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程,推动初中学校高品质发展”——徐州市开发区中学大美育实践被评为省创新案例

徐州市“三名”名师工作室(闵凡思)

徐州市开发区中学报送的《徐州乡土美术沉浸式体验教学二十年探索与实践》案例在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初中生世界》编辑部)和江苏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聚焦新课程,推动初中学校高品质发展”案例征集活动中,被评为创新案例,其“沉浸式体验学习”育人方式的实践受到江苏省教育科学院专家的推荐。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聚焦“新课程”视角下的教育变革,特邀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教师与业界专家,共聚一堂,共话初中学校高品质发展的未来图景与行动路径。<br>  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初中生世界》编辑部)和江苏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承办。<br> 徐州市开发区中学始建于2001年,建校伊始就重视艺术课程的教学和特色课程的开发,并且以教育主管部门立项课题研究为抓手,围绕课标理念、开发徐州乡土美术沉浸式体验课程、以及落实教学的实施路径、梳理成果脉络、形成课程框架,创建“课-教-学-评”四维一体的徐州地域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模式,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艺术实践工作坊等不同学习场域的丰富,重在体现2022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中对于学生学习体验知识的过程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学习沉浸的真实氛围,增强知识体验的深度。<br> 我校美术教师闵凡思领衔开发设计的《徐州泥玩具》获得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在江苏省举行的课后服务学生活动优秀案例评比中,《徐州泥玩具沉浸式体验》获得省一等奖;而开展的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特等奖,全国展演中获得一等奖;《徐州乡土美术沉浸式体验教学二十年探索与实践》获得了江苏省2021教学成果一等奖。<br> 一、遵循“做中学”教育理念实施乡土美术课程建设<br>  在长期的美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因缺少知识的参与、体验,出现了审美知识难以转化成审美情感,进而影响审美能力、审美创造问题。 二、建立明确管理机制,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br>以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管理为例:<br>1.艺术实践工作坊领导小组分工<br>组 长:苗刚 校长,统筹工作坊建设相关事宜<br>副组长:王海鹰副校长,具体指导课程教学安排等<br>总策划:闵凡思,负责工作坊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凝练、艺术展演的规划等。 2.专家顾问组分工<br>总顾问:惠剑,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整体指导工作坊建设<br>组 员:<br>蔡芝竖,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具体指导工作坊老师的主题式课程资源开发的科研。<br>陈芳,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副教授,主要针对工作坊艺术设计的指导。<br>祁谷城,云南省昌宁县祁谷城教育特色工作室领衔人,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联网+创业创新大赛川美设计重点培育项目合作导师,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美育基地实训基地昌宁主持人。 3.艺术实践工作坊教师分工<br>成员招募管理:王茜 <br>活动组织管理:胡媛媛 王松 郭雯 周恒<br>过程资料管理:王松 活动展演管理:陈晓敏<br>课程研发:闵凡思 焦阳 蔡芝竖 陈芳 王光永<br>课程实施:王光永 闵凡思 焦阳 王松 胡媛媛 刘玉兰 郭雯 <br>信息技术指导:高翔 心理建设指导:王丽娜<br>明确的分工有效保障了艺术团的有序发展,全方位的服务为学生的艺术体验提供了沉浸式体验的平台,有助于改善美育教学中的审美体验缺失,审美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敏锐的审美洞察力、创造美的能力,提升美好生活的品质。 三、二十年耕耘举措落实美育课程建设<br>1.沉浸式体验教学理论探索阶段(2001.2-2004.12)<br>通过与兵马俑博物馆等馆校合作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进入一种“沉浸”体验的学习状态,在心灵愉悦的体验中,既欣赏了汉俑造型自由、姿态生动之美,又能感受到汉代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明开放”徐州精神的契合。基于心流理论,结合乡土美术教学实践,在江苏师大美术学院及徐州乡土美术专家团指导下,我们探索出”沉浸式体验”学习方式,有效改善了学生重知识接受、轻学习体验、创造力培养的状况。 2.沉浸式体验教学资源建设阶段(2005.1-2009.12)<br>因乡土美术教学资源匮乏,在美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成立了沉浸式体验艺术实践工作坊、剪纸、陶艺、儿童画等48个社团,开发出24本乡土美术沉浸式体验课程资源,为徐州经开区、泉山区、鼓楼区、徐州一中等24所学校、6万余名在校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体验机会;利用徐州博物馆等进行主题式、项目化学习,强化学生参与、体验的立体式沉浸状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造意识。<br> 3.沉浸式体验教学临场学习阶段(2010.1-2012.12)<br>借助省初中美术学科示范课程基地项目,拓展沉浸式体验学习场域,举行5届交互式乡土美术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跟随民间艺术家分别进行了剪纸、泥塑、编织、刻瓷、版画、民间玩具等48种乡土美术系列课程体验,有1000余人在徐州市教育局举行的中小学生徐州风景写生活动中获奖。在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沉浸式体验艺术实践工作坊获得徐州市、江苏省特等奖。<br>沉浸式体验学习法在20年美育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创设到身在其境的常态化沉浸体验学习,利用丰富的徐州乡土美术教学资源,通过项目化、立体化、交互式的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中心地位,强化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力量,引发了学生在审美知识、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的蝶变,有效提升美育教学质量,以美达美、美美与共,加快了学生素质教育的进程。 四、凝练成果发挥课程教学引领示范作用<br>1.构建中小学沉浸式体验教学模型<br>建立了解决中、小学生因缺乏体验,很难把知识转化成审美情感问题的沉浸式体验学习范式。 2.创建乡土美术沉浸式体验课程群<br>开发出立体化适应高、中、低年级,课堂内外文化体验、风土人情、民俗探寻等徐州乡土美术沉浸式体验课程群,《徐州泥玩具》课程获得“真爱梦想杯”第五届校本课程设计大赛全国特等奖。 3.组建多元化沉浸式体验师资团队<br>根据不同体验活动,组建以民间艺人、乡土人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校乡土美术研究专家组成的课程教学、实践导师团队。 4.搭建乡土美术的交互式体验平台<br>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了表现汉画像石内容、场景的300段动画,在全市中小学乡土美术学习中使用。利用汉画像石VR体验教学,学生交互式体验的学习成果,在省市创客大赛中168人次获奖。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徐州市开发区中学苗刚校长在领奖现场</span></p>

体验

沉浸

课程

乡土

工作坊

美术

教学

徐州

审美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