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军旅岁月(一)

杨波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军旅生涯,铭记难忘。</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时光美好,半世纪岁月如歌。</p><p class="ql-block"> 我们难忘那段,激情燃烧的军旅岁月,我们怀念过去,亲密无间的战友情谊。</p><p class="ql-block">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三部司令部通信站六队,于1970组建,到1981年撤销编制,共存在了11年。</p><p class="ql-block"> 在这11年期间,通信站六队,共征了5批兵,共有174名干部、战士,在六队工作过。</p><p class="ql-block"> 通信站六队全体指战员们,能吃苦、能战斗、有凝聚力。他们为国防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当年,通信站六队,为了国防建设,全体指战员们,征战南北,纵横西东。</p><p class="ql-block"> 从北京的韩家川,到陕西的扶风;从北国的嫰江,到南方的荆门;从京西的厢红旗,到渤海的北戴河;从四川的绵竹,到陕西的汉中。</p><p class="ql-block"> 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到处都有他们洒下的汗水;到处都有他们的伟绩丰功。</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1977年六队全员在香山合影</p> <p class="ql-block">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七十年代初,国际军事形势,十分紧张、非常严峻,美帝国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特别是在中、苏边界上,苏联政府陈兵百万,在我国的边界上,不断挑衅、制造事端,严重的影响着,我国领土的安全,我军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战争一触即发。</p><p class="ql-block"> 为了适应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在部首长亲自批示下,“三部要组建架线队”,隶属司令部通信站序列,为加强营编制。</p><p class="ql-block"> 1970年下半年,六队在建队初期,共有6名干部,梁绍兴、李希尧、刘振海、张贺山、候庆良、刘林章。</p><p class="ql-block"> 11月初,通信站去石家庄、邢台地区征兵。</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2015年刘林章和71年兵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1年3月,六队第一批新兵入伍,共50人。 </p><p class="ql-block"> 石家庄兵26人</p><p class="ql-block"> 孟胜利、路广阔、路建平、翟石光、王生印、孙占禄、刘政、姚富兴、郭喜顺、齐书哲、黄爱民、张小力、陈新宪、孟宪利、杨金川、刘全贵、王卫国、孙凯旋、彭纪民、李洪斌、来进良,刘建新、尚义静、王长春、田秀生、李占峰。</p><p class="ql-block"> 邢台兵22人</p><p class="ql-block"> 张海、李震、王建国、刁献文、李明坤、祝建立、孙怀欣、张庆仁、张群合、张春生、李涛、芦戈阳、刘旭京、张建新、于京川、陈建军,刘立元、赵建军、黄庚午、李露云、赵振富、李建民。</p><p class="ql-block"> 北京兵2人</p><p class="ql-block"> 易小宁、孙明辉。</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71年兵郭喜顺入伍通知书</p> <p class="ql-block">  通信站六队,1971年春天编制情况。</p><p class="ql-block"> 队长:梁绍兴,教导员:李希尧,副队长:刘振海。</p><p class="ql-block"> 一分队长:侯庆良。</p><p class="ql-block"> 一班长:赵振富,副班长:赵建军,二班长:王生印,副班长:刘建新。</p><p class="ql-block"> 二分队长:刘林章。</p><p class="ql-block"> 三班长:刁献文,副班长:李明坤,四班长:孟胜利,副班长:王建国。</p><p class="ql-block"> 71年兵分到六队后,经过半年多的业务培训, 于1971年12月份,去陕西眉县三局,第一次执行施工任务,在通信兵第二团,老兵们的指导下开展施工。</p><p class="ql-block"> 教导员李希尧,要求全体干部、战士们,“在施工中,学习技术、增长知识”,“在施工中,总结经验、锻炼队伍”。