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渠人大战黑石岭

仁爱乐施

<p class="ql-block">  常渠村的耕地都分布在坡坡岭岭上。大队支书张洪涛把常渠复杂的地形总结为:“两岭两趴十二坡,五沟四洼一条河。”</p><p class="ql-block"> 让泉水上山,灌溉岭上地,一直是常渠人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老支书张洪涛昼思夜想,终于想出来一个办法:在数十米高的寨墙上建一个水塔,将寨坡下的泉水抽到水塔里,然后从水塔里引出两路管子,一路向东穿过对仙寨村子里的地下,流入村东蓄水塘。另一路管子返回寨坡下,穿过下面的村庄流入西岭的蓄水塘。</p><p class="ql-block"> 老支书请来县水利部门的专家,测量后认为可行。</p><p class="ql-block"> 于是,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男女老少,开始建水塔、在东西岭挖水塘。</p><p class="ql-block"> 东西两岭地下皆是数十米厚的玄武岩。玄武岩经过长时间的物理风化,表成形成一层颗粒状的风化层,人们把这一层岩石叫“风化石”。时间长了,人们慢慢叫成了“凤凰石”。把有玄武岩的黑石岭叫“凤凰岭”。常渠党支部把在东西两岭上开展打井挖塘等水利工程,叫“大战凤凰岭”或叫“大战黑石岭”。</p><p class="ql-block"> 村里经过推演,村中的泉水能抽到岭上存起来,可浇不少土地。但远远满足不了几千亩耕地灌溉的需要。因此需要在岭上规划了几眼机井和一些水塘和水渠配合使用。</p><p class="ql-block"> 为加快工程建设,村里研究,凡是在家的常渠人都必须参加黑石岭大战。即是大队干部或在副业队、林业队、卫生室、试验站等单位的人,晚上和早上也 必须回本生产队一起参加会战。</p><p class="ql-block"> 挖水塘时,每个生产队分一段。开挖,出料,铁镐刨、铁锨铲、架子车拉、肩膀担。满工地都是热火朝天。晚上从7点干到近10点,早上从5点干到7点多。</p><p class="ql-block"> 凌晨4点多,人们便开始起床往工地赶,到工地上干一个多小时天才亮。村干部在规定的时间点名,谁去晚了,要在指定的被称为“懒汉区”区域干活。因此,人们宁愿去早一点,谁也不愿落后。每个生产队自带一个马灯,干活都是在隐隐约约的昏暗光线下进行的。过一会儿。人们便都甩掉外套,身上冒着热气。没人嫌苦,没人嫌累。</p><p class="ql-block"> 冬季如遇大风天,阵阵寒气袭身,不少人为防寒风从衣服下沿往上身灌,用一根稻草绳抽在腰里,感觉暖和不少。有人风趣的说:“说咱穷,咱就穷,腰里抽根稻草绳,出力流汗咱不怕,誓教旱坡变富岭。</p><p class="ql-block"> 水塘挖好后,大队将护砌水塘、水渠用的砂石料按人头分到各生产队,生产队车运力有限,又将部分任务分解到各户。大队从县水利部门争取补贴水泥后,再组织专业队进行护砌。</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路上,牛车,人力架子车,来来往往,络译不绝。不少户除了儿童基本都是全家出动,甚至晚上趁着月光拉,你追我赶完任务,争分夺秒做贡献。怎见得,有县诗协会员王现怀写的《拉车歌》诗为证。 </p><p class="ql-block"> “月儿头顶挂,星儿甚俏皮。往返拉石又一趟,才闻晓鳴鸡。晨风无冷意,红霞映水渠,千年旱田成水地,谁能不心喜。汗珠挂眼皮,㡌耳高翘起,浑身上下汗如雨,还嫌力不足。黄牛腾双足,车轮如云飞,健牛新車载满足,益之拖拉机。说我干劲大,我说不如你,我才拉了一十四,你拉一十七。人说咱性急,咱看有道理,有水不能浇田地,谁能不心急。支渠长几里,都要石护砌,为了后代筑福渠,还要加马力。千年凤凰岭,旱地古之依,今日渠乐水歌唱,无人不称益。万代福利事,今日宏图起,天翻地复面貌改,大地穿新衣。”</p><p class="ql-block"> 经过两三年的时间,以张洪涛为首的村领导班子,带领群众硬是在深厚坚硬的玄武岩西岭上凿出了“八一井”、“青年井”、“反修井”等几眼机井、十二个大水塘,护砌出十几里长的灌溉渠。每个水塘都在十几亩大。</p><p class="ql-block"> 1975年4月1日,大队付支书张六合陪同省水利现场会领导,在常渠参现“三八塘″时,看到旁边油菜花盛开,麦浪翻滚,塘中碧波荡漾。由感而生 :</p><p class="ql-block"> 金光碧水灿如银,菜花芬芳麦浪滚。</p><p class="ql-block"> 垂柳荫下观鱼跃,塘间瞧石鸟啼音。</p><p class="ql-block"> 今日凤凰披锦锈,山山水水气象新。</p><p class="ql-block"> 当代愚公满手茧,换来今日江南村。</p><p class="ql-block"> 常渠人用勤劳的双手,绘制的美丽画卷正在展开。背后的辛苦,外人不知。</p><p class="ql-block"> 在黑石岭上打机井是最艰苦、最危险的活,大队抽调一批身强力壮的精干民兵组成青年突击手打井队。那时机井是纯手工挖掘,一点一点的往下凿,有时用少量炸药炸虚,再用钢钎、铁锤凿。</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在打“青年井”时出了意外。