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书海寻路,寄绛帐以情深。</p><p class="ql-block"> 教海踔厉,树阅读之旌帜。</p><p class="ql-block"> 随着新课标的推动和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需要进一步研讨和提升。为探索更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方法,调动教师们在阅读教学中积极思考,主动创新,12月13日,宝城街道中心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研讨活动。</p> 课堂观摩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是由本部吕莹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节是六年级曾珊珊老师执教的《少年闰土》。两位教师虽然都很年轻,却都能够深入的研读教材,关注单元目标,紧扣课后习题,准确把握课堂的重点难点,用自己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给我们展示了两节真实有效的阅读教学课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吕莹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得坚定而细腻。整节课将爱国情和报国志贯穿始终,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当时的“中华不振”是多么令人愤怒和无奈,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课堂上不断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概括理解的能力。说明对教材和学生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p> <p class="ql-block"> 曾珊珊老师认真且干练。对于鲁迅的文章,长课文的取舍很到位,通过重点段落的品读,分析闰土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课堂一环紧扣一环,衔接自然流畅,分角色朗读,对比朗读,体会闰土的见多识广和“我”的无知,通过将对话加提示语后对比,体会鲁迅文章语言的“去粉饰,少做作”,精炼而连贯的特色,能够深入的解读文本。</p> 交流研讨 <p class="ql-block"> 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课堂教学研讨方法和手段。两节课后,四位教师代表对以上两节课例作了精彩点评。大家相互交流,提出建议:六里小学黄艳和杜伟两位同级段教师就自己在执教这两节课时的经验和反思进行了交流,肯定了两节课的精彩之处,课堂构建既有教师的重点教学,又有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思路清晰;本部胡秀枝和杨源源两位中高年级教师则毫无保留、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两位教师课堂上值得改进的地方,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可以再多一些,汉字的指导书写不能流于形式,可以更深入一些等等,这些建议既中肯又实用,交流和研讨不断升温,大家思维碰撞,火花四溅!</p> 专题培训 <p class="ql-block"> 最后,语文教研员项萍老师针对新课标下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改革,做了以《深深解读 浅浅教学》为主题的培训,并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首先结合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定位,针对两节课例具体解释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接着重点强调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及在这两节课上的具体体现。最后结合上周市教研室的线上研讨,就新课标下阅读课该如何改革提出四条建议:1.在教学目标上,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的本位;2.在教育学的关系上,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3.在学习方式上,从“坐而论道”走向“语言实践”,构建实践性语言学习;4.在知识内容上,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单元教学,将整单元串联起来,指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总之,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新课标,都需要我们潜心研究,深入解读,让将理论变为实践,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改革真正落地,才是我们新一代小语教师的使命和责任。</p> <p class="ql-block">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切磋,一次成长,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相互学习,提升自我。正是在这种学习与反思中,探索与交流中,智慧的心灵才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浓浓的教研氛围,一定会让我们宝城街道中心校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