</p><p class="ql-block"> 工程概况:新4A架空明线,木杆四线担,4.0毫米铁线条一对,2.8毫米铜线条一对,线路眉县至扶风,全长22公里,工程干了3个月,就竣工了。</p><p class="ql-block"> 1972年春节后,六队全体人员撤回了北京。</p><p class="ql-block"> 通过初次架线施工,六队的干部、战士们,业务技术和能吃苦精神,都有很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71年兵在石家庄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2年5月份,六队大队人马,开赴汉中十一局,这是六队第一次独立完成,架线施工任务。</p><p class="ql-block"> 由于人员不足,通信站领导,又从三队调来10名战友增援六队,由技师赵明带队,还从站部派出参谋关治太随同,一起参加架线施工。</p><p class="ql-block">工程概况:</p><p class="ql-block"> 起点,十一局甲区,终点,上樵坝坑道,线路全长18公里,线路采用新4A,架空明线技术,木杆四线担,4.0毫米铁线条一对,2.8毫米铜线条一对,线路的延途,基本上都是山区,施工条件艰苦、不方便,施工难度较大。</p><p class="ql-block"> 另外,参加施工的战士们,都比较年轻,大部分十六七岁,不满成年,体力不支。整个队伍还缺乏,在野外山区复杂地形施工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在诸多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在队长梁绍兴、教导员李希尧、副队长刘振海的带领下,克服天气炎热,施工中出大力、流大汗,最后,按原计划时间完成了施工任务。</p><p class="ql-block"> 工程于8月份结束,工期为4个月,工程竣工后,大队人马撤回了北京韩家川。</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1972年夏天在汉中架线野炊</p> <p class="ql-block">  1972年10月上旬,李希尧调出六队,刘绍文入六队,任教导员。</p><p class="ql-block"> 10月下旬,由副队长刘振海带队,带领二分队,去湖北荆门六局,执行电缆施工任务。</p><p class="ql-block"> 参加人员17人</p><p class="ql-block"> 刘振海、刘林章、路广阔、李明坤、陈新宪、张小力、李占峰、孙怀欣、黄庚午、刘政、姚富兴、芦戈阳、李涛、李露云、王长春、齐书哲、张群合。</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1972年在荆门电缆施工合影</p> <p class="ql-block">  工程概况:</p><p class="ql-block"> 线路全长30公里,1X4高频直埋电缆,还有部分市话电缆。在通信兵二团老兵指导下,和六局的战友们一起施工,这次施工,也是六队第一次,执行电缆施工任务。</p><p class="ql-block"> 工程于1973年3月份结束,除了少数人员留守外,大部分人员撤回了北京韩家川。</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六队、六局、通信兵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2年11月初,通信站由参谋富荣忠带队,到铁岭、开原、法库、康平征兵,六队因工作性质需要,被铁岭县人民武装部,安排到铁岭县凡河公社征兵。</p><p class="ql-block"> 六队参加征兵人员:赵振富、刁献文、王建国、王生印、李建民。</p><p class="ql-block"> 12月下旬,铁岭凡河公社,有60名新兵入伍,那一年通信站各队,共征了二百多名新兵,都集中到韩家川,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新兵训练。</p><p class="ql-block"> 1973年2月下旬,六队有10名老兵光荣复员。</p><p class="ql-block"> 彭纪民、李洪斌、来进良、刘旭京、张建新、于京川、易小宁、孙明辉、刘立元、尚义静。</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凡河公社五角湖大队新兵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3年3月5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也是个难忘的日子。特殊的日子,这天是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十周年纪念日。难忘的日子,这天是通信站,新兵训练结束,73年兵,经过3个月的训练,被分配到各队的日子,战友们都走上了,各自神圣的工作岗位。</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2018年铁岭战友来北京合影</p> <p class="ql-block">  3月初,六队迎来了53名新兵入伍。