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怎么样,你在年夜饭桌上喝白酒了吗?今天我们再续前缘地讲讲国酒名号争夺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们前面讲过,茅台从刚上市的2001年开始,一直在申请「国酒茅台」这个商标,百折不挠。被驳回再申请,被驳回再申请。</p><p class="ql-block">而且除了国酒茅台,茅台从2002年起还在申请一个叫「国宴茅台」的商标,计划用在果味酒、开胃酒、葡萄酒、酒精饮料等等商品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申请的过程很漫长,直到2012年7月底,「国酒茅台」这个商标,终于在当时的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获得了初审通过,开始被挂在网上,经历为期3个月的公示期,看看市场有没有不同意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怎么能没有不同意见呢?这对茅台是天大的喜事,但对其他所有白酒品牌尤其是高端名酒来说,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噩耗。</p><p class="ql-block">「国酒茅台」初审通过这事一出,整个白酒行业就炸锅了。五粮液、汾酒、西凤酒、郎酒、沱牌、杜康等等酒企都强烈地反对。茅台商标初审通过的消息公示刚不到半个月,汾酒和杜康两家手脚最快,就提出了异议。像杜康的公开信里光是反对理由就列了10条。杜康当时在公开信里是这么指责茅台的:</p><p class="ql-block">「所谓国酒,其身份应该是国民普遍认可的,而不应该是某个厂家自诩自封、自吹自擂……试问,如果将国酒的殊荣授予茅台,那些占据国民多数比例的普通百姓是否愿意?违背民意的国酒,又怎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国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川的媒体《成都商报》当时也发声说:白酒行业应该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而不是某一家企业可以独享特权的行业。「国酒茅台」的商标,就是在赤裸裸地伸手要垄断。《成都商报》为什么这么激愤?因为四川也有五粮液和泸州老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这场争论非常热闹,连当时的贵州省副省长蒙启良都一度公开评论说:国字号商标早有先例,不能理解为什么茅台申请「国酒」就引起这么大的波动。蒙启良还说,贵州是老少边穷地区,「好不容易出了个茅台,是很不容易的」。他说,贵州需要民族品牌,它的推广需要各界共同维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看,事关白酒市场的格局和等级,各方的言辞都非常激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蒙启良说的「早有先例」指的是谁呢?是泸州老窖的「国窖」这个商标。国窖这个商标,泸州老窖早在1997年就去注册了,那会儿中国的商标注册规定还不是很严格,所以打了个时间差,拿下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国酒茅台」这件事儿,各家酒企们反对归反对,自己的心思也活络起来了,都开始准备自己的Plan B:泸州老窖既然能拿下国窖,茅台的国酒也能通过初审,那我凭什么不能蹭一蹭国字号的红利?争取一下又没什么损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酒企们一边反对茅台,一边也抓紧往自己身上贴国家级别的意义符号:汾酒提起了「国酒汾酒」的商标申请,五粮液提起了「国酒五粮液」的商标申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可能都还有印象,在那些年,西凤酒推出了「国典凤香」,洋河一度喊出了「新国酒·梦之蓝」,牛栏山也推出了「国藏十五老青花」,就连长城葡萄酒都制定了「红色国酒」的战略定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酒行业这么一番厮杀下来,监管机构意识到了,这个口子不能放。所以到了2016年,国酒茅台的商标被正式驳回,国家商标局给了回复意见说,「国酒」这个词带有「国内最好的酒」「国家级酒」的评价性含义,容易给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带来负面影响。同样的,「国宴茅台」这个商标也被驳回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下算是有个定论了。不过,茅台在收到这个驳回意见之后,又提起了行政复审和司法诉讼,直到三年后的2019年年中,才彻底停用了「国酒茅台」这个商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它在彻底放弃这个商标执念之前,茅台集团已经把「国酒茅台」这个概念大张旗鼓地用了十几年了,「国酒茅台」这几个字无论是在茅台酒的瓶身上,还是复兴号高铁的车身上都打出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年,茅台的经销商们也在助攻,成百上千家的白酒专卖店已经开在了大大小小的城市街头,店招都是「国酒茅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就连反对者们也在助攻。反对者们每控诉一次茅台,也就等于帮茅台做一次国酒身份的市场宣传。消费者都在想:一个能被其他所有白酒都视为最大对手的白酒品牌,还能不是无冕之王?不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场商标大战打下来,茅台没有拿下国酒这个商标,却拿下了市场和人心。市场已经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个共识:茅台是行业老大,别的酒是追赶者。这个市场共识在后面几年里也被越来越强化,每一瓶飞天茅台都被赋予了的情绪溢价是:喝茅台,就是在喝中国最好的白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今天你要是留意一下市场,你会发现一件好玩的事:很多商业观察者和投资机构不是把茅台当成普通白酒,而是当成奢侈品来研究的。他们会去对标爱马仕这样的奢侈品品牌的成长路径,来推演茅台的未来成长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茅台在迄今为止的市场竞争当中能赢,除了它享用了一段时间的政治和外交红利,在营销上享用过一段时间国酒的身份之外。我认为它还获得了两个特别的天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可以说它垄断了酱香型白酒这个品类。