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冬至

王琳

<p class="ql-block">  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节气,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的一天。岁月循环有序,阴极之后,阳气复生,今宵夜最长。在中国古代冬至和春节一样是极为重要的大节日,《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雪纷飞,夜深长,天寒冷,却有热汤水饺诉衷情。</p> <p class="ql-block">  从冬至之日起就进入了数九时节,所谓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古人认为,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亦既极寒天气既将过去,春暖花开之日马上到来。数九之法,从古到今,囗囗相传,所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尤是如此矣!</p> <p class="ql-block">  数九严寒,万物肃杀,唯有梅花凌寒开放,斗艳争奇!王安石《梅花》诗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在僻静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傲然开放,远远地悄悄地静静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拥有此绝世之梅,方可为梅花般绝世之人也。</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自已独特的方式欢度冬至节日,以表达祭祀祖先,庆贺丰收,祁求团聚的美好心愿,虽然辛亥革命后冬至节日逐渐取消,但在民间还保留着吃饺子、元宵等节日习惯!民间谚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据说吃饺子有“消寒”之意。“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仇远)!</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新疆巴里坤冬至则有吃杏皮饭的习惯,杏皮饭的制作是极其考究的,冬至的前两天,贤慧美丽的巧妇们将和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状,切截,然后用大姆指一按一搓一挑,就搓按成了大小均匀,厚薄一致的猫耳形,因“猫耳朵”像极了晒干的杏皮,所以叫“搓杏皮”。搓好杏皮后就包饺子,用羊肉和葱剁馅,包好的饺子精美绝伦,就像士兵一样整齐排列在莱板上。屋外寒风剌骨,屋内火炉通红,温暖如春,巧妇们左右开弓,大姆指前后翻飞,一个多小时后,搓好的“杏皮”就堆满了案板,然后把搓好的杏皮子和包好的饺子放在零下二十八九摄氏度的室外,即刻就冻成干绑绑冷冰冰的保鲜食品了。 </p><p class="ql-block"> 到了冬至的清晨,天未亮,家家户户的主妇便起床做冬至杏皮饭,先做臊子,把羊肉、胡萝卜、白萝卜、豆腐、木耳、蘑菇等切成丁或片,放在葱姜炝过的热油里翻炒加水烧开熬制,再依次往汤里下小饺子和“杏皮子”,最后再放调料、椒蒿、韭莱调味调色,一锅香昧朴鼻,令人垂诞三尺,色香味俱全的冬至饭就此而成了。</p><p class="ql-block"> 杏皮饭做熟后,要给左邻右舍送饭,袅袅飘散的炊烟,冻得耳朵疼的剌骨寒风,撒着欢儿的小狗,扯着嗓子打鸣的公鸡声,带着欢乐心情的敲门声,满是感激的道谢声组成了边疆乡村冬至晨曦图,这舌尖的美味和冰雪的冷味杂揉在一起,使人感到那么富有生气和人情味,满满地诉说着生活的富足和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