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池与候仁之

时尚农夫

<p class="ql-block">  北京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莲花池公园</span>,位于西三环中路东侧,六里桥东北,西客站东南侧,丰台、海淀、西城三区交汇处,属北京市一级古遗址公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20世纪80年代新建成的莲花池公园占地53.6公顷,1998年开始恢复建设,2000年12月一期工程完工,开始接待游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有关资料介绍说:莲花池公园</span>是北京城的发祥地,有“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之说,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何人定论的,经多方查找书籍,原来莲花池与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候仁之先生有关。</p> <p class="ql-block">  一次偶然机会,在公园东北角,北京西客站南墙外,看到一块简要介绍莲花池来源的景观,分五部分拍照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城源守望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  城源守望文字介绍。</p> <p class="ql-block">  候仁之先生有关莲花池方面生平简介。</p> <p class="ql-block">  主要成果和奖章。</p> <p class="ql-block">  虽然大概有了了解,还是不太详细。继续向书本学习,终于在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找到了更详细、更细致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  莲花池是广安门外的一个水面宽阔的天然湖泊,是金代中都城保存为数不多的重要遗迹之一,1984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侯仁之一直主张莲花池是北京的生命源头,没有莲花池也就没有北京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90年代初,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修建北京西站的工作被提上日程。莲花池位置适中,在此修筑新站拆迁量小且地势低洼、地面开阔,便于工程的实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得知政府的拆迁计划后,侯仁之认为这样的设计规划很不合适,尽管莲花池作为水源的作用已经消失,但是抹煞这样一个带有历史印记的遗迹,就是抹煞了北京城的历史。他认为:“绝对不能占用莲花池,莲花池一定要保留下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经过侯仁之一番奔走努力下,北京西站向东挪移了100米,莲花池得以保留。1994年4月,《北京日报》 以“ 再造京门”为题刊登了西客站模型照片,照片中采纳了侯仁之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工程建设期间,侯仁之还专门到北京西站楼顶“监工”。他发现原有的莲花池虽然保存下来,但瓦砾成堆,杂草丛生,于是又开始为莲花池的原貌恢复四处奔走。2000年,莲花池公园开园,侯仁之成为开园仪式的“一号嘉宾”。</p> <p class="ql-block">  侯仁之(1911年12月6日—2013年10月22日),生于河北枣强,籍贯山东恩县,中国共产党党员,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北京大学教授。一生研究北京,是历史地理学家奠基人。(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摄影:时尚农夫</p><p class="ql-block">文字:时尚农夫和资料</p><p class="ql-block">音乐:钢琴曲 追光者</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时尚农夫</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后记:莲花池公园是我经常遛弯锻炼的地方,莲花池的来历和历史闹不懂。加入跟着书本去旅行游学圈以来,知道了在游中学、学中游的方式方法,形成了此文,个人认为,还不够完善,还望老师们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