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中 国 电 影 “ 百 花 奖 ” 第 一 位 最 佳 男 演 </b><b style="font-size:20px;">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崔 嵬</b></p> <p class="ql-block"> 崔嵬(1912——1997)</p><p class="ql-block"> 1962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评选,确实为人们所关注。经过最为广泛的观众投票推选,一批优秀的电影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美术等和一批优秀影片喜登金榜。当然人们最为关心的,还是最佳男女演员。</p><p class="ql-block"> 电影《红旗谱》中朱老忠、朱老巩的扮演者崔嵬,以其精湛的演技和震撼魂魄的艺术感染力,得到观众首肯,成为第一位荣获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称号的演员。在隆重的颁奖大会上,著名作家老舍赠送给崔嵬一幅条幅,上书“贞如翠竹明如雪,静似苍松娇如龙”,这是对崔嵬表演艺术的高度概括。</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被逼进了“左联”</b></p><p class="ql-block"> 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长夜漫漫。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多少仁人志士奔走呼号,舍生忘死。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为建立爱国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1932年,崔嵬在青岛参加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青岛分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到底是怎样走进左翼文化阵营中来的呢?是被逼进来的!</p><p class="ql-block"> 1912年,崔嵬出生在山东省诸城县巴山村的一户贫农家中。因生活极度贫困,姐姐被卖他乡,他在年仅12岁时就不得不进工厂当了童工。由于对工厂主的专横不满。结果,他被赶出了工厂。</p><p class="ql-block"> 在亲友的资助下,崔嵬进入了青岛礼贤中学读书。在学习期间,他阅读了很多中外文学作品,特别是受到进步文艺书刊的影响,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他热爱光明,追求革命。特别是在1927年,蒋介石叛变后,他到街上散发传单、发表抗议演讲。于是,他被开除了学籍。</p><p class="ql-block"> 两次被学校开除,更加坚定了崔嵬追求光明的决心。他在转到青州中学后,又写了一篇表现农村生活状况的文章《农村生活一瞥》,崔嵬被开除了“县籍”,驱逐出境。</p><p class="ql-block"> 1930年,崔嵬来到了济南市,报考了山东省实验话剧团编剧班,1932年,在青岛参加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他组织剧社,到工厂体验生活,创作出反映工人阶级生活的独幕话剧《工人之家》、《指印》和《流产》,到工厂、农村演出。同时,他还以“疯子”为笔名,写了一些杂文和报道,针贬时弊。为了躲避当局的逮捕,他奔走他乡。</p><p class="ql-block"> 1935年,崔嵬来到了大上海,参加了左翼剧联领导的工人戏剧活动。他和陈波儿等人组成了“上海妇孺慰问团”,奔赴绥东前线和北平等地演出,他创作了话剧《察东一夜》。</p><p class="ql-block"> 《放下你的鞭子》是由田汉改编而成的独幕剧。1931年,由集体创作、大剧作家陈鲤庭执笔写成抗战街头剧。崔嵬改编了《放下你的鞭子》,和张瑞芳在街头演出,民众反响强烈,在我国革命戏剧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36年,崔嵬与张瑞芳在街头表演独幕剧《放下你的鞭子》。 </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救亡演剧一队,辗转于西北各地。</p><p class="ql-block"> 1938年,崔嵬在延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从事革命文艺工作。他先后在延安“鲁艺”、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文学院和冀中军区火线剧社工作,他始终和群众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b>从局长到“大帅”</b></p><p class="ql-block"> 1949年,崔嵬随军南下,到达武汉后,被任命为中南文化局局长。1954年,崔嵬参加了电影《宋景诗》的拍摄,他扮演起义军统帅宋景诗,由于他形神兼备,其表演才能令人称赞,同志们便亲切地称他为“大帅”。</p> <p class="ql-block"> 电影《宋景诗》海报,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4年拍摄。编剧:陈白尘、贾霁,导演:郑君里,作曲:贺绿汀,摄影:周达明。</p> <p class="ql-block"> 电影《宋景诗》剧照。主演:崔 嵬、陶 金、石 挥、张 翼、温锡莹、束 荑、吴茵、沙 莉、张 亮、韩 涛、阳 华、袁之远、董 霖。</p><p class="ql-block"> 钟情于电影表演的崔嵬于是1956年辞官为民,来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真的当起了电影演员,全心全意地踏上了电影创作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由于他具有丰厚的生活底功,又肯于学习,博学多才,这为他的电影表演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扮演的角色中得到充分展现——宋景诗(《宋景诗》)、窦二鹏(《海魂》)、战长河(《老兵新传》)和朱老忠、朱老巩(《红旗谱》)等艺术形象光彩照人。</p><p class="ql-block"> 崔嵬之所以能够把这些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不仅得益于他具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阅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具有火一般的创作激情。朱老忠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崔嵬的表演创作成就。</p><p class="ql-block"> 1960年,根据梁斌的小说《红旗谱》,由胡苏、凌子风、海默、吴坚编剧、凌子风导演的同名电影,描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在冀北平原上,一户朱姓农民的三代人同地主冯兰池进行长期斗争的曲折故事。</p> <p class="ql-block"> 电影《红旗谱》海报,北京电影制片厂1960年拍摄。