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好一碗武汉热干面》</p><p class="ql-block">作者:罗建华</p><p class="ql-block">总策划:代新元</p><p class="ql-block">导演 音频合成 图片制作:荷尖儿</p><p class="ql-block">撰稿:沈修琴</p><p class="ql-block">摄影:宏伟</p><p class="ql-block"> 《好一碗武汉热干面》 请您来品尝</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向任何一位美食家问起武汉最有特色的地方小吃是什么,相信你得到的一定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武汉热干面”。</p><p class="ql-block"> 武汉热干面以其独特的制作技法和风味,让来自天南地北的食客们“一见钟情,两厢情愿,三镇风行,四海传扬”。这是《好一碗武汉热干面》的作者罗建华老师给武汉热干面的一个准确定义 </p><p class="ql-block"> 《好一碗武汉热干面》的作者罗建华老师是长江日报高级编辑,省市作协会员。他曾任长江日报长江周末编辑,文化报副总编辑,集团办公室兼党委办公室主任、武汉晨报总编辑兼总经理。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董事等职。享受政府专家补贴。三获中国新闻奖,获湖北省第三届新闻名人提名奖。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外聘教授。他发表的各类文学作品计百余万字。</p><p class="ql-block"> 罗建华老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武汉人。出于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他以最能反映武汉地区民风民俗的热干面为题材,以最原生态的笔触,把街头巷尾、名铺小摊前,形形色色、生性洒脱的市井生活,展示在广大观众和听众面前。</p><p class="ql-block"> 来自“武汉炎黄品读艺术沙龙”、“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的艺术家们,用地道纯正的武汉方言,诠释了《好一碗武汉热干面》的那份热情爽朗、干练敏捷、明快麻利、内蕴丰富和美,味道厚重浓烈。</p><p class="ql-block"> 这次朗诵会,还有幸邀请到了著名作家董宏猷老师。董宏猷老师早年当知青的时候,就借用《我爱祖国的蓝天》的曲子,改编出《我爱武汉的热干面》。不仅慰藉了游子的乡愁,还唤起了城市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武汉热干面,上至中央首长吴官正、全国著名艺术家田克競,下至市民百姓,都把热干面当做了一张令人骄傲的城市名片。热干面曾两度跃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在这个“世界十字路口”大大咧咧宣告:武汉人每天可以吃掉六百万碗热干面。</p><p class="ql-block">今天,总策划代新元,策划兼编导李瑛率20位武汉艺术家齐聚云端,一起朗诵大型方言合诵节目《好一碗武汉热干面》。一起见证武汉热干面,一起见证武汉人的海量,一起见证武汉人的胸怀。祝武汉方言合诵《好一碗武汉热干面》圆满成功,能够给您带来满满的快乐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朗诵:(按出场顺序)席冲 徐清明 徐宏伟 郑良珍 林军 董宏猷 沈修琴 鲍申华 郭泰陆 龙阗 张祖茂 徐平 兰花草 罗建华 卢萍 文胜 汤秋梅 星汉 屈艳玲 李瑛</p> <p class="ql-block">作者:罗建华,媒体人,长江日报高级编辑,省市作协会员。</p><p class="ql-block">曾任长江日报长江周末编辑,文化报副总编辑,集团办公室兼党委办公室主任,武汉晨报总编辑兼总经理,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董事等职。