂许多中层领导、农村乡镇领导、大队领导、很多工厂职工、农村社员和下乡知青、学校同学、诸多邻居,他(她)们身份不同,性格各异,但都是好人或正常的人,没有一个所谓的“坏人”!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青年点儿的“知青”小郭子与同伴吵架冲动拿枪开枪走火,这事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非同一般,闹大了可能毁掉小郭子的一生。一向办事正直认真的田指导员,深知这事对小郭子的严重性,以可能危及自己的政治生命为代价,淡化处理了这件事。大队、乡镇的有关领导,也心照不宣的默许压下了这件事,让小郭子平安渡过一劫。这让我们感到,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人们心中还有一片温暖的绿洲。</h3><h3>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老程插队的屯子里有一个“大傻”青年,生产队长也给他个活路让他“看青”(看管成熟的庄稼地,无需农业技术),他竟把到玉米地里“解大手”的亲妈当贼捉了,还拽到社员们面前,让生产队长处罚。就是这样一个傻实心孩子,让人没有怨恨,只有怜爱。齐队长又给“大傻”换个放马的活儿,尽量让他有个事干,能自食其力,也免得他闲逛惹事。作者记述这些人性之美,说明他总是以充满善意的目光注视着他以往生活过的人世间,相信美好和善良是人间正道。</h3><h3> 五、《城乡》的可商榷之处</h3><h3> 小说是要讲故事的,故事讲的引人入胜,是小说成功的重要标志。程海杉父子的人生是非常有特色有故事的,但小说中对故事的精彩挖掘的不够,记述的略显平实。小说是写人的,把人物写得血肉丰满才有魅力。小说中对人物客观记述多,形象生动的细节相对较少。书中程海杉听到年轻职工看电影《西安事变》回来后夸张学良,罕见的发了火:“张学良就是个亡国奴、丧家犬!他就是个兔崽子,就会跑……”,这个生动的细节一下子就把“老面瓜”性格中刚硬的一面体现出来了。可惜,这样的细节不是太多。</h3><h3> 因为我对小说中的人物原型非常熟悉,特别是了解程海杉和卫可芝两位老人家是有故事的,他们的结合和完美的人生,有着与《父母爱情》相貔美的英雄爱美人故事,小说中对此有所体现,但远不如真实精彩。作者自己的爱情,也是熟悉的人都非常羡慕的郎才女貌神仙眷侣。但他在书中对程军的爱情一笔带过,令人遗憾。做人规规矩矩、板板正正,是作者生活中的君子之风。但写小说也这样板板正正,就缺点味道了!如果作者能多展现一些生动的生活细节,多一点文学的想象和心理描写、适当的容貌描写和美好爱情描写,人物就会更灵动,故事也更好看。</h3><h3> 这些意见可能有些苛求,权当见仁见智的一家之言吧!简约,留白,写意,也许会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空间。</h3><h3> 一部《城乡》,写出程氏两代人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也写出了作者对祖籍河北、北国故乡以及海滨日照的深情厚意,可谓风浓雨浓情更浓!在祝贺晨光会给我带来更多惊喜或惊吓!</h3><h3> </h3><h3> 李德辉 东营市党史(史志)研究院编审</h3><h3> 《东营市志》主编</h3><h3> 山东省修志业务专家组成员<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