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世界在这一瞬失去色彩,世界在这一秒淹没音符,斑驳的岁月化身成无声的文字,动人的故事在纸间婆娑,深邃的思想在纸间激荡,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只在一眼,现实与梦想的差距只在一念,没有国界,没有季节,只有相遇。</p><p class="ql-block"> 也许时间会带走一切,但是读书会带走时间。</p> <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8日,我们人捧一本书籍,在期待、兴奋中与动人的故事相遇,与作者——韩少功相遇,仿佛梦中的场景,那曾经在文字里瞻仰的人,竟亲切地莅临,带着属于他的光,引领我们以作家的视角去读书、读生活、读世界。</p><p class="ql-block"> 本次韩少功读座谈会由陈世琼校长主持。陈校长从韩少功先生的创作、成就、经历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并引用莫言对韩少功作品的评价——“中国的文学界很少有思想家,但韩少功必列其中。”表达对韩少功先生的高度赞扬及敬仰之情。</p><p class="ql-block"> 而后,韩少功先生从“为什么读书难”和“为什么好书筛选越来越难”两方面进行座谈。</p> <p class="ql-block"> 首先,当下为什么读书难?韩少功先生认为:第一,我们处在一个读书最难的时代,这个时代生活节奏紧张压缩了人们读书的时间;信息传播工具多样化分散人们读书的注意力;日子好了,人们奋发图强的动力弱。第二,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过于物质化、功利化,总认为读书得是个有利可图的事,但若发现读书无法帮助自己快速实现目标,便觉得读书之难难于下地狱。对于这样片面的读书观,韩少功先生引用了孔子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止善”及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进行批判,认为读书不是为私利,读书是为了明德知是非,是为了匡扶正义。第三,读书是短效性的,能做到持续读书的人太少。对此韩少功先生认为,唯有内心热爱读书,才会生出源源不断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韩少功先生言之切切,笔者深以为然。正如其在《西望茅草地》里写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东西值得用白色的花朵埋葬?天地是这样广阔,好像使劲喊你也听不到回声。远山看起来是一座座巨大的坟墓,随着怒的前行而一步步倒退,好像要与你永远分隔,不让你走进它们的秘密。”将读书功利化是对书籍本身价值的否定与埋葬,内心狭隘了便装不下天地的广阔,心灵蒙尘了,便看不清人生是非,你以为你走的是人间正道,殊不知你与世界早已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在每一个历史的断面上,我们不缺乏正义的呐喊。</p> <p class="ql-block"> 其次,为什么好书筛选越来越难?韩少功先生认为:第一,泡沫性知识越来越多,从书本的创造到生产没有经历一个沉淀的过程。第二,出版社缺少社会责任感,依据市场化和资本化来出版,因此老师、家长们在购书时要警惕,学会筛选。第三,当今,“一无所知不是我们的难度,我们最大的难度是‘无所不知’。”拥有很多知识的现代人,恰恰相反是隐形的无知或者是半无知。</p><p class="ql-block"> 韩少功先生从创作、出版谈好书的筛选,笔者在读其作品时深有体会,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与作者的创作理念密不可分。如韩少功先生的《人生忽然》,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忽然”有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写作的创新和内省之意,“忽然”不是“忽悠”,要每一篇作品都有感而发,不忽悠读者,不重复自己,真诚和读者交流。“忽然”也是“必然”,没有对文学的执着理想和孜孜以求,没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功夫,就不会有忽然而至的创作成绩。写作不能投机取巧,必须厚积薄发,才能达到“忽然即必然,必然即突然”的终极状态。而今在听先生的一番言论方悟先生之所能成为“大家”,不仅是因其优秀的文笔,更是因其对作品的孜孜以求,对读者的认真负责!</p>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最后是现场提问环节。首先是学生提问:“一本好书的标准是什么?”先生简而言之,一本好书的标准是这本书具有价值含量,能引领我们向真向美向上;再而就是原创,能言前人所未言。接下来是王欣朋老师提问:疫情三年,为什么没能在这个特殊时代产生优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先生答,文学会有些延后,因为文学需要一个沉淀的过程,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在人的内心带来冲击,带来心灵的震撼,人们的内心需要一个沉淀和自我内化的过程。而后郭莉老师求教:请您给青少年的文学创作提一些建议。先生答,不要急于出书,不要急于获取,文学需以生活观察、实践为依托,让心灵有灵感的奔流,要以生活经验和情感体会作为创作的支撑;在一片交流声中,文学资深爱好者徐建华老师缓缓起身谦而有礼地说道:“我原以为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看了您的书我才发现我只是一个‘知道份子’,从‘知道’到‘知识’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作为老师怎样去成长为一个知识份子去传播知识,而不仅是‘搬运工’?希望您对现场的老师寄言几句。”先生笑而答:首先得有热爱,因为热爱就不会计较功利,不计较得失;其次,要有判断力,不能人云亦云,要学会辩证思考,若能有自己的建树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言深时短,纵使现场还有很多老师想向先生请教,但是窗外的夜色早已在提醒离别,陈校长的一句“韩少功先生的思想在书中,读先生的书亦在和先生交流......”为这场精彩的读书座谈会画上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 虽然座谈会已经结束,但老师们聆听的心还在激荡。陈世琼校长感慨地说道:“ 韩老师聊生活,聊职场,聊阅历,聊选择,聊积累,聊原创,聊经典,聊珍惜……他满腹经纶却风轻云淡,他的语言既古典又现代,既书面又口语,既妖娆又朴素,既深邃又通晓。谈笑风生之间好像无关读书,其实却无处不是在谈读书。晚辈们有时深思,有时拍案,有时大笑,纯净的掌声和笑声琅琅传来,甚是悠然。”范灯涵老师激动地说:“韩少功老师的这场座谈会让我想到南怀瑾先生说的两句话‘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正真的大家风范是能笑看风云,从容自强!”李诗涵老师直言:“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了解到了韩少功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生活的智者。此次我受益良多,对自己以后筛选所读书目以及如何建议学生写作又有了新的标准和建议。可以做一些方面“无知”的人,但不做无所不知的人。”……都说十个读者眼中有十个哈姆莱特,正真的良言妙语是可以激起人们心灵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先生的这场座谈已然如此。</p> <p class="ql-block"> 韩少功先生在其作品《完美的假定》里写到:“我们最终设法回避一个明显的事实:我们的内心已经空洞,我们的理想已经泛滥成流行歌台上的挤眉弄眼,却不再是我们的生命。”人世浮华,乱花迷眼,韩少功先生如失落在繁华的一只萤火,你以为它孤单,但它实际上却有着自我的灿烂。这灿烂没有任何依托,是纯粹的、真实的自我创造,无论是飞行于灯火璀璨的城市街道,还是穿梭于荒僻幽静的山川田野,都能引起人的一声慨叹,乃至一片诗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读者们,如果我们当不了太阳,当一只萤火也许恰逢其时。</p> <p class="ql-block">编辑:符玉婷</p><p class="ql-block">图片:任永超 陈静 符玉婷</p><p class="ql-block">审核:陈世琼 徐建华</p><p class="ql-block">签发:陈世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