分管武汉晨报、武汉商报、人物汇报、考试指南报、彩经周刊等媒体和基建办、开发办、物资供应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处等处室,兼任集团屏媒传播公司、考试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享受政府专家补贴。2016年退休。</p><p class="ql-block">三获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各一),获湖北省第三届新闻名人提名奖、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p><p class="ql-block">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外聘教授。</p><p class="ql-block">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专家,市新闻糸列高级职称评聘委员会委员。 发表出版中篇小说《钢铁不会流泪》、巜臭戏篓子》、短篇小说巜二分之一苹果》、巜秘书和经理的故事》、中篇纪实巜中国京剧咏叹调》、巜“孔子热”实况剪辑》、报告文学巜邓小平重启高考之门》、巜七二0事件平反记》、散文随笔集巜太阳只有一个》等作品百余万字。</p> <p class="ql-block">《好一碗武汉热干面》</p><p class="ql-block">作者:罗建华</p><p class="ql-block">朗诵者:</p><p class="ql-block">1.席冲:热干面,武汉人过早,谁不来一碗?过早,不来一碗热干面,哪算武汉人。灵醒爽利的武汉嫂子,一手提着笊篱一手抓起面条,满脸神色专注庄重。热干面,从触手可及到遥不可及,落差巨大,记住了武汉历史的阵痛。</p><p class="ql-block">2.徐清明:热干面,从牵肠挂肚到大快朵颐,反转迅速,标注了武汉的新生。没有么事能像热干面,这么接地气,这么结人缘,演绎着爱和善的美好循环。</p><p class="ql-block">它懂得感恩,</p><p class="ql-block">它舍得付出,</p><p class="ql-block">它守得住困苦,</p><p class="ql-block">它放得下创痛,</p><p class="ql-block">它有血有肉有情义,无可替代的代表我们武汉人形象。</p><p class="ql-block">3.徐宏伟:北京炸酱面时光和熙,</p><p class="ql-block">上海阳春面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陕西油泼面日子红火,</p><p class="ql-block">成都担担面悠闲巴适,</p><p class="ql-block">武汉热干面生性洒脱。</p><p class="ql-block">4.郑良珍:端上一碗热干面,挑上两筷子,喷喷香升腾弥漫,热辣的生计从早上开始。热干面蛮有范的,外形笃实厚重,内容饱满丰富,色泽滋润金黄,味道奔放绵长,不张扬也不怯场,不欺客也不掉底子。</p><p class="ql-block">5.林军:面是碱性筋道的,酱是芝麻浓稠的,卤水是绵厚入味的,榨菜丁是爽脆生香的…….如果这还不够,案台上摆满了辣椒油、胡椒粉、葱花、香菜、酸豆角、雪里蕻、海带丝,爱什么加什么,八方的味道皆在其中。</p><p class="ql-block">热干面蛮撩人的,有多少人生曾与它纠缠,打上成长的印记,支撑了看似平淡的日子。</p><p class="ql-block">6.董宏猷:作家董宏猷远在当知青的时候,借用《我爱祖国的蓝天》曲子,改编出《我爱武汉的热干面》,并非只是慰藉游子的乡愁,还唤起城市的骄傲。说相声的田克兢早年参加演出,听说有两毛钱补助,心中窃喜“我可以买两碗热干面了。</p><p class="ql-block">7.琴:江西余干的吴官正,1983年走马上任武汉市市长,早晨骑自行车上班,几乎天天在路边摊买三两热干面过早,他晚年回忆“有人背后叫我‘热干面’‘三两’,我知道后笑一笑说:热干面好,便宜,大众化,这个绰号不错。”</p><p class="ql-block">8.鲍申华:确实, 热干面亲民,格外大众化,可以吃得颇粗犷,壮汉子三拌两搅,几筷子卷下肚,搭上一枚炸面窝,上山打虎的劲都攒下了;</p><p class="ql-block">9.郭泰陆:也可以品得蛮细腻,姑娘伢轻挑慢品,一根根地数,抿两口蛋花酒,对镜弄妆的韵致也出来了。小伙子上班边行边吃,风风火火赶路,不会误了那趟车。小嫂子休息日懒觉起床,拢件睡衣趿双拖鞋,一摇三摆扒一口,慢条斯理往家走。