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四叔</p><p class="ql-block"> 四叔名叫顺保,生于1950年5月12日,他遭遇了变革运动的强劲风暴,经受了错综复杂的人生洗礼,他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p><p class="ql-block"> 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社会秩序还不稳定,因此各种运动相继而来,可以说在他成长的第一阶段(也就是从出生到成家这二十五年中)年年运动不断,四叔的成长史其实就是新中国的“运动史”。</p><p class="ql-block"> 从1950年清匪,反霸,减租、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到1951年的“三反运动”,1952年的“五反运动”,1953年的“新三反运动”,1954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年的“肃反运动”,1957年的“整风运动”,可想而知,一个幼小的心灵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孕育与滋长。</p><p class="ql-block"> 步入学堂的四叔虽然有了一定的记忆,但是处在对社会认知的朦胧之时,又被一次大规模的运动袭来,那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爱国卫生运动” </p><p class="ql-block">“除四害”“放卫星”“拔白旗运动”在这一年同时上演。好在那时学堂还较为稳定,四叔认真听讲,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矛。四叔是一个善于学习之人,在父母的精心呵护教育下,在二伯父的耐心指导下,规范了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孩子。那时二伯父是个有文化之人而且还是远近闻名的书法家,因此四叔在10岁那年便在二伯父的指导下学习书法,基本掌握了写字的要领技法。后来四叔就对写字更感兴趣了,记得在学校期间,也获得了不少荣誉“优秀少先队员”,“学习模范,”等。回想起小学时的情景来,四叔深有感慨地说,虽然社会运动频繁,但是还是学到一些知识。</p><p class="ql-block"> 从1959年到1965年间,“反右倾运动”“新三反运动”“新五反运动”“四清运动”“农业学大寨运动”此起彼伏。那时四叔也从小学考入了“三泉”中学读书。期间四叔也在学习中逐渐成长起来,他感受到了各种运动给家人带来的磨难,那种经历都烙印在他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1966年,正当我国基本完成调整经济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十年动乱”由此开始。年仅16岁的四叔便卷入到了红卫兵运动行列中来。那时红卫兵运动规模巨大,他们张贴标语大字报,采取大批斗,“破四旧”“抄家”等手段,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资产阶级保皇派等进行攻击,“打砸抢”行为时有发生,整个社会处在了“运动”的混乱之中。同年以大学生红卫兵组织或个人为主体的“大串联”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其目的就是利用学生大串联形式,打破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已达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其次就是互相交流革命经验,点燃“革命火种,记得那是十月,四叔背起行囊,开启了从泥河村徒步出发向南奔赴位于山西吕梁文水县城东的云周西村刘胡兰故居。随后又在12月,正值天寒地冻之时,又一次背起行囊徒步半月之久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这对于一个从未出过家门的十五六岁的少年来说,无形是一种超强的锻炼,四叔谈起了这些经历来感慨万千,他说:“虽然文革给社会带来灾难,但是串联时的两次徒步旅程也给予我一次学习实践与锻炼的机会,能亲身走进刘胡兰故居,缅怀先烈,感受胡兰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这是一堂生动的课,让我心灵震撼,思想也得到了深刻的洗礼,而延安是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培养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它滋养初心碎练灵魂,从中吸取信仰与力量,是人们向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大串联”运动到1967年上半年结束。后经过了1968年的上山下乡运动,1969年的“红宝书”运动,四叔也由一个少年阶段步入青年时期。</p><p class="ql-block"> 四叔讲“自己从小学习就很刻苦,也有很多理想,想当诗人,作家,工程师来报效祖国,殊不知十年文革天下大乱,学生不能上课大串联,批斗走资派,工人不上班,搞武斗搞派性,农民不种田,学毛选背语录,开批斗大会,那时张铁生交白卷成为时尚,读书无用论传遍祖国大地,打击臭老九的呼声此起彼伏”,可见在那个动乱的年月里,四叔在中学阶段也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处于对知识的渴望,在农业生产的间隙中,四叔总会找一些书籍进行阅读,养成了看书学习的习惯,而且还常常练习书法。后经过了70年的“一打三反运动”71年的“双清运动“以及72年,73年的批林批孔运动”,四叔也对社会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其间自己经受过冷眼,也饱尝过苦痛。由于当时家庭成份是地主,而自己是地主的儿子,因此在生产队里,活儿累活儿都给自己,记得农田建设因为迟到几分种就批斗不休,尝尽了苦头。本来自己可以当民办,或者当兵,有很多工作的机会,但是这一切都成了泡影。