原著:梁 斌,编剧:胡 苏、凌子风、吴 坚。导演:凌子风。</p> <p class="ql-block"> 电影《红旗谱》剧照。主演:崔 嵬(饰演朱老忠)、蔡松龄、陈 帆、王勉之、鲁 非、赵 联。</p><p class="ql-block"> 崔嵬之所以能够出色的扮演朱老忠这一形象,并非“一日之功”。首先,他有着战争年代的亲身经历,对剧中的人物有充分的理解。他长期战斗在滹沱河两岸,与朱老忠家乡的人民有着血肉相联、休戚与共的深厚情感。另一方面,崔嵬紧紧抓住了朱老忠这一人物对对旧势力所怀有的刻骨仇恨,准确地把握属于朱老忠自己的性格特征。在演“重回故土”一场戏时,崔嵬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被迫流落东北多年后,满怀仇恨再回故乡。当朱老忠赶着大车路过地主冯家门楼时,他一甩鞭子、一声断喝:“过!”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喷射出复仇的火焰!而他面对乡亲时,对双目失明的朱老明,又是那样的体贴入微。人物的爱憎分明,情感大起大落,震撼人心。崔嵬荣获首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可谓众望所归,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 <b>影坛执导出精品</b></p><p class="ql-block"> 崔嵬不仅是位优秀的电影演员,而且也是一位优秀的导演,为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一批经典影片。</p><p class="ql-block"> 《青春之歌》是崔嵬于是1959年执导(与陈怀皑合作)的,是他步入导演生涯的第一部影片。当时,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干扰,有人认为《青春之歌》宣扬了小资产阶级情调,而崔嵬却直言不讳:“我们就是要拍这部电影,我们不怕那些不懂生活的人的反对!”他不避风险,如期封镜,为建国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影片风靡全国,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果。</p> <p class="ql-block"> 电影《青春之歌》海报,北京电影制版厂1959年拍摄,编剧:杨 沫,导演:崔嵬、陈怀皑。</p> <p class="ql-block"> 电影《青春之歌》剧照。主演:谢 芳、康 泰、于 洋。</p><p class="ql-block"> 崔嵬导演的《青春之歌》,表现了他特有的艺术风格,手法细腻,对比鲜明。在影片开头处,林道静寻亲无望,欲跳海自尽。而在结尾处,林道静已经置身于群众斗争的海洋中,成为一名革命者。在处理林道静读书一场戏时,为了避免一般化,他采用了林道静的面部大特写,她那晶亮的大眼睛,散发着喜悦的光辉,转而是一个白玉兰盛开的镜头,寓意林道静接受革命真理的喜悦心情。</p><p class="ql-block"> 《小兵张嘎》是崔嵬执导的又一部著名影片,表现了他那纯熟的艺术手法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坦荡的华北大平原、挺拔的白杨树、一群个性鲜明的“小鬼”和曲折的故事,再配以激越的音乐旋律,达到了思想内容和完美艺术形式的统一,堪称现代影片中的佳作。在1980年,被评为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电影《小兵张嘎》海报,1963 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编剧: 徐光耀,导演: 崔 嵬、欧阳红樱。</p> <p class="ql-block"> 电影《小兵张嘎》剧照。主演:安吉斯(饰演嘎子)、张 莹、葛存壮、于中义。</p><p class="ql-block"> 崔嵬还导演了故事片《北大荒人》、《天山上的红花》、《红雨》和《山花》。都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 电影《北大荒人》海报,北京电影制版厂1961年拍摄。编剧:牡丹江农垦局文工团集体创作(小范执笔),导演:崔 嵬、陈怀皑。</p> <p class="ql-block"> 电影《北大荒人》剧照,主演:张 平、于绍康、崔 嵬、袁 玫、王炳彧、王志泉。</p> <p class="ql-block"> 电影《天山上的红花》海报,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和西安电影制片厂1964年联合出品。执导:崔 嵬、陈怀皑、刘宝德。</p> <p class="ql-block"> 电影《天山上的红花》剧照,主演:法蒂哈、阿力别克、木特里夫等。</p><p class="ql-block"> 崔嵬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就,还表现在戏曲片的导演上。他导演了戏曲艺术片《杨门女将》、《野猪林》和《穆桂英大战洪洲》,他充分运用电影艺术手段,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既保持了戏曲表演的特点和程式,又发挥了电影艺术的特有表现方法,为戏曲艺术片的创作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杨门女将》在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评选中,荣获最佳戏曲片奖。</p> <p class="ql-block"> 彩色京剧艺术片《杨门女将》海报。北京电影制片厂1960年拍摄,由中国京剧院四团演出。编剧:吕瑞明、范钧宏,导演:崔 嵬、陈怀皑,摄影:聂 晶。由著名京剧演员王晶华、杨秋玲领衔主演。</p><p class="ql-block"> 经过“文化大革命”那场浩劫之后,崔嵬重返影坛。他一如既往地投身于新时期的电影事业,制定了宏伟的创作计划,准备大干十年,将《李自成》、《西安事变》搬上银幕。然而,由于在“文革”中遭受了十年折磨,郁患成疾,不幸于是1979年2月7日逝世,中国影坛失去了一位巨匠。崔嵬的电影成就、工作精神和高尚品格,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1995年,在我国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活动中,崔嵬被授予中国电影世纪奖中的男演员奖。</p><p class="ql-block"> ( 1998 年初稿,原载 2007年7月27日 新浪个人博客,2022年12月13日修改并制作美篇。资料来源:哈尔滨市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百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作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秦世营 :1943年生,哈尔滨市退休教育研究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会员。从1964 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在文学、史学期刊和各类报纸上发表了散文、诗歌、短篇小说等大量文学作品,出版过个人散文集,近年文学作品散见于纸媒或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