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十五日

大头儿子小头妈妈

<p class="ql-block">  最近太懒了,休息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干,只想发呆,要么追剧,要么什么都不想干。之前看了的书,也懒得动笔。周末的时候把马伯庸的《两京十五日》看完了,睡不着的晚上,就想写点自己胡乱想的东西,不是写报告,信马由缰,想到哪写到哪。</p><p class="ql-block"> 很早之前,关于不动脑子的小说,我还是挺喜欢看东野圭吾的,情节比较紧凑,作为犯罪题材的小说,推理的也还不错。但是看多了,就会觉得他的思维模式都是一样的,没有太多的新意了,读着也就也没意思了。当然,可能是我比较喜欢法医这个专业,所以法医秦明这个系列,天谴者,守夜者等等基本都看完了。从去年看看马伯庸的书,好像发现了宝藏,无论是《古董局中局》还是《长安十二时辰》都很好看,作者埋伏的伏笔,预设的包袱,最后都很好的圆上,逻辑性很好,读完了之后总觉得既有意料之外,又有心理预期。没有像当初看《盗墓笔记》一样,好不容易追完了全套,发现作者自己挖的坑自己填不上。当然后来读了马伯庸写的《中国简史》,没啥特别的感想,只能觉得他从另外的一个角度去看历史的发展,不是很有意思,但是还算可读。最近看了他写的《两京十五日》,个人感受比较一般。有些情节的设计总感觉不是这么合理,故事整体的布局也没有古董局中局这么精彩。</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倒是很喜欢书里作者引用的一段描写昨叶荷的话“进不必媚,居不求利,芳不为人,生不因地”。一株在夹缝中生长的野草,就按照生命本来的样子,肆意生长就好,不因他人而芬芳,不因环境而改变。只是一株野草,生而平凡,却在平凡中旺盛。看了这一句话,忽然就觉得挺有感触的,其实很多时候,之所以看不清楚,不过是没有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到底是谁。看错了自己,摆错了位置,才会有这很多的烦恼忧思。全书里,我最喜欢这句话,总让我觉得有着难得的人间清醒。</p><p class="ql-block"> 其实,最近不愿意看书,最主要的还是心不静,很难静下来。有些事,与我本心不符,让我觉得烦。不过这几天忽然想明白了,心里不拧巴,不纠结了。而有些人,不在乎的,何必强扭着入心。我亦为我,不因人而变,风吹沙走,能留住的定是愿意去扎根的,何必强求。有着一点的傲气,清清冷冷,做好自己便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