白酒分成酱香型、浓香型和清香型。如果你喜欢浓香型白酒,你在选择高端白酒的时候至少还要想一想「今天喝五粮液还是喝泸州老窖」;但你要是喜欢酱香型白酒,你的高端选择基本上只会指向茅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垄断品类,就意味着你有权定义这个品类,所以茅台是什么味道,人们就会认为酱香型白酒应该是什么味道,这就会让后来的竞争者非常被动。你肯定记得蒙牛特仑苏有一句广告:「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这句广告也是在试图给自己的高端牛奶单独划出一个品类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飞天茅台不好买,这不是因为茅台集团搞饥饿营销,而是它的产能确实在客观上就稀缺,这也让它有机会拥有资产价值,有机会更像奢侈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可能不知道,酱香型白酒的窖池不是泥巴而是石头的,本来理论上产能可以无限扩充。但这些年茅台自己也发现,它的酒只能在贵州茅台镇这种特殊的气候和微生物环境里,用本地特有的高粱才能酿出来,而且茅台酿酒的水也很讲究,必须是重阳节前后取来的赤水河河水,因为这时候的赤水河河水最清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早年,毛主席曾经想把茅台产能提升到1万吨,让当时的中国人民都能喝上。在1970年代的时候,中国曾经组织过项目组,在距离茅台镇100公里外的遵义市郊筹建了一个「茅台酒异地实验厂」,当时是从茅台酒厂把全套的酿造设备、酿酒技师、发酵的大曲和窖池都搬过来做实验。但酿出的酒仍然怎么也不像茅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看,这同样还是在贵州省内,也在赤水河边,但差一点都不行。所以后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把茅台镇7.5平方公里的土地划成了茅台酒原产地域,保护起来了。茅台在2020年完成了一次新的扩建,新的年产能从2021年开始能达到5.6万吨,但茅台集团和贵州省政府都说,以后很长时间内不会再考虑扩充产能了,这是为了保护茅台镇的环境和资源承受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6万吨什么概念呢?我们做一个粗暴的换算,1吨白酒大概相当于2200瓶500毫升的酒。我们假设这5.6万吨全是飞天茅台,也假设生产出来的5.6万吨能全部都能上市销售,那大概是1.2亿瓶。我查到一个数据是2014年的时候中国家庭有4.3亿户。考虑到过年的时候家庭会合并团聚,我们把数量减半,除夕这天团聚的家庭大概是2.15亿户。假设这些家庭都愿意用茅台来配团圆饭,那么一年生产出来的飞天茅台,只够摆到一半的家庭桌子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简单的思想换算,里面去除了很多的真实因子,比如茅台的酿造和勾兑非常复杂,今年能够生产的5.6万吨是要存起来五六年后用的;比如不是人人都有兴趣喝茅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的中国市场都在提消费升级,你有没有觉得,茅台其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提前把自己摆到了这一轮消费升级之旅的顶点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这会是一个永远牢固的地位吗?我觉得不一定。我很喜欢茅台的故事,但也非常乐于见到有别的白酒品牌讲出一个翻盘的故事来。市场永远给后来者提供新的可能性,这正是它的迷人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后来者怎么能做到呢?在思路上,我分享几个脑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方说,能不能借用更悠久的文化叙事,来抢占某个高于茅台的文化制高点?我们都很熟悉曹操那句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河南的杜康酒在千百年的中国历史里本来就是酒的代名词,完全有机会构建出丰厚的叙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比如四川,四川可是能让诗仙李白写出《蜀道难》的地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率性和诗意,恰恰是茅台所不能代表的,因为你要当「国酒」你就得郑重嘛。那么地处四川的五粮液和泸州老窖,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李白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饮酒者的故事在中华文化里也是非常有魅力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比如说,是不是还可以站到更大的格局上去做中国符号的文化认同。在大循环和一带一路覆盖的那些国家和地区,他们喝什么样的中国酒,把什么样的酒看作是中国的文化符号?这个也有很大的运营空间。就像我们聊过的《花木兰》,中国人自己说起文化符号会想起长城,但一个对中国没有概念的华盛顿00后,他看完《花木兰》对中国的最大印象可能就是土楼。我们聊过的安克创新,也是在海外做出名气的中国品牌,你今天再看见安克创新的充电宝,不也觉得它是欧美消费者帮你验证过了的民族品牌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比如说,可以用更年轻的叙事去融合古老叙事。中国新崛起的很多国潮消费品,它们走的文化内涵其实是「古老又天真」。既然球鞋和汉服都能做到,白酒们没有理由不可以。要做「国酒」,一定要站到消费升级的顶端吗?我觉得不一定的,还可以占领市场心智的大多数,成为国民白酒也是有很大机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呗,趁着过年。你要不要跟身边喝酒的家人朋友聊一聊,关于白酒创新的文化脑洞?问问他们,在自酌自饮的时候在酒里寄托过什么样的情怀?要是新出来一款白酒,它包含怎样的文化性格,能够打动他们?欢迎你的分享。</p><p class="ql-block">本人从事酱香酒行业十年终于和朋友一起有了自己的酒厂。</p><p class="ql-block">贵州凤之郎酒厂,未来也是往喜宴方面打开切入口。望各位多多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时郑传勇也给你拜年,祝你幸福安康,前程似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拜了个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