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梁诗正,字养仲,号芗林、文濂子,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于浙江钱塘一户书香人家,他从小醉心诗文书法,33岁时高中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他官运亨通,历任六部中五部的尚书,官至东阁大学士。他不仅是乾隆治国理政上的肱股之臣,还是艺术上的“知音”,很多国宝级绘画上都有他奉旨所题的跋文。</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相比于乾隆疯狂盖章和写一些口水诗到书画上,梁诗正的题跋让某些作品增色不少,就比如他写在仇英《清明上河图》上的跋文。这一卷绘画是仇英模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绘的一件同名作品,以重彩描绘苏州的繁丽景象,梁诗正奉旨在此卷后题字,与原作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跋仇英清明上河图》全卷以行书写成,共计649字。清代书法家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中记载梁诗正笔法师承:“初学柳成宫,继参文徵明、赵子昂,晚师颜真卿、李北海。”梁诗正先以唐法入门,进而旁涉诸家。柳公权、文徵明、赵子昂、颜真卿、李邕都是他笔法的来源。</p><p class="ql-block">此跋文行笔秀逸俊健,颇有赵子昂的妍美与王羲之《圣教序》的飘逸灵动。笔画露锋而入,横长而实、竖直而尖,波磔舒展,连带自然,转折处化直取圆,提按分明,勾画顺锋出笔、迅疾矫健,还融合馆阁体的端秀,以“柳”“峻”“帝”等字为例,既有《兰亭序》的古意,还有梁诗正个人笔法的华贵之气。</p><p class="ql-block">《跋仇英清明上河图》结字多变,因字赋形,上下结构的字较为瘦挺硬朗,左右结构的字宽正端丽,笔画间连带较多,所以不显疏离;章法和谐雅正,气韵连贯自然,通篇一气呵成,妍美气象又如赵子昂《洛神赋》。相比如乾隆的御笔题字,梁诗正的书法更显雅致清秀。</p><p class="ql-block">梁诗正因其行书、楷书秀美灵动,乾隆常让他为自己“代笔”,这卷《跋仇英清明上河图》也是如此,对于这么一件名画,能逃脱乾隆的“墨宝”,还是幸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