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宋词

忘忧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浅说宋词</b></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文学典籍浩如烟海。文人常以“诗经,楚辞,前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一代有一代之盛”的中国文学。宋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当代词学名家唐圭璋编撰的《全宋词》是中国近百年来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共收录1330位宋代词人,近2万 首词作。</p><p class="ql-block"> 词,也称曲子词,是一种音乐文学。隋唐之际形成的曲子词是配合“燕乐”歌唱的,得到广泛流传。“燕乐”的各种曲谱演变为后来的“词牌”。当文人学士依照原来的曲调,写一首新词填到曲子里歌唱,即所谓的“填词”,这种倚声填词的广泛流传,使曲子词逐步摆脱俚俗粗鄙,走上风雅之途,便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p><p class="ql-block"> 五代十国是词文学形成的重要时期,当时文化水平很高的后蜀和南唐对词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花间集》、《阳春集》是这一时期的词集。在这些词里,没有了唐诗中李白的豪迈、杜甫的沉重、白居易的磅礴叙事,更多的是“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样一些对“颓废”心理世界的反映。其中,在词的历史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冯延巳和李煜。特别是李后主,堪称里程碑式的词人。他虽然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创造了文学中的精彩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p> <p class="ql-block">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如雨后春笋,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不仅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且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使词文学逐步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了“婉约”和“豪放”两大流派。</p><p class="ql-block"> 在史书中宋朝是一个積弱不振,每打必输,遭遇劫难与屈辱的时代。但是,不能否认宋朝是一个商业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比较兴盛的时代。这有它的内在原因。开国皇帝赵匡胤实行了“杯酒释兵权”的文官制度和严格的科举制度,“不杀士大夫”成为宋代宗祖的家法,甚至皇帝本人也表现了很强的文人气质,这样的背景成为宋词文化大发展的基础。所以像<b>范仲淹、欧阳修、晏殊、王安石</b>等这些在朝为官的人,从政治、社会退回到自我的世界里,便过着一种“一曲新词酒一杯”的“业余”生活。他们的“师范”作用,对宋代词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力量。</p> <p class="ql-block">  北宋著名词人<b>柳永,</b>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人,有人甚至认为,真正的宋词是从他开始。柳永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人,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常年漂泊在外,成为“大众歌手的填词者”,被时人称颂为“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是著名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他的最大贡献是把五代词和早期北宋词的小令,发展出大容量的长调或称为“慢词”,音律上变得缓慢,结构变得壮大,层次丰富的铺写,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旷世奇才<b>苏轼</b>是全面革新词的重要贡献者,他使宋词发生了突飞猛进的演变。长期以来,词的题材被限制在伤春悲秋、离愁别恨、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的狭窄领域,“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成为词作事实上的戒律。苏轼进入词坛后,才把诗词的这种分界打破,凡是诗的题材,词都可拿过来为我所用。通过他的词,不仅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天才,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特别诚实、可爱,十分人性的东坡先生。透过“<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看到豪迈的苏轼;透过“<b>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b>,看到了深情的苏轼;透过“<b>多情却被无情恼”</b>看到了自我调侃、风趣的苏轼;透过“<b>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看到了心胸开阔、包容豁达的苏轼。他的“<b>寒食二帖”</b>书文并茂,更让我们明白了,诗词之美,书法之美,在于自然、真情,在于内心世界的真挚表达。苏词的示范作用,扩大了宋词的词境,提高了词品,改造了词风。这就不难理解,被称为千古绝唱的<b>《念奴娇·赤壁怀古》</b>的面世,曾对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起到过振聋发聩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b>秦观、李清照和周邦彦</b>是生活在北宋和南宋之间的词人,他们对宋词的发展都有贡献。我们说宋词是中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明珠,它的美体现在文学性与音乐性的高度统一,体现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词长于抒情,长于写景,以景抒情,把情感融化为意象。虽然今天我们基本上没有能力从音乐上去欣赏词了,但它至今保留的严格格律音调却是词的基本属性。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是精通音律的人,在北宋末期非常执着地强调词必须回归词的本身,即音乐性,甚至认为词写得像诗是不对的。我们欣赏苏轼能够把词从音乐性中释放出来,实现了词的重大变革。同时我们也应该肯定周、李二人,把词定位为文学上的一个特定范畴、特定形式所作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是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能毫不逊色地与一流男性诗人比肩而立。她的诗和散文写得好,又擅长书画。她的词独树一帜,善于把口语锤炼得活泼感人,与柳永、秦观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p><p class="ql-block"> 周邦彦的词虽然内容并不新鲜,但词的结构严谨,情韵悠长,语言追求雅正,加上他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因而对词的规范化和精密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词家当中,周邦彦是一个完美形式主义者,他的影响达及清代,被尊为词坛的集大成者。</p> <p class="ql-block"> 到了南宋,词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更加细微。以辛弃疾、陆游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词人,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进一步拆除的词的禁区,使文学作品能够表现的内容,都可以用词来表现,成为公认的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实行不抵抗政策,最后走向灭亡,在“国破家亡”的大背景下,以<b>辛弃疾、陆游、岳飞、文天祥</b>为代表的主战派的诗词里,充斥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词名句,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成为他们追求的价值取向。辛弃疾的词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b>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b>”境界是词之本,是判断作品好坏的最高标准。王国维所推崇的境界,不仅仅是景物的描写,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情感的真挚、赤诚与否直接关系到境界的有无与大小。不难理解王国维正是用这样的标准评价词,认为“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给予后主之词以极高的评价。苏轼和辛弃疾的词同样得到了王国维的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 辛弃疾是一个创作力极强的人,他的词在文字、结构的雕琢上,在情感的表达上都达到了极致,将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青玉案·元夕》表现了他幽美、深情、婉约的一面。但大量的词作,是大泼墨地挥洒出,作为一位爱国词人的正义、侠气、高昂的气质。在辛词里,我们看到了“沙场秋点兵”的豪迈;看到了“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思念故国的情怀;看到了“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无奈和悲壮;也看到了历经沧桑之后,产生的“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人生领悟。品赏着这一首首充满激情且富有哲理的词篇,不仅是美的享受,也是对心灵的洗涤。</p><p class="ql-block"> 在南宋词坛上,还有以<b>姜夔</b>为代表的另一派词人,面对着国破家亡的现实,他们无能为力,只能在狭小的圈子里“雕琢”自己的词句,力求达到形式上的极度完美。这样的词,往往缺乏真心世界的抒发,所以难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产生佳作,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视文学性、思想性,让形式主义成为一种风气,则必然导致这种文学体裁走向衰退,所以到元朝以曲取代词是历史的必然。</p>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宋词给人们带来美的艺术享受,启迪人们的思想,陶冶着世人的情操,影响着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的成长。<b>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留下一段名言: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高远的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孜孜以求的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终于成功的第三境。</b>王国维在这里依次引用了晏殊、柳永和辛弃疾三首词中的句子。这三首词都是讲爱恋相思的,绝非有以上的意思,但因为作者写出了深度,评者又悟得透彻,就醇化成人生的哲理。<b>毛泽东主席</b>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美、豪放的词篇,每每品赏着他的一首首诗词,总会受到教育和鼓舞。虽然赏析词篇、理解词意以至于填词,对于非文学专业的人来说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在重视优良传统文化传播及普及的今天,各种辅导书籍和有声读物比比皆是,我们可以借助这些优秀读物,把它们当作老师,一步一步踏进词的殿堂,使我们从中华文学宝库中汲取养分,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打造我们新时代的灿烂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