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掖概况 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古丝绸之路重镇。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二、张掖丹霞醉人眼 张掖丹霞地貌奇险灵秀美如画,是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主要分布在张掖市临泽、肃南两县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的山地丘陵地带,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区面积约410平方公里,其中彩色丘陵面积约40平方公里。本区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沿梨园河两岸及其各支流(沟)连片分布,分为南北两大群,中间夹张掖绿洲盆地,遥相呼应,成犄角之势。北群地势相对平缓,主要以单斜脊为主,以山体纹理、脉络清晰见长;南群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称奇,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观,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又是各种拍 要感谢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尽管电影很烂(个人感觉),但让我们知道了张掖的丹霞美的如此不可思议!中间图是电影中的麻子面馆。 每种形状都有详细的介绍,但看的我们眼花缭乱,实在记不住各种特征,只能一锅端。 三、室内最大卧佛-张掖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槃像而得名,又称“卧佛寺”,自古便有“塞上名刹,佛国胜境”的美誉。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它不仅是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更以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和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成为西北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被看作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大佛寺内建有牌楼式山门和四大天王殿、关祠殿、过殿、陪殿、厢房、卧佛正殿。正殿南为感应寺,北为金塔殿,后为藏经阁和土塔。 牌坊位于正殿之前,昂头交错有致,翘翼张翅欲飞,两侧对称配置的钟鼓楼,钟南鼓北,相映成趣。 大佛寺正殿为重檐歇山顶式两层楼宇,高33米,平面长方形,面宽9间,进深7间,占地总面积1770平方米。殿顶用青筒瓦笨覆盖,殿周围绕廊。殿内安放有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磐像。 大佛寺正殿内的释迦牟尼涅槃像为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为木胎泥塑,金描彩绘,造像精美,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神态自然,相貌祥和,栩栩如生,佛像两侧塑优婆夷、优婆塞立像各一尊,背面是十大弟子悼念举哀像。 寺内不准拍摄,图为扫描片 藏经阁内珍藏有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经文保存完好,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为佛门稀世至宝。 万圣殿位于大殿之后,青瓦覆顶,琉璃饰边,现辟作佛教艺术陈列厅。 金塔殿始建于魏晋,唐代铸金塔置其上,台下有舍利密室,时称“金塔古台”,现建筑系清代风格,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复合式多样型屋顶,前带卷棚,殿高约八米,仍建于1.8米高的方台之上,殿内陈列明正统六年所铸三世佛及新塑迦叶、阿南、文殊、普贤及大佛寺始创人嵬咩国师共五身像,绘有“释迦弘法”、“王贵集士造经”、“佛祖本身故事”、“菩萨救八难”等九通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的壁画。 山西会馆始建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建筑群包括山门、高阁戏楼、看台、牌坊、钟楼、鼓楼、大殿、客堂,布局疏密相间,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其中的木雕、石刻、砖镌、泥塑和古朴的彩绘风格古朴、做工精美,颇具三晋特色。 四、张掖景观拾遗 我们每到一地,夜游是必须的项目。大多数城市的夜景为广场文化,而唯独张掖,到处是具有历史感的建筑。随手拍了一些,尽管效果不理想,但是亲眼所见的场景感挥之不去。 1、木塔 张掖木塔初建于北周,重建于1926年,为张掖市五行(金、木、水、火、土)塔之一。塔高32.8米,八面九级,每级八角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塔主体为木质结构,外檐系楼阁式建造,塔身内壁空心砖砌,每层都有门窗、楼板、回廊和塔心。窗上雕有花饰,门楣嵌砖雕横额。 木塔寺夜景 第二天清晨的木塔 木塔寺后的藏经楼 2、鼓楼 张掖钟鼓楼又称镇远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仿西安钟楼建造,平面方形,建在一座砖砌的坛上,面阔3间,进深3间,底宽16米。台平面呈方形,台底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重檐四面坡,攒尖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典雅庄重,是一座体现明代汉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
3、其他仿古建筑 在广场的拐角处看到一排非常漂亮的仿古长廊,还有非常精美的壁画,诉说着张掖的美丽传说。遗憾不知道叫什么建筑。。 还有清澈倒影的仿古牌坊 仿古街的牌坊也非常漂亮,但二辆车挡在前面有点煞风景。 五、中国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张掖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目前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其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80年前征战河西为国捐躯的红西路军将士于1957年修建。占地面积260亩。园内掩埋着转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的忠骨。 拍摄于1994年高台烈士陵园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之30军、9军、5军奉命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战局骤变无实现可能。遂将已过河的三个军组建改称为西路军,以建立甘北根据地,奠定抗日后方,打通国际线路为重任,从此进入了艰苦卓绝的西征历程。当时盘据在西北最疯狂、最野蛮、最残忍的国民党马步芳部为邀功蒋介石,调集飞机大炮及十余万步骑兵和民团向西路军疯狂围攻堵截。我军将士在天寒地冻,供给奇缺的情况下,与数倍于已的敌人殊死搏斗,在歼敌数万人的同时,西路军一万余众将士长眠在河西大地上,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一页。 拍摄于1994年高台烈士陵园 六、马踏飞燕名城--银武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 王翰《凉州词》 武威市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而得名,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武威古称凉州,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市区位优越,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干武铁路、G30、G312国道贯穿全境。
1、铜奔马发掘地-雷台汉墓 武威雷台汉墓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因出土了文物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著名。雷台汉墓为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墓道长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配以左右耳室三处,出土了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珍贵文物共231件,古钱币近3万枚,被史学界称为一座丰富的"地下博物馆"。
铜奔马又称“马超龙雀”,呈发绿古铜色,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马呈飞奔状,三足腾空,昂首扬尾,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不同于传统天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铸造技巧精湛,堪称青铜艺术之极品,原件现珍存于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铜奔马现已成为国家旅游标志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经幡上的铜奔马 2、文庙 文庙位于武威市东南城区,是一座仿皇家宫阕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有“陇西学府之冠”的美称;庙内古柏参天、古朴精雅,建筑保存完好。 3、海藏寺 海藏寺位于武威市西北2公里处,明代前曾是喇嘛寺,后改为禅寺。现在寺内山门、大殿、灵钧台、天王殿、无量殿等古建筑保存完整,寺外已开辟为海藏公园。 4、乌輎岭 乌鞘岭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属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南端。为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也是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分界线,也是东亚季风到达的最西端。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气温-2.2℃,志书对乌鞘岭有"盛夏飞雪,寒气砭骨"的记述,是古丝绸之路上河西走廊通往长安的重要关隘。 摄于1994年武威乌輎岭 下集为甘肃省会兰州,包括刘家峡炳灵寺、黄河石林等。 对非洲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下列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