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后感

秋水林间

<p class="ql-block">  陈寅恪《王国维纪念碑碑文》中写道:“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载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是对王国维先生追求独立自由精神的极高评价。陈寅恪先生认为,我们真正的读书人读书治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也就是说,读书是为了明理,是在追求真理,王国维就是这样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他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创造性背离</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接受美学家弗兰哥·墨尔加利在《论文学接受》的论文里提出的一个说法“创造性背离”。按照西方接受美学、读者反应论来说,任何一个读者诠释任何一首诗,诠释出来的都是读者的所得,而不是作者的本意。作者的本意是根本得不到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追寻到作者的本意,所以每一个人的诠释都是诠释人自己的感受和解释。</p><p class="ql-block"> 下边就我们熟知的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来看一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大学问而写的吗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晏殊这首词是为了成大事业?不是的,他写的闺中思妇。这本来是写一个思妇登楼望远怀人,但是王国维是善于读词的人,就从里面读出一种境界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柳永这首词写的是对一个现实女子相思怀念而憔悴,就是一首情诗。“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p><p class="ql-block"> 王国维所说的完全不是宋代那几位词人原来的意思,那么他这样解释可以吗?他说:“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这句话说了两层意思,第一,能够写出这样的词句,给读者高远的启发和联想,如果不是伟大的词人,是写不出来的。第二,那么作为读者可不可以把自己的联想说成是作者的原意呢?那是不可以的。你要解释说晏殊的词就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柳永的词就是第二种境界,那并不是作者的原意。</p><p class="ql-block"> 而王国维这样的解释,也是有由来的。从中国的传统来说,叫作“断章取义”。不管全诗写的是什么,断章只取这两句的意思,表示你有一种高远的眼光,一种高远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近代词人、学者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中提出这样的论词主张:“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意思是说,作者在创作时未必有那样的意思,但读者在阅读时未必不会有那样的意思。我们也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觉得某句诗,就是为自己某个时刻的心境写的,等你去查阅资料一看发现可能完全与作者创作意图相背离,就觉得闹笑话,其实,了解这个观点,我们以后引用诗词不妨大胆一些,自由随性一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隔与不隔和含蓄蕴藉</p><p class="ql-block"> 我们读《人间词话》就可以看出,王国维先生总体上是赞成写诗就是要不隔,写在眼前真实可感的,他提出这个观点其实是针对当时流行的一种虚空晦涩又不知所指的文风,有时代性,我们现在来看他也有局限性。</p><p class="ql-block"> 隔与不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毕竟王国维也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许多在今天普通读者看来难以索解的诗句,在王国维眼里只是平常言语罢了。所以隔与不隔,他有很强的主观性,跟一个人学识也有很大关系,跟一个人的鉴赏水平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叶嘉莹先生和彭玉平老师在这一章节里都提到含蓄蕴藉,讲得比较少,我觉得诗词的含蓄蕴藉,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粗浅地表达一下我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含而有致,蓄而不露,言词已殚,意味无穷,此为含蓄。含蓄之美,韵味无穷,含蓄蕴藉,言外之意。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把含蓄列为一格,并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几个字准确地揭示了含蓄的本质,实际上是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意思。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含蓄,方入诗格。这里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为例,来具体地谈谈李诗中的含蓄蕴藉美。 全诗只有简短的四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君问归期未有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巴山夜雨涨秋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何当共剪西窗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却话巴山夜雨时。</p><p class="ql-block"> 这种离情别绪,萦绕胸中,愈织愈密,加之耳闻巴山夜雨、淅淅沥沥,目击秋池水涨、弥满横溢,更增添出一种无可名状的愁思。不禁联想到,何时返回亲人身旁,与亲人絮絮长谈,共剪西窗烛花,重温巴山夜雨时的思亲之情呢?这是在愁思、怅惘中对未来的欢聚情景的憧憬。全诗以思亲始,以思亲结,未着一个愁字,却有说不出的愁思,未写一个情字,却含无限情思。正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再来看一个有意含蓄者,如《宫词》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银烛秋光冷画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轻罗小扇扑流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街夜色凉如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卧看牵牛织女星。</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作者的意思是什么?比如尾句,我就是在看卧看牵牛织女星。感觉很自然的画面。但是读完,一种幽寂、孤寂,一种深闺,略微无奈,自然有这感触。尤其,加上题目两字点睛《宫词》。所以说,写诗词就要有诗词的语言和风格,含蓄蕴藉是必不可少的。不然与《宫词》相似的我们有一首老歌《杜十娘》“孤灯夜下,我独自一人坐船舱,船舱里有我杜十娘,正等着我的郎……”你看何俗何雅,有味无味,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赤子之心</p><p class="ql-block"> 赤子之心出自《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他认为赤子之心就是一颗善良纯洁的心。宋代陈晋在《孟子·赤子之心》中这样理解赤子之心:“真淳未凿本诸天,饮食啼号所性然。情欲不生无外诱,圣人之质自浑全。”纯真自然,随心所欲,不受外物影响,其品行浑然天成,这就是赤子之心。当然生而为人,立身于世,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初心、忠心、孝心,这才真正拥有了赤子之心。</p><p class="ql-block"> 赤子之心,就是一颗率直、纯真、善良、热爱生命、好奇而富想象力、生命力旺盛的心,能够常常怀着赤子之心,才可以成为大人。老子道德经: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认为,这种单纯的心,本身就是一种美德。</p><p class="ql-block"> 彭玉平在评讲《人间词话》时有这样的看法,如果我们把“赤子之心”的意思简单概括一下的话,主要有以下四点:</p><p class="ql-block"> 一、真实是基础,二、纯净是底蕴三、自然是特色,四、博大是内涵。这里举北宋大文豪苏轼为例子,他的《定风波》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p><p class="ql-block">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p><p class="ql-block"> 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王巩北归,唤出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苏轼也好,柔奴也罢,不管到了多远的地方,能够平下心来接受现实。身处逆境,面对着命运给人带来的苦楚或不公时,能够坦然、豁达地去面对,那就是一种人生的智慧。阅尽千帆,不屈从于命运,而珍惜心里最宝贵情感的坚持,这就是赤子之心!今人常说:“愿你出走半身,归来仍是少年。”就出自苏轼的《定风波》。归来不改,依旧如初,守得这颗赤子之心。</p><p class="ql-block"> 周邦彦就不一样,他被贬后,就沉默了,不敢造次了,变得风平浪静,他从形式上去创作,他是有一定局限的。我个人觉得创作或者对待文学,我们要有一颗赤子之心,应当摒弃太多的功利性的东西,做一些单纯而有意义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很荣幸,能认识森蓝,森蓝的朋友们就是一群拥有赤子之心的人,第一次走进森蓝知道了木兰老师的情怀,深为感动,现在又与美丽的桂桂、天晓、清风等一大群美好的人在一起,深感荣幸,带着这颗赤子之心,我们一起努力吧!</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感谢森蓝,感谢清风老师一个多月的倾情朗读和分享:读《人间词话》小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阅尽诗书痴意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拈来字句重若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昆明湖畔潇潇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灿若孤星转浮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