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个国家公祭日丨铭记历史,共祭民族之殇!

赵静°

<p class="ql-block"><b><i>铭记历史</i></b></p><p class="ql-block"><b><i>共祭民族之殇</i></b></p><p class="ql-block"><b><i>【12·13 第九个国家公祭日】</i></b></p> 今天是2022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是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br><br>  这一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国家公祭仪式,草木含悲、山河垂泪的今日,举国上下将以各种形式缅怀85年前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共同追忆那一段民族之殇。 在这个难以忘却的日子里,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30万遇难同胞!<br><br>让这段不屈抗争的历史,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成为捍卫和平的强大意志。<br><br>1937年12月13日<br><br>侵华日军攻陷南京<br><br>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br><br>85年过去了<br><br>那段历史<br><br>不能忘!不敢忘! 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br><br>侵华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br><br>没有抵抗能力的无辜军民<br><br>古都遭受史上空前黑暗的六周<br><br>30多万无辜生命惨遭杀戮<br><br>这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br><br>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br><br>每一位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br><br>都是国家之殇、民族之痛 <b>为什么要设立公祭日</b><br><br>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br><br>历史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不会因为巧舌抵赖而消失。<br><br>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br><br>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br><br>请铭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以称南京江东门纪念馆,但不能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br><br>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能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br><br>今日之铭记,不是宣扬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br><br>只有真正了解历史,才能尊重历史,才能不让历史重演。我们忘不了1937年的南京,是为了更好的守护我们的祖国。<br><br>今天,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不为延续仇恨,而是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br><br>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纪念,从不为宣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哀伤藏于心,实干强我邦! <b>和平才是希望</b>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当下,早已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无论哪个年代、不论是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1937年侵华日军一手制造了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我们不能忘记,在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我们更不能忘记,在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无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为民族独立作出了英勇牺牲。今天我们铭记历史,就是要让这些民族共同记忆代代相传,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br><br>  每一年的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钟声深沉悠远,寓意着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追思和对和平的企望。钟声更催人奋进,鼓舞着中华儿女圆梦复兴的雄心壮志。<br><br>今日,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br><br>无论你在哪个城市<br><br>无论你在做什么,都请停下来<br><br>为遇难同胞低头默哀1分钟!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和龙市光明小学校 少先队宣</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2.12.1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