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红偶札(卅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甄道元与《红楼梦底稿探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破题主旨首次引入哲学 “解构” 理念方法探索《红楼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底稿探索》--献给恩师胡文彬先生。华侨出版社(美国)2021年5月第1版,是甄道元先生在胡先生病逝后,为纪念其恩师逝世纪念和缅怀。</p><p class="ql-block"> 胡文彬先生于2021年5月1日去世。为怀念胡老,甄道元出版了《红楼梦底稿探索——献给恩师胡文彬先生》研究专著。共有近三十万字,该专著共分五编,包括“空间”“时间”“人物”“情节”等,涉及22个专题。其目录:代序、序;第一编:绪、1成书过程总论、2红学研究方法 从科玄论战谈起、3“抓药方”式的多素材纂撰成书说、4从程高序言看成书过程,第二编:空间、5以“贾母宅院方位”为基点的成书过程探究、6从大观园方位的演变看成书过程、7从梨香院与薛宅的方位看成书过程、8从贾赦院的矛盾看成书过程、9荣国府院宇布局研究评述、10从荣国府院宇管理规例看成书过程,第三编: 人物,11从大姐儿与巧姐儿的整合看成书过程、12从袭人、珍珠与蕊珠的整合看成书过程、13 从紫鹃、鹦哥与春纤的整合看成书过程、14从晴雯、彩云等的整合看成书过程、15从王氏兄弟的整合看成书过程、16从鲍二一组的整合看成书过程,第四编: 时间:17从贾母等的生日视角看成书过程、18 从贾、薛两家兄妹的序齿看成书过程、19从雪雁总也长不大看成书过程、第五编: 情节,20从铁槛寺与水月庵故事看成书过程、21从柳五儿与菂官的“复活”看成书过程、22 从“小红”的更名看成书过程及版本、附:胡文彬《甄道元〈红楼梦》笔记》序、后记等。该书,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建忠教授,作家许映明分别作代序和序。</p><p class="ql-block"> 甄道元研究以最不易引起理解上产生“歧义”的院宇园林建筑这种以空间方位、行走路线、事件日期、人物生日、年龄、数量、归属、姓名等,无法形成第二种理解的关节,作为切入口,以“过程论”和“解构主义”的哲学理念、思想方法,对文本形成的先后顺序,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传抄中“拆叶、分拆”的现象,是存在的,在文本中能够得以反映,甚至还存在着多本一同拆叶、分抄、混装的状况。这是造成增删早期与后期文字不同时期之文混杂在一起,致使一些内容冲突而难以得解的原因之一。作者在底稿的基础上,又进行“五次增删”,并伴随着院宇的调整、人物的整合归并等,而五次增删过程中,在对上一稿整句甚至整段地沿用和当下的修改中,存在着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认为,当今保留下来的本子,除了章回极少的诸如郑藏本难以判断之外,诸本均是混抄杂合本,甲戌本在混抄基础上还是个汇评本,好心者将他本上的批语集聚了过来。诸本都或多或少均留下了早期文字,章回内存在着旧文窜入的现象,第24回后半部到至少第30回更为明显,几乎是整回窜入,犹似后40回拼接在前80回上面的类似状况,是将较早期的文字拼接在了第24回之前的增删后期稿子之上。还认为,诸多批语,是针对不同增删阶段的批语,那些伸向不同方向上的结局指向,不排除是早期文字曾经构思过的文字,存在着批语由他本转录的状况;可能就已经存在了,并未被脂砚斋全部识别而视作了正文做了“复加批”;文本至今仍混入了诸多批语,而批语的混入,影响着对纯文本之美的欣赏,书中图文并茂,来展现所要表达的内容,可读性强。因而,有必要去作一番研 究给以新的探索和结果。</p><p class="ql-block"> 胡先生涉及红学领域是全方位的,他著作等身,在版本和成书这一领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就陆陆续续发表了诸多有关程高的文章和著作。他对《红楼梦》与程高的关系,见地颇深,引起红学界的关注,并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后四十回有曹雪芹的文字。”甄道元就是在胡先生指导下,撰写了近四百多万字的《甄道元〈红楼梦〉笔记》书稿。是遵照胡先生提出相关拟题,在文本中进行了挖掘,从内部寻找支撑性的证据,其中胡先生还一再強调:“批语混入正文要注意”“120回混入批语太多,当细心甄别”“前后皆有”!这些学术指引,甄道元切合文本诸多矛盾作了艰苦而深入的探索,受益匪浅。这几年,甄道元常常是每天要工作到下半夜两三点,人亦憔悴,着实老了不少。胡先生在病中仍在催促甄道元的考校记,甄道元不敢拖延;然不知道元先生还在进行着这内容的再探究。《红楼梦底稿探索》一书稿看后,这个部头若要一一都完成,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甚至可以说并非凭一人之力,就可以完成的,因涉及方方面面问题太多,太复杂了。尽管甄道元在本书后记说:“没有了先生的指引,思绪枯竭,诸事不力,一筹莫展”,并说书中分数编,前丰后缺,似没有结项,只得匆匆交卷,当是给胡先生的一个交代。是的,世上绝对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何况这研究的是“红楼梦底稿”这个难之又难的红学大题旨。可以说,近几年,甄先生整个心思,汗水都放在《红楼梦笔记》上,而《红楼梦底稿探索》则又是红学研究中之重,且是一个前人未曾破题的大题主旨,并首次引入了“解构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分析成书过程。水之有源,山之有脉,而红楼梦底稿序。笔者深信道元通过探索,辨别真伪,证语便在此书中的。之所以加个副标题,原因有二。其一,胡先生“五一”匆匆辞世,以此来为先生送行。二月廿二,胡先生说香山会上患了重感。先生病中还在写序,是忍到了元宵节前才去住院。然已诊断为胰腺癌晚期。至廿八日,是先生发来的最后信息。先生是强忍着病魔仍在写作《甄道元红楼梦笔记》之《序》,这成为了胡先生的最后之绝笔。胡先生宽厚仁慈一辈子,一生奉献到最后时,实令人敬仰、疼爱。四月廿七,传来疫情期间不允进院探视,失去了最后一次探望之机。其二,这是一部未完之作。之所以未完,仍与先生相关。在《笔记》收笔后,先生叮嘱要干两件事情,先集中精力写出一本校勘劄记。春节前后四次提及校记事“不要再拖”,至今知先生心情矣!第二件便是整理这些“口舌”内容。遗憾的是,所咐之中,“红豆曲”在“泪洒相思地”之后、“鞭悍仆”在“兴利除弊”前后、李贵“呦呦鹿鸣,荷叶浮萍”伏宝玉结局、宝钗的“贤”“识”“时”等情节类、时序类的支撑,均未完成。先生去后,晚生脑中便空洞茫然。先生告诫“批语混入正文要注意”“120回混入批语太多,当细心甄别”“前后皆有!”这“前后皆有”又包含着多么大的信息量!然没有了先生,思绪枯竭,诸事不力,一筹莫展,只得就此交卷。</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底稿探索》则又是甄道元先生红学研究中之重,且是一个前人未曾破题的大题旨,并首次引入了哲学的“解构主义”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来分析成书过程,而红楼梦底稿。笔者深信道元先生通过探索,辨别真伪,在此书基础上一定会获得更大硕果。这是,所真挚地期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甄道元: 暨南大学研究员。原籍河北,现 广州人。广西大学哲学系毕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考书目:</p><p class="ql-block">《甄道元〈红楼梦〉笔记》(1-8册)甄道元著世界图书出版社(英国)2021年1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红楼梦底稿探索》甄道元著华侨出版社(美国)2021年5月第1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