民兵宁如民站在滑轮下的料筐上往井下施工的时候,刹车装置失灵,连人带筐急速下坠,宁如民到井底摔成下肢瘫痪,造成终身残废。准备结婚的女友,看到无望离去,自己孤身到老。他在大战黑石岭中为常渠兴修水利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在集体经济的年代,大队一直给予记工分的待遇,到后来,村里可能给他办理了五保的待遇。</p><p class="ql-block"> 在打井挖塘的同时,村中数十米高的寨墙上已高高耸起一座水塔,寨坡下建了一个水泵房,可把下边的泉水抽到寨上水塔里,然后又从水塔里往西线寨下通过村中铺一条铁铸地下管道把水引到村西的西岭水塘里,另一条是往东铺在寨上村庄地下管道,把水引导村东的水塘里,以备旱时浇地。这些铁铸无缝管子都是县水利部门支持的。</p><p class="ql-block"> 管道铺好后,试水的前一天晚上,支部书记张洪涛一夜未睡,他一直在想着到底能不能成功?</p><p class="ql-block"> 天不亮他就到西岭的水塘等候,当他看清水从管子流到水塘里时,又到东岭水塘看了看,水也流进来了,激动的流出了泪水,高兴的就像个小孩子。他心里明白这试水成功,包含了他和全村人的多少心血和几代人梦想啊。</p><p class="ql-block"> 他连忙跑到大队部,对着话筒在高音喇叭里向全村宣告:</p><p class="ql-block"> “全村的社员们请注意,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水塔管道试水成功了!水流到西岭的水塘里了!也流到了东岭的水塘里了!我们的梦想实现了!感谢大家的共同努力,感谢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他铿锵有力、洪大的声音,通过在寨墙水塔上的高音喇叭传出,在全村的上空久久回荡,连周边的几个村都能听到。</p><p class="ql-block"> 全村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纷纷涌向东西两岭的出水口,目睹和欢庆这胜利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外地来参观时,老支书在介绍经验时,形象的把从寨墙上的水塔引出来的两路地下管道称为藤,把蓄水塘称为藤上结的瓜。把常渠这些水利设施描述为:</p><p class="ql-block"> “一塔两藤十二瓜,大瓜小瓜满坡爬。低水高提,西水东调,东水西调,长藤结瓜,井塘配套。”</p><p class="ql-block"> 经过全村人的齐心协力,东西两岭上的井、塘、渠配套,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灌溉网络。平时把机井的水抽出来蓄进水塘,旱时机井、水塘同时灌溉,很快就可把西岭上的所有的地和东岭的一部分地全部浇上一遍。</p> <p class="ql-block">  通水成功只是第一步。村委研究,要想提高粮棉产量,必须整理出高标准大寨田。</p><p class="ql-block"> 于是,村领导班子带领全村人农业学大寨,大搞大会战,把全村的耕地进行路、田、树、渠统一规划,进行治理,乱石舖在新规划的路下边,或统一砌成田埂,田中按大寨田标准平整,取高填低。路边栽树,田边硬化渠道。提出的口号是:</p><p class="ql-block"> “干干干,变变变,大小石头摸一遍,</p><p class="ql-block"> 乱石滚滚垒成堰,旱岭变成米粮田。”</p><p class="ql-block"> 隆冬腊月,大雪纷飞。会战之处,红旗招展,车拉人担,人欢马叫,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热气腾腾,气势磅薄。</p><p class="ql-block"> 通过人们齐心协力,大干苦干加巧干,十年九旱的凤凰岭,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水浇地。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常渠人的千年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p><p class="ql-block"> 我翻阅1972年时的日记,看到当时我写的两段顺口溜,是当年大战黑石岭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常渠人民挥双手,战天斗地起宏图。</p><p class="ql-block"> 寨墙飞筑高水塔,麓下山泉上山头。</p><p class="ql-block"> 东西两岭水贯通,塘塘清水润禾喉。</p><p class="ql-block"> 长藤结瓜呈美画,石岭粮棉夺丰收。</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炮声隆隆震天响,灯下英雄挖坑忙。</p><p class="ql-block"> 千军万马战犹酣,劈开石岭降龙王。</p><p class="ql-block"> 霎倾旱地变水田,粮棉丰收双上纲。</p><p class="ql-block"> 支援祖国大建设,常渠变成鱼米乡。