</p><p class="ql-block">10.:大街小巷,种种情形活色生香,随处弥漫出烟火气,妥妥贴出这一道“武汉风情”的片子。</p><p class="ql-block">11.张祖茂:都说热干面草根,做起来颇讲究,外行以为它靠佐料调味,其实佐料永远是第二位的,根基在面。吃热干面长大的都知道,掸面、烫面两道功夫,才是好吃不好吃的关键。尤其是,掸面决定成败,看相、质地、精神、咬劲,难以言传的拿捏大有诀窍。</p><p class="ql-block">12.徐平:有师傅做了一辈子也未必“过窍”,生熟软硬欠那一手,舌尖口感就差那一截。烫面也讲火候,多涮三五秒,稀松绵软趴在碗里,筷子一挑提不起劲,这一碗就“去了回”。</p><p class="ql-block">13.兰花草:小小一碗热干面,武汉人从不马虎。看起来,武汉人外表举止粗放不拘形,内心却是精明细致蛮有款的,吹过南北风,见过大世面。说到底,武汉热干面,是“武汉”与“热干面”二者的“双向选择”。</p><p class="ql-block">14.罗建华:通商大埠,移民城市,码头文化,江湖风气,造就了武汉人的个性和做派,与热干面的技法和风味,全方位撞一个正着。一边是见识开阔大气,为人热情爽朗,行事干练敏捷;一边是操作明快麻利,内蕴丰富和美,味道厚重浓烈。因而一见钟情,两厢情愿,三镇风行,四海传扬,百年好合。</p><p class="ql-block">15.卢萍:武汉人过早,小吃美食压倒一条街,各具特色风味,但没有一样赛过热干面,如此最广泛、最深入、最持久地融进武汉人的日常生活。它下得厨房,上得厅堂,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寄托传统休闲情调,是那样兼收并蓄万般随意,才赚得童叟无欺老少咸宜。</p><p class="ql-block">16.文胜:由此,热干面的繁殖力没话说,哪里有井水哪里就有杨柳,高楼地铁商城超市无孔不入,覆盖街头巷尾车站码头每一个角落。汉口吉庆街、武昌户部巷、汉阳鹦鹉风情小镇,哪一处不是它“坐镇”?星级大酒店山珍海味之后,主食少不得它“压轴”。在武汉开餐馆,没有热干面,没门。不管么事早点铺子,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也好,湖南手工粉南京鸭血粉也好,还同时“标配”热干面应市。即使肯德基、麦当劳、永和豆浆,有的也靠热干面招徕食客进门。</p><p class="ql-block">17.汤秋梅:坊间吃货热衷的“桥段”,不外乎哪家新开的热干面“是那个味”,大老远开车争相而去。就这样,武汉热干面诸侯蜂起,戏码翻新。老字号“蔡明伟”“蔡林记”“老蔡林记”,新品牌“麦香园”“大汉口”“民生甜食”,传承创新各不相让。</p><p class="ql-block">18.星汉:小店小摊藏在老街深巷,“胖嫂”“么妹”“石太婆”,“大毛”“二货”“麻子哥”,声色不露各有一手。乡下人来汉谋生计,支一口大锅摊开面,即使味道缺了“那一口”,凭着街坊四邻照应,生意大多维持得下去。旮旮旯旯,热干面招牌无不晃眼,背后岂止是满足市民需求,也养活了好多底层人家,可见热干面功德无量。过去外地客来武汉,一定要享受热干面品尝汉味,现在武汉人去外地,不经意就能碰到热干面重温乡情。殊不知,热干面已升级换代,申报国家“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制作,搭车互联网成了“网红美食”,在全球都有机会亲近。</p><p class="ql-block">19.屈艳玲:前几年,武汉热干面两度登陆纽约,跃上时代广场大屏幕,传播的哪是一种美食小吃,分明是一张城市名片,放大了大武汉的名气。热干面真是硬核,敢在“世界十字路口”大大咧咧宣告——“武汉人每天可以吃掉600万碗热干面”。</p><p class="ql-block">20.李瑛:这是一个何等活力四射的城市啊,仿佛得截取一段长江之水,再用火炉全部的热忱让它沸腾滚开,才能让两岸的黄鹤楼和江汉关,一同见证武汉人的海量、武汉人的胸怀。“一碗都是我的”,武汉人的义气大气和底气,全在这一碗热干面!</p><p class="ql-block">21.郭泰陆:“一碗都是我的”——嘿嘿,武汉人的义气大气和底气,全在这一碗热干面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品:武汉炎黄文化读书会</p><p class="ql-block"> 武汉品读艺术沙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