</p><p class="ql-block"> 1973年,年仅24岁的四叔正值结婚年龄,但是由于成分以及各种原因,导致四叔成家受到影响,后经过介绍与远方一亲戚(现在的四婶)成亲,四婶是个半哑人,当时也没有要彩礼,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四叔承受了各种压力便于四婶结婚了。关于四叔与四婶的生活状况,大家可想而知,由于沟通不便,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四叔也受到了各种煎熬,这也是常人难以接受的,但是四叔总是以坚强的意志撑起了这个家。</p><p class="ql-block"> 1974年10月10日,东泥河村全民动员,突击深挖泥河水库蓄水井,当时四叔被调到了基干民兵突击队,因此在工作中总是生龙活虎首当其冲,加班加点昼夜奋战。在下午三点左右突然一片硬粘土塌陷,把四叔打翻在地,后经医院检查右腿主排骨呈粉碎性骨折,部砸扁,因为有外伤不能及时医治,延误了半月之久,期间骨膜增生不规则愈合。</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日子里,四叔只能拖着病腿勉强度日,而且还跟大伙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劳累一天后,腿脚都拖不动了真是又困又疼,因为一家人需要自己去养活,有年近八旬的父母,还有妻子儿女等着吃饭,他从内心感到了苦痛。特别是有一次,四叔因为腿疼而迟到了几分钟,于是就找到了批斗,还说这是学大寨道路上的绊脚石,四叔当时的肺就要气炸了,自己心想,因公致残不照顾就算了,还要批斗,这真是让人不解,于是四叔产生了轻生的念头。种种原因让四叔心中愤慨,在后来的几年里,四叔向王家庄党委政府,县人民政府,山西省残联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写信反映情况,当时国务院收到信件后转了回来,要求当地政府解决,可是多少年了未能得到答复。义务工,提留以及摊派与正常人一样,也未能得到丝毫经济方面的救助。以后的日子里,四叔咬紧牙关奋力生活着,凭着自己的勤俭持家,勤劳勤恳的作风,才让全家马马虎虎有口饭吃,其间自己也从身心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与摧残。随后经过了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76年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以及77年的“揭批四人帮”,78年的“平反冤假错案。随之长达28年的“运动”结束了,中国社会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年月。</p><p class="ql-block">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大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经济建设上来,历次运动中没收的财产,房产给予了退赔,原来的档案中强加的诬陷不实之词予以推翻,当众销毁,政治上得到了平反,获得了新生。</p><p class="ql-block"> 1948年《歌曲》月刊编辑陈晓光来到四川,安徽等农村体验生活,他亲身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喜悦,体会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活力,于是就激动地写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词,后由施光南谱曲后,这首歌曲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城市乡村……</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吆河塘十里果香……这首歌曲记录了一段伟大的时刻,也唱出了农村改革开放后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也唱出了中国人民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p><p class="ql-block"> 今后的日子里,四叔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在希望的田野上耕田种地,还不断学习科学养猪种植等,日子过的虽然艰辛,但也充满了快乐。</p><p class="ql-block"> 进入老年以后的四叔,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思想作风,生活过的看似平淡但也乐此不彼,他经常骑车来忻州看望父亲,也积极参加筹办父亲的书法展,而且有时间还涉及保险行业与健康行业,常常进行学习交流,还编写《张氏族谱》。更重要的是四叔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他常常参加原平散曲社的写作活动,一些作品也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好评。而且还参加原平老年书法研究会学习书法,真草隶篆都学,作品还在全国很多赛事中获奖。四叔说:“练习书法最主要的是传承祖国的书法艺术,修心养性,而不是成名成家”</p><p class="ql-block"> 虽然四叔人生经历了建国以后无数次的运动,也受过一些苦难,但是四叔总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他从来没有忘记学习,直到老年也一直如此。他那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p> <p class="ql-block">在“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四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叔名叫顺保,生于1950年5月12日,他遭遇了变革运动的强劲风暴,经受了错综复杂的人生洗礼,他是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p><p class="ql-block">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社会秩序还不稳定,因此各种运动相继而来,可以说就在他成长的第一阶段(也就是从出生到成家这二十五年中)年年运动不断,四叔的成长史其实就是新中国的“运动史”。