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老街你好!</p><p class="ql-block">2022年,百年老店豆浆米干重新开门了,停滞一年多的它,尽管争论的重点长时间停留在人们各自有关味道是否如旧的争论之中,丝毫不能撼动它存在的江湖地位,依旧是豆浆米干的风向标。在这一年的夏天尤其明显,店里操着外地口语的人颇多,不吃一碗豆浆米干就没有到思茅,看来不是虚言。</p><p class="ql-block">2022年的南正街是众多街道中变化最大的,在戴家巷效应的带动下,麻雀对面的店铺可以用一夜之间起航,当然有点夸张,总之是老街老宅中拆迁和建盖最为迅速的一间。</p> <p class="ql-block">随后就是南正街营门口那间老宅,拆了很长时间,直至年末未再建,原来是老街为数不多的公房!</p> <p class="ql-block"> 营门口这间老宅应该是八十年代翻新的砖房,我儿时的记忆中老房曾卖过琳琅满目的百货日用品。也是人们穿梭菜市场经常要走的便道,那时店门口的街道两边摆满了售卖的蔬菜,显然是太拥挤,当然更为妥帖的理解就是随便看看百货店里的东西,不买看看也是蛮舒服的,我小时候就常常流着口水走过百货店。</p><p class="ql-block">顺着营门口往下走,这一年天民街变化不大,青树旁的海鲜店只有落叶和指示牌孤零零的立着,幸好有旁边的傣家小串串还在营业。</p> <p class="ql-block">天民街四小烧烤在思茅小有名气,无人不知,今年他租用了旁边新建好的宅子,人们在宽敞的屋内享受他家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天民街和明年的天民街一定会不同,我们慢慢默默的等待吧!</p><p class="ql-block">与营门口对应的戴家巷这一年里因一朵小花亮色不少,很多外地人在这里打卡,小型聚会也逐渐多了.</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走在戴家巷的巷道上明显感觉狭长的街道多了几分热闹的期许,老街的老人更老了,一些老人已经在家禁足很长时间了,巷道上唠嗑的老人少了,穿着干练简洁的年轻人多了,他们或是手捧一本书,或是独自端坐小店品茶,或是三五成群围观手冲咖啡师,等候一杯咖啡的到来,总之戴家巷变了不少。</p><p class="ql-block">这一年里,原先居住在一朵小花六家人聚集在一起,举办了一次歌舞活动,古稀之年的他们依旧保持孩童时纯真的友谊,在干饭配咸菜、阁楼上追打、老宅不锁门厨房随便进,端起饭碗巷子口蹲在柴火堆里吃,山上砍柴卖凑学费等等旧时故事中六家人俨然一家人,六家人分别姓李、童、戴、王、田、杨,听着她们讲童年的生活,着实的羡慕……</p> <p class="ql-block">隐藏在戴家巷的故事很多,很曲折感人,今年我听了很多,也记录了,总是频繁想起,就是不知道怎么叙述。</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戴家巷半条巷道的老宅在亮色、彩色中更显古朴而时尚,小而巧秀而美是其特色,推开一道亮丽的小门,里面别有洞天,总能让人不禁觉得原来戴家巷的老宅可以如此美丽。民居在石桌、木梁、四季鲜花的簇拥下,越发衬托租户店家姐姐们的精致和个性。这里常常是血本无归的人走了,转眼还是又有了新的租客,租户的到来减缓了老宅的寂寞和衰败,他们把花种进庭院,用美装饰老宅,在舒缓的音乐中,老宅静静的听着、看着,聊天、聚会的人们,这样的时光仿佛百年前曾经有过,也或许从未停止,只是话题和人皆不同而已。</p><p class="ql-block">带着鲜明个性的小店又成了戴家巷的一道风景,风景不断新店频出,在古朴和时尚穿行的戴家巷承载着是这个城市年轻人的创新、心血和勇气。</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戴家巷124号重新建成。</p> <p class="ql-block">这一年里的南正街,雷老走了,那个和我讲老街故事的可亲可信的老人走了,有关他这个家族以雷同为荣耀的上一代人几乎都走了。我请摄影师飞飞拍摄了老屋里的物件,因为老宅里迟早会有新痕迹。</p><p class="ql-block"> 思茅老街一间老宅的房产证上往往会有少则5户多则十多户的房主。</p> <p class="ql-block">这一年,新兴街变化不大,新兴街的房子几乎是八十年代翻新了,今年再建的依旧是右侧的老宅,右侧老宅与戴家巷像好朋友一样背靠背,有些地方可以直接穿行。再建的空间也大,2021年拆的今年建好,紧接着又拆了一间。</p> <p class="ql-block">与之对面的左侧延展的空间几乎没有,整个新兴街的左侧犹如建在斜坡上,一些特色的小店只能是靠品质吸引,想要坐下一品美食,显然是没地。尽管这样还是有像烤猪脚这样的小店有人们竞相购买的食品。