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chunq

<p class="ql-block">对东河学校有好感源自初上班,我有三名同学被分配在东河,不多久又陆陆续续调城里,然后高升。人们都说:东河是造就人才的摇篮。</p><p class="ql-block">后来调到鲍峡中学教书,又认识了一些来自东河的老师、学生,感觉这群人确实优秀者比例居高。</p><p class="ql-block">去年支教在鲍峡中学,担任班主任,我班55人,东河籍生源不足八分之一,而占班级前三分之一学生中,东河籍学生又占五分之二。他们共性都是积极上进,待人有礼,完成任务不折不扣。其中代炜还稳居年级第一。</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呢?我想探寻,老师们打趣说:“吃了鸡蛋,你还非要看下蛋母鸡呀!”悻悻作罢,但想探究迷底之心不死。</p> <p class="ql-block">今年工作小调整,第一站就是与黄奎校长一行人一起去东河小学,他们看项目,我听课。当时听的是六年级语文,老师用的就是传统方法:一支粉笔,一张嘴。说实话我心里在说“落伍”。但学生读书声音整齐洪亮甚至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学生回答问题也是清晰流畅,让我吃惊!这可真正是推门听课,无任何准备,学生素质哪儿来的呢?</p> <p class="ql-block">瞅瞅教室内外标语:规矩、理想、信念、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教育一点都没省。</p><p class="ql-block">再瞅瞅标语下斑驳的墙壁,“陋室不陋”在心里脱口而出。但未免也太寒酸了吧!问了下何鹏主任说是白板坏了也不能使用,真的有些吃惊,更是心疼,心疼老师不易,孩子不易。</p> <p class="ql-block">再瞅瞅老师讲台,学生课桌,好像又有些释然。当物质极度匮乏时,需要精神的力量来战胜它。讲台上一盆绿植,从艺术角度上真谈不上美,但她引领的精神是向善向美;课桌上一本《孩子,为你自己读书》已抓住了孩子的神,孩子的魂。读书的种子播种在孩子幼小的心里,自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心灵种上了庄稼,杂草自会荒芜。</p> <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在我见惯了大气、霸气、设备齐全的实验中学,崭新光亮的鲍峡中学,再见这样陈旧多年失修的小学,心里总觉得对老师孩子们还是有些愧疚与牵挂难以释怀。多希望能将教学楼改造一下,让孩子们享受到与外面孩子一样的环境、资源,毕竟时代在发展,孩子们也需要与外面同频共振!</p> <p class="ql-block">好惆怅,线上教学已满满两周,这两周东河小学一、二、四、六四个年级我已进班级群,他们线上教学如火如荼的顺利开展着深感欣慰,但不见三、五年级踪影。听何奇峰校长说三年级班主任是新入职的郭贝贝,五年级班主任老教师李兆国。是没设备,还是不会?想探究竟,终因封控而不得成行。</p> <p class="ql-block">三周没休息,终于熬到周五说本周可居家休息,偷乐,摆弄手机看胡新宇失踪案。正入迷,“走,进东河。”黄校长不知何时已在身后,顿时脸烧如烈日烘烤,讪讪同行。</p> <p class="ql-block">“我与张书记看项目,你去看看东河小学线上教学老师们都在干啥。”一上车,黄奎校长开始分配任务。</p> <p class="ql-block">一下车,寒风钻进脖子、钻进裤筒,从头到脚透心凉,果真山高一寸,水冷三分。大门铁将军把着,“按喇叭“黄校长吩咐,无人;“打电话,门卫哪儿去了,咋搞的”黄校长明显不高兴,“还真是,‘山高皇帝远’”我在心里嘀咕。东张西望,后面一个提着垃圾搓的中年妇女跟车而来——原来门卫在外面打扫卫生!误会,一场美丽的误会。</p> <p class="ql-block">黄校长、张书记随何校长去看项目,我独自上走进老师办公室。好暖和,有空调。只有七人,四位正上网课,三位低头做事。手指放嘴唇,示意安静不打扰。</p> <p class="ql-block">今年刚入职的刘金辉老师正专注上课,根本没发现我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年轻人都在正正规规的上课,老同志备课,不便多扰,就偷偷打量办公室,然后拍照。</p> <p class="ql-block">流动红旗格外醒目,这不仅是一面旗,更是竞争理念的启蒙。