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记得吃过一种食品叫咖啡糖。此糖体积约为3厘米见方,是古巴生产的(外包装除了寥寥几个中文显示为古巴生产外,纸上其它的小字都是外文。那时也不懂上面的外文到底是西班牙文还是英文)。</p><p class="ql-block">糖的包装很精致。由一张印刷很精美的彩色纸包装。打开第一层包装后里面还有一层半透明玻璃纸包着,(现在知道了玻璃纸是起防潮作用的。但它的防潮作用比锡纸差远了)再里面才是糖。那时还不懂什么叫咖啡,简单的认知就知道只要是糖那就一定甜。六十年代初期物质极度匮乏,副食品商店里可卖的零食非常有限且不要票证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只要一听说是能吃的人们都会主动去抢购、去买、去尝,我也是如此。虽然兜里的钢蹦极有限。</p> <p class="ql-block"> 说起那个年代的人们对吃的渴望程度现在的青年及中年人一定很难想象。说一个我亲耳听到当事人对我讲述他的的苦涩经历,权当笑话听吧:在六十年代初期的西安,在西北地区某著名军校上学的他周日请了假到街上去买东西,在大差市附近见有一人提着一大包东西在路边喊:垫地高二毛钱一块!二毛钱一块!一听到喊声立刻就有人围了过去,他也马上跑上前去参与,很快就轮到了他,毫不犹豫地掏了二块钱买了十块。转身挤出来边走边打开包装纸,打开一看竞是块约5厘米见方厚度不足1厘米的薄木头片。以为没看清,再打开一包仔细看就是一块薄木头片。他想回去找人家理论,但他脑子快,“垫地高”!人家说的没错呀。就是用来垫地用的吗。人家没说是吃的呀!是你自己想多了吧!无奈,拿了这些木头片回了军校。</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知道的建国后利用文字的谐音做广告的最早事例。</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吃咖啡糖时,打开包装看到是一块奶白色的方糖就急于把方糖放嘴里了,你可以想象出一个8、9岁的孩子在肚子里缺食儿时见到了可以充饥物品时的贪婪像。最先吃到的糖粉是甜的。可里面的咖啡却是苦的,越品越觉得苦,吐出来一看是深赫色的,完全没有了食欲,干脆就全吐掉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没有品出味道后还不死心,又买过二次就改用热水冲泡了,冲泡后的味道感觉还算可以吧。毕竟苦与甜混合在一起了。只是咖啡糖的价格太贵。一块要六分钱。当时的水果糖才一分钱一块。小孩子手里的钢蹦也是很有限的,也是一分钱一分钱积攒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现在所以能回想起当年的小事还是缘于近二十年来我也喜欢上了咖啡。</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普通中国人能在市场上买到古巴产咖啡糖的历史背景应该是中古两国于1960年9月份建交。之后相互间贸易往来增多。也就让城市里的普通百姓能吃到该国生产的黄色的蔗糖。尽管是凭证供应,也是多了一次尝到另一国风味的机会。尽管你可能并不喜欢它。</p><p class="ql-block"> 震惊全世界的大事件是1962年10月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那次美苏两国差点就动用了核武器。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决支持古巴。那时我才上小学二年级,“要古巴不要美国佬”的口号我也跟着喊了很长时间。你说那么远的地方发生的事,我——―个家里连收音机都没有的小屁孩懂什么,连古巴在哪里都不知道,就是跟着瞎喊呗。中国邮政总局于1963年1月1日还为此发行了纪念邮票。纪――97“革命的社会主义古巴万岁“一套6枚。 </p><p class="ql-block"> 之后发生的中苏国际共运大论战,古巴基本上保持中立,从1964年11月以后古巴共产党开始选边站到了苏联一方,1965年2月中古两国由于意见分歧加大至1966年1月两党关系中断,国家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这之后一段时间两国关系处于“冷而不断”的状态。老百姓所能体会到的就是该国的产品在我们的市场上也就越来越少了。</p>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北回归线附近,除了雪茄烟驰名于世外,这里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种植咖啡豆。资料显示:在卡斯特罗时代之前,古巴的咖啡业蓬勃发展,咖啡豆曾经是古巴全国出口排名第一的农产口,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年出口量超过2万吨到欧洲,主要是销往荷兰和德国等国。比生活必需品的蔗糖还多。<div> 中国人大量饮用咖啡也是近二三十年的事,1984年我到上海出差时还为我厂的一位副厂长从上海买咖啡粉带回来。可见那时的天津也是不太好买到咖啡的。最先进入我们大众眼球的就是雀巢速溶咖啡,该产品饮用十分方便,价格可以接受。该品牌创建于1938年。是历经了七年多的时间才打磨成为成熟的品种。其后才有麦斯威尔等品牌。其实雀巢是瑞士品牌,我们知道瑞士国的纬度是产不了咖啡豆的,但它能培育出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2020年雀巢集团为全球第一大饮料集团。这充分说明了科研投入与市场经济的作用。而古巴虽然是生产咖啡豆大国但它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远落后于雀巢。而我们在六十年代是无法接触到雀巢这类品牌的。<br></div> <p class="ql-block"> 咖啡作为一种饮料文化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人们所喜爱,其人数远超过饮茶的人数。</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忆我当时吃的咖啡糖的最外面是一层厚约3毫米的糖粉,糖粉里面是很细的咖啡粉。我想这应该也是一种速溶咖啡,但它的加工方式与工艺肯定比雀巢的成本高多了。我叫它咖啡糖也是商店里的标签上写着咖啡糖,至于商品包装上的准确的外文名字是什么,现在已无从考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十二日</p><p class="ql-block">图片与部分资料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