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至圣先师——孔子

行健厚德

<p class="ql-block">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春秋鲁国昌平乡陬邑人。他的先世是宋国贵族,到孔子的父祖辈已经没落了,迁到鲁国,孔子年轻时为贵族办过丧事,当过管理仓库的委吏、乘田,之后又担任过都宰、司寇之类的官。他的一生大半时间是私人授徒讲学。他是在西周文物典籍的滋润中成长起来的,他在吞吐咀嚼西周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影响后世千百年的儒家学派。</p> <p class="ql-block">孔子开创了私学,总结积累了许多有益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并对保存整理古代文现作出巨大贡献。在封建时代被称为“至圣先师”,受到了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们的极端尊崇。</p> <p class="ql-block">春秋后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教育也要求打破旧的局面。孔子创办私学,开门讲授,打破了“学生官府”的旧制度,突破了贵族对文化知识的垄断,把知识传播到较广大的社会阶层中去。这是孔子在教育上的一个突破性的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孔子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为实行“礼治”、“仁政”所需要的人材。他把“学”与“道”、“仁”联系起来,认为“君子学以致其道”,“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这就把学习作为致“道”和达“仁”的重要途径。孔子教育弟子们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但不要以做官为目的,而是期望学以致用,从政以行其道;原则上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