</p><p class="ql-block">从1950年出生那年开始,清匪,反霸,减租、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到1951年的“三反运动”,1952年的“五反运动”,1953年的“新三反运动”,1954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年的“肃反运动”,1957年的“整风运动”,可想而知,一个幼小的心灵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孕育与滋长。</p><p class="ql-block">步入学堂的四叔虽然有了一定的记忆,但是处在对社会认知的朦胧之时,又被一次大规模的运动袭来,那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爱国卫生运动”</p><p class="ql-block">“除四害”“放卫星”“拔白旗运动”在这一年同时上演。好在那时学堂还较为稳定,四叔认真听讲,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矛。四叔是一个善于学习之人,在父母的精心呵护教育下,在二伯父的耐心指导下,规范了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孩子。那时二伯父是个有文化之人而且还是远近闻名的书法家,因此四叔在10岁那年便在二伯父的指导下学习书法,基本掌握了写字的要领技法。后来四叔就对写字更感兴趣了,记得在学校期间,也获得了不少荣誉“优秀少先队员”,“学习模范,”等。回想起小学时的情景来,四叔深有感慨地说,虽然社会运动频繁,但是还是学到一些知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959年到1965年间,“反右倾运动”“新三反运动”“新五反运动”“四清运动”“农业学大寨运动”此起彼伏。那时四叔也从小学考入了“三泉”中学读书。期间四叔也在学习中逐渐成长起来,他感受到了各种运动给家人带来的磨难,那种经历都烙印在他的心中,让他终身难以忘记。</p><p class="ql-block">1966年,正当我国基本完成调整经济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十年动乱”由此开始。年仅16岁的四叔便卷入到了红卫兵运动行列中来。那时红卫兵运动规模巨大,他们张贴标语大字报,采取大批斗,“破四旧”“抄家”等手段,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资产阶级保皇派等进行攻击,“打砸抢”行为时有发生,整个社会处在了“运动”的混乱之中。同年以大学生红卫兵组织或个人为主体的“大串联”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其目的就是利用学生大串联形式,打破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已达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其次就是互相交流革命经验,点燃“革命火种,记得那是十月,四叔背起行囊,开启了从泥河村徒步出发向南奔赴位于山西吕梁文水县城东的云周西村刘胡兰故居。随后又在12月,正值天寒地冻之时,又一次背起行囊徒步半月之久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这对于一个从未出过家门的十五六岁的少年来说,无形是一种超强的锻炼,四叔谈起了这些经历来感慨万千,他说:“虽然文革给社会带来灾难,但是串联时的两次徒步旅程也给予我一次学习实践与锻炼的机会,能亲身走进刘胡兰故居,缅怀先烈,感受胡兰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这是一堂生动的课,让我心灵震撼,思想也得到了深刻的洗礼,而延安是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培养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它滋养初心碎练灵魂,从中吸取信仰与力量,是人们向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大串联”运动到1967年上半年结束。后经过了1968年的上山下乡运动,1969年的“红宝书”运动,四叔也由一个少年阶段步入青年时期。</p> <p class="ql-block">在刘胡兰纪念碑留影</p> <p class="ql-block">大串联到达延安杨家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叔讲“自己从小学习就很刻苦,也有很多理想,想当诗人,作家,工程师来报效祖国,殊不知十年文革天下大乱,学生不能上课大串联,批斗走资派,工人不上班,搞武斗搞派性,农民不种田,学毛选背语录,开批斗大会,那时张铁生交白卷成为时尚,读书无用论传遍祖国大地,打击臭老九的呼声此起彼伏”,可见在那个动乱的年月里,四叔在中学阶段也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处于对知识的渴望,在农业生产的间隙中,四叔总会找一些书籍进行阅读,养成了看书学习的习惯,而且还常常练习书法。后经过了70年的“一打三反运动”71年的“双清运动“以及72年,73年的批林批孔运动”,四叔也更进一步对社会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其间自己经受过冷眼,也饱尝过苦痛。由于当时家庭成份是地主,而自己是地主的儿子,因此在生产队里,活儿累活儿都给自己,记得农田建设因为迟到几分种就批斗不休,尝尽了苦头。本来自己可以当民办,或者当兵,有很多工作的机会,但是这一切都成了泡影。