红旗下面是党的二十大学习体会,人人都有。过去听说:人少学校靠人情,人多学校靠制度,如此说来不尽然。任何单位想把工作干好都得“胡萝卜加大棒”,只是比例分配不同。</p> <p class="ql-block">乘大家都忙,先去找三年级班主任郭老师,因为同在一个办公室上网课干扰大,她躲在寝室。三敲门门才开,一进门吸引我的是她斗室的一面墙,墙上全是长不过8厘米,宽不过6厘米小纸片,细看都是手绘的画,一问才知是郭老师自己动手画的。不用再问,一个热爱生活,慎独慎行的人就在眼前。问了下线上教学情况,她说自己代三、四、五三个年级英语。三四年级好一些,五年级上线人少,很是担忧。又问是不是五年级班主任年龄大了,没大管。她说:不是,李老师上课可认真了,还经常家访。哦!这契合黄校长的评价“李兆国老师数学代的好,是个好老师”。聊生活、聊未来,不觉一节课过去。</p> <p class="ql-block">心里有底,再去找李老师,添微信、进五年级群都不再是难事。再进办公室,李老师却不见了。“他在楼上教室上网课”老师指引。教室?教室白板不是不能用吗?带着疑惑寻声上三楼,果然李老师躲在一间只有五六平方米的小教室里用手机在上网课!没开灯,就那样就着外面透进的自然光,是那样的投入、专注!</p> <p class="ql-block">静静的打量这间我见过的最小教室,无任何取暖设备,只有几张课桌,后面墙是各项制度,前面墙是黑板,黑板上贴有眼保健操、写字笔顺等固定内容,正中间是安全教育。竟不自觉的想起了延安窑洞里的那盏煤油灯。坚定的信念能战胜一切恶劣的环境,伟大的思想传播不需要多阔绰的物质条件!</p> <p class="ql-block">等李老师上完课,与其攀谈,知晓他已58周岁,完全可以“躺平”,但他说:“拿一天工资就要干够一天的活儿,要对得起娃子。上边叫我到哪儿我到哪儿,叫我干啥就干啥,不会的东西大不了学嘛。”“有没有不学的娃儿?”“当然有,我经常去‘逮’,‘逮’学生,也‘逮’家长,看他们在干啥。做工作,管几天了又不上,我再去‘逮’,特別是军家坪的”。李老师管家访叫“逮”。听着他不紧不慢谦虛而又朴素的话语,想起我初上班时老校长的话:“我是社会主义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确实是这一代人精神的写照,不管名利,不问条件,无条件服从工作安排,有条件利用条件,没有条件开动脑筋创造条件完成任务。正是有了这老一代的传帮带,才有了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人才输出。</p> <p class="ql-block">时候不早,该说“再见!”下楼黄校长与施工老板正在攀谈“东河小学不容易,钱能省就省,质量一定要搞到位。”打眼望去,挡板背后试刷一块醒目的黄色隔板映入眼帘,维修改建后崭新轮廊似已形成。</p> <p class="ql-block">已到午餐时分,十二分的挽留均被黄校长谢绝,我们乘车飞奔而归,沿途的操场上的香樟树在后移,逐渐模糊,我的心在释然,在清晰。</p> <p class="ql-block">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优。优厚的物质条件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有时却又束缚了我们的思维。当我们不能按照既定的路线前行时,我们可以改变路线,达到目的即可。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出发点已定、目标已定,需要的是开动脑筋找“条条道路”,选择优化道路最捷、最平坦。</p><p class="ql-block">而默默付出的老师又起了什么作用呢?点化、开导、指点迷津,更重要的是“身教重于言传”老师的积极动脑动手,遇困难不抱怨,不唯条件而作为的精神会感染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形成“风气”,从而变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p><p class="ql-block">领导适时的关怀,让老师生活更有盼头、有奔头,奋斗目标更清晰、工作方法更正确,让前进道路更宽、更阔、更坦。而学校面貌的改变更具有说服力、向心力和持续不断的动力。</p><p class="ql-block">东河小学三者兼而有之,一切答案揭晓,释然、释怀。酣然入梦,拖至今日才欣然提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