</p><p class="ql-block"> 一时间各地来常渠村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老支书经常在省、地、县农业学大赛会上介绍常渠人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和经验。那时常渠名声曾威震中原。</p><p class="ql-block"> 时代造就了那一代战天斗地、吃苦耐劳的人们,造就了甘愿付出、具有雄才大略的村领导人和班子集体。</p><p class="ql-block"> 张洪涛受到全村人尊重和爱戴。他足智多谋,为人平和,大公无私,以身作则。他深通用人之道,因人制宜,合理安排村干部分工。每使个人的特长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他执政的几十年里,全村人和睦相处,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创伟业。村里呈现一片和谐景象。他被称为村里的“好班长”</p><p class="ql-block"> 副支书张大有,主抓农业,认真负责,每天吃完饭总是到各生产队的地里转,每当发现那些地块里的庄稼该锄了、那块地里的棉花该治虫了,哪块地里该施肥了等等,他就会在村中的广播中通知提醒,有时后直接和生产队长沟通,把全大队的生产搞的井井有条。被称为"常渠村的农业专家″。</p><p class="ql-block"> 大队长王绍仁,小名王老虎,身体壮实,为人友善,德性好、人品好,实干,协助村支书处管理和处理村里的事务,并直接领着全村人修水塘、搞大寨田。被称为村里的“实干家”。</p><p class="ql-block"> 副支书宁明轩,是村班子里有知识的稍年轻的干部,主抓工程建设,说话文质有理,透着刚毅,工作注重实效。亲自带领全村人挖塘修渠,纪律严明,从而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此被称为村里的“铁手腕干部”</p><p class="ql-block"> 副支书张六合,教师出身,很有文才。村农业里学大寨,兴修水利的经验材料、豪言壮语、诗歌和顺口溜等都出自他手。被称为“幽默智慧的笔杆子”,</p><p class="ql-block"> 会计何五芳,无论做什么都是认真细致,谨小慎微,把账目管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辅导村着十九个生产队会计的账目管理。村里由他当会计,干部群众都放心。大家都称他为“红管家”</p><p class="ql-block"> 保卫股长靳留藏,公正执法,铁面无私,对违犯村规民约和小偷小摸的毫不留情,在坚决予以处罚同时还给予思想教育。他钢中有柔,柔中有刚。被称为“村里的黑老包(包公)”。</p><p class="ql-block"> 民兵营长张文烈,具有军人刚毅威严的气质和素养,将全村民兵训练有素,不但使民兵在各项建设中发挥着骨干作用,每年还为部队输送很多优秀的人才。被称为“优秀民兵教官”</p><p class="ql-block"> 林业队长魏南方,敬业负责,带领林业队的成员,将全村所有的荒坡和生产路两边都栽上了树。把全村所有田埂上的圪针都嫁接成了枣树。村内外每棵大大小小的树。每年不知被他用手摸了多少遍。哪里那里少了一棵树。他立马就知道,并且去追问他的下落。无论谁家紧急需一棵树木,都得经他批准。被称“为常渠树木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 妇女主任郭兰英,哪位妇女在家里受了委屈都会找她倾诉,她都会积极帮助解决。除此之外,她还是村里接生人数最多的接生婆。村里40自60岁的人差不多都是她接生的,被称为“妇女的娘家人”。</p><p class="ql-block"> 除村班子外,还有个人值得一提,他便是常渠小学的教导处主任王洪水老师。他教学严密,善于管理,把全校几百名师生管理的井井有条。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县前列。村干部满意,家长放心。被公认为“最称职的教导处主任”。</p><p class="ql-block"> 这届村领导班子各个角色安排的如此巧妙,相互之间配合的如此完美,天衣无缝,成就了那个时期常渠村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1972年陆浑大渠主干渠通水,后来村里又用了几年完善了灌溉系统,全村水浇地面积大幅度扩大。常渠村昔日靠天吃饭的凤凰岭彻底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米粮仓。</p><p class="ql-block"> 又定了若干年,原来修好的机井、水塘慢慢停止使用。</p><p class="ql-block"> 但人们永远不会记那个时代,常渠人改天换地的精神和付出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此美篇敬献给曾在常渠黑石岭大战中出力流汗的人们! </p><p class="ql-block"> 向那个时代的甘愿付出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编辑 仁爱乐施</p><p class="ql-block"> 时间 2022年1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