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共促成长——大田县鸿图中学高一年段深入开展家访工作

Home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田县鸿图中学 范晓虹<br></div><div>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途径,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简单继续。因此,需要加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使家校合—,才能最终促成孩子的健康发展。为此大田县鸿图中学高一年段深入开展家访工作。其中高一10班,本学期深入开展家访工作共24户,在开学初和期中考试结束后电访二遍。<br></div>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高一(10)班魏祥铖,个子矮矮的也很瘦,黝黑的小脸蛋时常看得到绽放的笑容。如果你不了解他,你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在阳光下快乐成长的孩子。由于魏祥铖家庭情况特殊,父母离异,他出生以后,妈妈没有和孩子联系过,爸爸独自养育,家里还有一位八旬老母。爸爸工作没找落,骑黑摩的又遇到车祸等等原因,家里欠了巨额外债,父亲在外躲避追债,常常电话微信都联系不上,孩子拖欠学费直到10月7日还没办法缴纳学费。国庆假期期间10月3日上午,一大早,我按照通讯里的联系方式,电话联系当地村干部,帮忙查找孩子的家庭地址,由于我对魏祥铖家的住址不太了解,路上,我问的最多的就是还有多远。我坐着班车,在行驶了半个多后,在上京镇下车,按照当地村民指路,在上京市场边上穿过了一条小巷,走在乡间小路上通往南坑村,到赤水、南坑分叉口,又问了村民往右拐,接着顶着烈日步行一个多小时公里终于找到村边上了魏祥铖的家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上京镇南坑村64号。映入眼帘的是年迈的老奶奶独守一座破败的小屋,孩子跑到隔壁邻居家里看电视。通过我们在路上的交谈,我知道了魏祥铖每周都一个人步行四五十分钟去坐汽车到学校,懂事的魏祥铖还在后边加了一句他不累,听了让人有些心疼。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孩子太需要被呵护了,他远远比我了解的情况要糟糕得多。魏祥铖的奶奶体弱多病,在他三岁的时候,他的妈妈就因为家里穷离婚了,留下了他和爸爸,年迈的奶奶。因此我也能理解,推开门后有些凌乱的家,也许这就是没有妈妈的家特有的环境吧。通过交谈,我了解到魏祥铖的爸爸现在外面躲债,他通常都是电话关机,常年不在家,魏祥铖就像孤儿,都是一个人寄宿在校吃的饭,周末偶尔回家也是要帮忙家务。父亲繁忙的工作常年不在,让他疏忽了对魏祥铖功课的辅导,生活上,更没办法关心照料。魏祥铖是个懂事的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不用他操心。在和奶奶交流中我们彼此交换意见,希望在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之下,穷人孩子更要早立志,人艰不易,魏祥铖的学习可以有更大的进步。 结束家访到家已经是晚上六点多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让我的心情愈发的沉重,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有多重。我深知新教育强调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教育。 我们可以家校互动、家访、家长进课堂、亲子共读、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而不是以前的仅仅开一个家长会,或者叫个别家长交流,而是让孩子的父母更多的参与到学校的生活中来,引领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的协调发展。 对特殊生家访,我邀来科任一起一起了解家长的职业,知道孩子们成长的一些特点,是如何出现偏差,对学生对学校之外的世界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有的放矢的教育对孩子更加用心,并且也会在不断地积累中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运用,另一方面也让父母体会一下教师的职业特点。有效的互动可以减少社会以及家长对校园里的一些误解。 与高杰家长联系 带生病的田宇看病并联系家长 到特殊生家里并与家长交流 家校合作有利于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育满意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关系,有利于父母孩子和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魏祥铖

家访

孩子

家校

家长

教育

学校

大田县

有利于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