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海上第一名园”之誉的张园,经四年保护性改造终于开放了西区部分。今日张园重现百年风采,令人感慨,也颠覆了我们对石库门建筑单一质朴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张园是由无锡人张叔和于1882年建造的私家花园而来,全名“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1885年,因外滩公园(黄浦公园)禁止华人入内,张叔和遂斥巨资打造一处比西人公园更好的“海天胜处”,向民众开放。那时的张园集花园、茶馆、饭店、书场、剧院、会堂、照相馆、展览馆、体育场、游乐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晚清时期上海最大的公共活动之地。</p> <p class="ql-block">这里产生过许多的上海第一:</p><p class="ql-block">第一个热气球在这里升空;</p><p class="ql-block">第一盏公共电灯在这里点亮;</p><p class="ql-block">第一辆自行车在这里试骑;</p><p class="ql-block">第一个室外照相馆在这里营业;</p><p class="ql-block">第一部话剧在这里上演。</p><p class="ql-block">还有电影、马戏、焰火、过山车、赏花大会等各式时髦事物都从张园走出,张园已然成了新式文化在上海的诞生地。张园同时也吸引了当时的各界名流:霍元甲到张园比武;孙中山、蔡元培、章太炎、马相伯等都曾在这里发表演讲;1893年至1909年是张园的最鼎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民国以后,由于大世界、新世界等更大规模、更新颖的娱乐场所诞生,张园渐渐走向下坡,在1918年终于闭门谢客,一代名园成了历史。此后,这里逐步改建为石库门里弄住宅和花园住宅。但是张园里面的28条弄堂仍有28个财大气粗的建造商承包,由此而演绎出了28种不同的弄堂式建筑风格,集中展示了石库门建筑的多彩性。</p> <p class="ql-block">张园内的建筑变幻无穷,内外结构装饰各有千秋。这里入住的住户也是非富即贵,以华人家族居多。张园由此完成了从私家花园到顶级社区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建国初期,由于公共卫生设施不健全、房屋缺少维护检修、居室空间狭窄拥挤等,这些上海老房子共存的问题使这片曾经高大上的社区一度走下坡路,成为上海滩俗称的弄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处在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寸地寸金地的“旧改”工程势在必行。</p> <p class="ql-block">张园对了解上海曾经的的辉煌,记录独具韵味的上海老城厢生活都有重大意义,这里也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风格最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堪称活着的“石库门博物馆”。对张园的保护性修缮工作自是不遗余力!德庆里、荣康里、震兴里、修德里、福如里,以及三个花园式别墅住宅和老建筑群都被还原以历史风貌,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清水红砖石库门,老虎窗、雕花门头、弧形山墙充满海派风格和中外融合的艺术感。</p> <p class="ql-block">张园内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77号Dior商铺:九根水泥柱十分大气美观,细看能发现藏着修旧如故的巧思。柱体保留着原本的水泥灰色,不再涂漆包饰,过去柱子表面的划痕与汉字仍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过去的老建筑现在成了各大品牌的观摩地,如迪奥、古驰、路易威登、宝格丽、希思黎、江诗丹顿等大牌。与普通商场不同的是,这里的品牌纷纷在各自场地打造了富有艺术气质的沉浸式体验场所,跳出了普通店铺的概念,让没有购物计划的游客也能进来看展拍照、一饱眼福,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园里随处可见打扮时髦和不停拍照的游客,人们似乎对熟悉的石库门建筑又有了新的认知:这里的确饱含着上海百年之变的丰富内容,如展示的沪产自行车和标饰、时尚的咖啡厅的各式西点都吸引着众多老上海和新上海人。</p> <p class="ql-block">园中心的小广场已摆出梦幻璀璨的圣诞装饰,与之合影的游客没有中断过,日后这块区域将是园里的活动场地。夜晚,沿街建筑墙面上的光影秀继续透露着繁华都市花园的气韵。</p> <p class="ql-block">百年张园,诞生过近代上海多种城市文化,齐聚过来自社会各界的名流大亨,也承载过几代人局促却又难忘的弄堂生活。这里曾是滋养上海公共文化精神的启蒙地,也见证着新老上海百年间的起落和沉浮。相信游客们的打卡潮过去后,张园依旧能成为开放自信的城市文化名片。在传承中更新,让历史文化的精萃在当下的生活中延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