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12月12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会,研讨会主题为《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济南市初中道德与法治特级教师工作坊成员全体参加线上学习。 山东省委党校栾盛磊教授作报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统领思想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栾教授从“总体框架及其逻辑”“主题结构及其亮点”“新思想及其逻辑”三个方面对党的二十大的报告进行了梳理与解读。 一、总体框架及其逻辑——从“总体框架”角度读二十大报告<br> 栾教授将整个二十大报告分为五个板块,对报告的逻辑关系和重要精神进行了详细阐释。<br> 1.第一板块——总论,包括主题词和前三部分<br> 栾教授指出,主题是贯穿整个二十大报告的灵魂、大道、总纲。要读懂整个报告,首先要读懂报告的主题。主题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内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贯彻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br> 二十大报告从十六个方面总结了我们党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栾教授表示,我们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离不开党和人民的拼搏、奋斗。如此巨大的成就切实表明: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取得理论创新成果的基本经验就是“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第二板块——分论,包括第四到第十部分<br> 这一板块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主线,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一”的框架,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部署。其中这个“一”指的是教育、科技、人才战略。<br>3.第三板块——讲全面保障,包括第十一到第十四部分<br> 这一板块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主线,从国家安全、强军战略、祖国统一和国际环境等方面,为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全面保障。<br>4.第四板块——加强党的领导,即第十五部分<br>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栾教授表示,这一板块中“党的建设”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解决“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问题:1.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2.使大党成为强党;3.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相统一。<br>5.第五板块——“动员令”,即结语部分<br> 栾教授说,二十大报告结语部分是一个“动员令”,动员全党时刻牢记“五个必由之路”,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动员全民发挥人民主体创造能动性,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动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 二、主题结构及其亮点——从“主题”角度读二十大报告<br> 二十大报告主题从结构上依次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贯彻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这几个重大问题。<br> 栾教授表示,报告的主题词有两大亮点:1.把指导思想明确列入主题,与“两个确立”中的第二个“确立”保持逻辑一致性;2.把伟大建党精神纳入进来,特别突出强调了精神状态。 三、新思想及其逻辑——从“逻辑”角度读二十大报告<br> 栾教授认为,读懂二十大报告,要深刻把握其深层逻辑,即“哲学逻辑”“现代化逻辑”“强国逻辑”“民本逻辑”。<br>1.哲学逻辑<br> 栾教授说,“哲学逻辑”主要体现在二十大报告的第二部分,实质上贯穿了整个二十大报告始终,也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更贯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中。<br>2.现代化逻辑<br> 栾教授表示,“现代化逻辑”主要体现在二十大报告的第三部分,即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br>3.强国逻辑<br> 栾教授说,二十大报告第四部分到第十五部分,构成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国逻辑”。<br>4.民本逻辑<br>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两字出现的次数高达105次。栾教授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文本层面三个角度分析了蕴含在二十大报告中的“民本逻辑”。 栾教授特别强调了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要做到五个牢牢把握,知行信合一,解决回答了三个问题。通过“认知━解释”要素看如何科学理解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真正内涵?通过“价值—信仰”要素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什么值得广大人民拥护?如何看待近年来国内几种主要错误思潮?通过“目标—策略”要素看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最后,栾教授以一首原创诗《七律 北斗》寄语全体思政课教师,鼓励思政课教师正本清源、守正创新。 山东省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张彩霞老师进行点评,张老师强调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学习并内化,让新的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体思政课教师定不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努力上好“大思政课”,担负起的时代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