</p><p class="ql-block"> 铁岭兵41人:</p><p class="ql-block"> 王贵先、王会文、王洪涛、杨绍华、桑敬国、陈万华、尹金山、孙立昌、周文玉、郝连军、邵延山、安云鹏、张绍华、聂振余,曹志新、刘士军、杨波、米凤成、王志福、万春生、隋秉一、宋坤、谭会仁、张兴武、商德林、沈恩成、赵德利,朱兴武、李春忠、李军峰、段永江、赵德福、尤家斌、刘万义、袁海军、张晓宇、赵德民、孙化清、王焕民、张景山、尹学奎。</p><p class="ql-block"> 株洲兵12人:</p><p class="ql-block"> 丁和平、张立臣、贾中华、刘忠德、刘玉华、陈建国、王子彦、宋锦文、齐昌顺、曹文海、贺强国、朱毅刚。</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73年兵部分在京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新兵分到六队后,在队领导的安排下,成立了两个临时分队,二分队和三分队,下辖六个班。二分队领导,侯庆良、刁献文,三分队领导,孟胜利、赵振富。</p><p class="ql-block"> 六队还成立了教学组,王生印任组长,教员由71年老兵组成,教员有:王生印、李震、张海、刘建新、李建民,开始了半年的业务培训。</p><p class="ql-block"> 3月份,孙凯旋、芦戈阳,调到三部六处工作。陈建军,调到天津警备区工作。</p><p class="ql-block"> 6月中旬,六队全员,从海淀韩家川搬迁到延庆。</p><p class="ql-block"> 73年兵,业务培训项目,继续进行,还在延庆冠帽山前,架设了3公里培训线路。 </p><p class="ql-block"> 7月中旬,六队的新兵和老兵合编到一起,成立了3个分队,下辖9个班,还有一个队部班。</p><p class="ql-block"> 下图73年兵培训期间去颐和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3年7月份,六队编制情况。</p><p class="ql-block"> 队领导:队长梁绍兴、教导员刘绍文、副队长刘振海。</p><p class="ql-block"> 队部9人:管理员张贺山、文书王建国、会计黄爱民、保管员翟石光、卫生员张群合、通信员沈恩成、驾驶员许福先、驾驶员李凤华、驾驶员赵德福。</p><p class="ql-block"> 一分队29人</p><p class="ql-block"> 分队领导:侯庆良、刁献文 。</p><p class="ql-block"> 一班9人:班长张庆仁、副班长张海,刘全贵、宋坤、米凤成、尹学奎、贾中华、曹文海、张晓宇。</p><p class="ql-block"> 二班9人:班长李震、副班长刘政,孟宪利、谭会仁、商德林、王志福、王洪涛、尤家斌、刘万义。</p><p class="ql-block"> 三班9人:班长刘建新、副班长郭喜顺,田秀生、刘士军、周文玉、安云鹏、张景山、张立臣、王子彦。</p><p class="ql-block"> 二分队29人</p><p class="ql-block"> 分队领导:刘林章、王生印。</p><p class="ql-block"> 四班9人:班长李明坤、副班长齐书哲,陈万华、聂振余、尹金山、丁和平、陈建国、贺强国、宋锦文。</p><p class="ql-block"> 五班9人:班长路建平、副班长黄庚午,王卫国、王长春、王会文、张兴武、孙化清、赵德利、赵德民。</p><p class="ql-block"> 六班9人:班长路广阔、副班长姚富兴,陈新宪、李露云、王焕民、郝连军、张绍华、刘忠德、袁海军。</p><p class="ql-block"> 三分队28人</p><p class="ql-block"> 分队领导:孟胜利、赵振富。</p><p class="ql-block"> 七班9人:班长李建民、副班长孙占禄,杨金川、邵延山、齐昌顺、朱毅刚、朱兴武、李春忠、李军峰。</p><p class="ql-block"> 八班9人:班长祝建立、副班长李占峰,李涛、张小力、王贵先、万春生、隋秉一、孙立昌、刘玉华。</p><p class="ql-block"> 九班8人:班长赵建军、副班长孙怀欣,张春生、曹志新、杨波、杨绍华、桑敬国、段永江。</p><p class="ql-block"> 合计:98人。</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2003年73年兵在丰台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3年9月份,六队三分队,去了海淀厢红旗,参加遗光寺4号院的营房建设工作。一分队和二分队,备战汉中十一局,架空明线施工任务。</p><p class="ql-block"> 杨波写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18日</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2015年六队领导和71年兵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