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四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理念》心得体会

四小教务

<p class="ql-block">宁夏灵武市第四小学</p><p class="ql-block">孙小芳</p> <p class="ql-block"> 本章主要概述了课程标准修订的课程理念,分别从课程理念的基本依据,数学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和数学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上个学期先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现在阅读《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这本书后,了解了《2022年版课标》的课程理念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性质,继承和发展《2011年版课标》的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体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的课程设计的总体要求,研究和吸收国内外近年来数学课程研究的重要成果。1、确定课程理念有四个方面的依据。第一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 确定课程理念有四个方面的依据 <p class="ql-block">  第一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第二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结合数学学科特点,遵循《2022年版课程方案》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第三数学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第四数学课程的修订也借鉴了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价值追求数学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在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学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学课程的设计也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2、凸显数学学科本质,实现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数学课程的设计依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以育人为目的,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从数学知识体系中选择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还要能够体现数学本质特征的内容从而实现义务教育培养目标。</p><p class="ql-block"> 3、体现核心素养统领,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体现核心素养统领成为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理念。《2022年版课标》进一步凝练出“三会”表达的核心素养,目的都是让学生既经历结果的教育,又经历过程的教育,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三、数学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我觉得专家对课程标准的解读站得高度比我们高的多,会从小学或初中,或者小学到高中结合核心素养对总目标,每个学段的目标,学生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学业水平等等去进行解读,而作为一线的教师来说,我们能将课程标准理解后用在每一节常态课上,这是对课程理念最好的诠释。数学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贯穿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五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那下面,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我就结合我们二年级的一节常态的数与代数的复习课来进行解读。二年级上册数与代数内容如下:数一数与乘法,2~5的乘法口诀,分一分与除法,6~9的乘法口诀,除法,这五个单元,结合以上内容我们有这样一节常态复习课,以到游乐园秋游到不同的地方观察到不同的信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结合第一点,确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当然这些目标不是一节课就能培养的,我也只是结合这么一节课说明核心素养在学习活动中的形成。实际上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逐步去培养。 </p><p class="ql-block"> 第二点就是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结构化是将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内容整合为同一主题。“数与代数”领域的下属主题整合,体现了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整体性表现为将具有相同本质属性的内容进行整合,小学阶段,将原来的六个主题整合为“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个主题,我对这一点的理解是用在教材呈现上的变化。一致性体现在同一主题的学科本质与相关的核心素养的一致,这一点我个人理解是教材整合后教师们应该通过教学活动将内容一致性呈现在我们的课堂上。例如书中讲到的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到理解,最终统一到计数单位的累加。这节复习课我对一致性却不知怎么解读,自始至终觉得本节课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是由加法模型这个相等数量关系迁移过来,只要学生理解这一点,我自己认为就是体现了内容的一致性,所以这也是我困惑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第三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这是一节复习课,设计了由提出单一的问题的情境图到提出多个问题的情境图,通过交流和类比,学生不断的分析提出问题的合理性,提出问题后,独立解答,通过老师提问怎样解决?为什么这样解决?学生表述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的核心成分是对数量关系的感悟与理解,学生在处理这些数量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数感,当然表述中对乘法的理解也会迁移到相同加数的和,也就是加法模型上,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第四点是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评价是检验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一环,也是考查学习目标达成及学生成长状况的重要手段。20年的课程改革,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2022年版课程方案》倡导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强化素养导向的评价意味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本课是复习课,所以也可以理解是对前阶段教学的评价,我个人理解,我们每节课的评价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后测,我们的后测应该多呈现一些高阶思维的探究题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包括利用知识的迁移来解答一些题目。</p><p class="ql-block"> 最后就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和探索。</p>

数学课程

学生

理念

课程

义务教育

素养

评价

体现

核心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