</p><p class="ql-block">新兴街曾经是手工艺人云集的街道,这里修马掌、打铜铃、配马鞍等一应俱全,山间铃响马帮来的铜铃就出自在这里,一度也曾是回族聚集的街道。</p><p class="ql-block">在民间流传新兴街出现过武魁世家,只是谁也说不清楚,那应该是很久远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一年,顺城街变化不大,两家马店门前时常会堆放一些水泥,在一些人的关注下,也只是小小的调整,并未做大的改动。主人家也许心有余力不足,也许念旧而无从下手,或许在等待机缘,总之我其实是蛮期待它依旧原样。</p><p class="ql-block">顺城街的植间花隐开了有四个年头,蛮有意思很有恒心的样子,从小小一间到现在的两间,渐渐成了年轻人扎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顺城街街头修理店、百花店换成一家小吃店,看上去很不错的样子,可以小坐三五人,试想街边看人吃食也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年,珠市街变化不大也大,老街社区重新装修华丽起航,社区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在百年的历史甚至更长的记忆中,老街是城市的灵魂,是思茅的根,散落的古树、古井、古建筑、古石墩和站在时光中的人们述说着老街的变迁和一代又一代的老街人,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老街率领众小街巷在一抹繁烟中浅笑迎人的勇气,或许这样的老街才不会老!</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老街人们还是依恋,浒哥家住老街,他影像下的老街总是别有一方风情。</p> <p class="ql-block"> 我在这一年里,随着一些老人的离去,我内心有些泄。就是这样我身边还是多了很多朋友,推着我往前走,我们一起想做一些事情,正在积累中。</p><p class="ql-block"> 思茅区摄影家协会号召摄影师历时五天集中对老街街道巷道进行拍摄,随后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在扫街拍摄的摄影师,交流审片活动上一些80年代、90年代老街的照片与2022年老街的照片,形成了对比,震撼之余心生欢喜。<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批西门街、北门街、小石桥的照片留着2022年的镜头里。</span></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我突然非常的想念李一波老师,敬佩用角度丈量镜头的摄影师,以他们为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门街不足半公里的街道有一个福堂和一个基督教堂,这是一个年轻人有感于这个城市的宁静和淳朴写下的。今天西门街尽管在钢筋混泥土中,依旧有自己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只是很少有人关注西门街,准确而言,西门和北门组成思茅厅府二里之城,又怎会没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 西门街巷道很多,青苔遍布的巷道里灯笼、鲜花林立,不觉寂寥,走进一家庭院里全是花的住户,刚开始我们以为是花圃基地,后来才知道只是主人家喜欢而已,和倒了一边的老宅相比,满园的花开得有点傲娇了,明年还能再看到吗?</p> <p class="ql-block"> 西门街三十号和北门街一号共用一堵墙,在一条街上有点意思,也不知道两邻居是否是一个姓。</p><p class="ql-block"> 北门街的楼房旁边总有一间老宅,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老木屋在新建白墙旁边寒酸得不成样子,小心翼翼地像极了受气的小媳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北门街邻里并不熟悉,租户太多。水井很多,接水的习惯一直在。</p><p class="ql-block"> 北门街史籍记载不多,两年前如果去北门街的人,一家私人花园是对外开放,很美!</p> <p class="ql-block"> 这一年的老人聚餐如期举办,耄耋越来越少了。又有20多位上海知青加入,2000年思茅还有200家,目前只有不到30家。</p> <p class="ql-block">2022年的老街在繁烟中浅笑迎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