</p><p class="ql-block">1973年,年仅24岁的四叔正值结婚年龄,但是由于成分以及各种原因,导致四叔成家受到影响,后经过介绍与远方一亲戚(现在的四婶成亲)四婶是个半哑人,当时也没有要彩礼,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四叔承受了各种压力便于四婶结婚了。关于四叔与四婶的生活状况,大家可想而知,由于沟通不便,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四叔也受到了各种煎熬,这也是常人难以接受的,但是四叔总是以坚强的毅力撑起这个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年1974年10月10日,东泥河村全民动员,突击深挖泥河水库蓄水井,当时四叔被调到了基干民兵突击队,因此在工作中总是生龙活虎首当其冲,加班加点昼夜奋战。在下午三点左右突然一片硬粘土塌陷,把四叔打翻在地,后经医院检查右腿主排骨呈粉碎性骨折,部砸扁,因为有外伤不能及时医治,延误了半月之久,期间骨膜增生不规则愈合。</p><p class="ql-block">后来的日子里,四叔只能拖着病腿勉强度日,而且还跟大伙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劳累一天后,腿脚都拖不动了真是又困又疼,因为一家人需要自己去养活,有年近八旬的父母,还有妻子儿女等着吃饭,他从内心感到了苦痛。特别是有一次,四叔因为腿疼而迟到了几分钟,于是就找到了批斗,还说这是学大寨道路上的绊脚石,四叔当时的肺就要气炸了,自己心想,因公致残不照顾就算了,还要批斗,这真是让人不解,于是四叔产生了轻生的念头。种种原因让四叔心中愤慨,在后来的几年里,四叔向王家庄党委政府,县人民政府,山西省残联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写信反映情况,当时国务院收到信件后转了回来,要求当地政府解决,可是多少年了未能得到答复。义务工,提留以及摊派与正常人一样,也未能得到丝毫经济方面的救助。以后的日子里,四叔咬紧牙关奋力生活着,凭着自己的勤俭持家,勤劳勤恳的作风,才让全家马马虎虎有口饭吃,其间自己也从身心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与摧残。随后经过了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76年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以及77年的“揭批四人帮”78年的“平反冤假错案。随之长达28年的“运动”结束了,中国社会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年月。</p><p class="ql-block">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大地,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经济建设上来,历次运动中没收的财产,房产给予了退赔,原来的档案中强加的诬陷不实之词予以推翻,当众销毁,政治上得到了平反,活得了新生。</p> <p class="ql-block">四叔给国务院残联的相关文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歌曲》月刊编辑陈晓光来到四川,安徽等农村体验生活,他亲身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喜悦,体会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活力,于是就激动地写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词,后由实施光南谱曲后,这首歌曲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城市乡村……</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吆河塘十里果香……这首歌曲记录了一段伟大的时刻,也唱出了农村改革开放后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也唱出了中国人民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p><p class="ql-block">今后的日子里,四叔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在希望的田野上耕田种地,还不断学习科学养猪种植等,日子过的虽然艰辛,但也充满了快乐。</p><p class="ql-block">进入老年以后的四叔,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思想作风,生活过的看似平淡但也乐此不彼,他经常骑车来忻州看望父亲,也积极参加筹办父亲的书法展,而且有时间还涉及保险行业与健康行业,常常进行学习交流,还编写《张氏族谱》。更重要的是四叔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他常常与二叔三叔一起参加原平散曲社的写作活动,一些作品也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好评。而且还参加原平老年书法研究会学习书法,真草隶篆都学,作品还在全国很多赛事中获奖。四叔说:“练习书法最主要的是传承祖国的书法艺术,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而不是成名成家。</p> <p class="ql-block">保险公司达标后外北京留影</p> <p class="ql-block">杭州千岛湖</p> <p class="ql-block">四叔在西安</p> <p class="ql-block">保险公司做业务达标后在北京旅游</p> <p class="ql-block">四叔参加国珍健康业在杭州学习留影</p> <p class="ql-block">四叔虽然人生经历了建国以后无数爱运动,也受过一些苦难,但是四叔总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它从来没有忘记学习,知道老年也一直如此,他那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