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忆(十二)饲料厂投产了

老牛马

<p class="ql-block">  饲料厂紧张建设之时,我们就开始为投产营运进行人才招聘。人才招聘在粮食系统是个新鲜事,当时,粮食局的企业员工进出,都必须由省粮食厅人事处批准,手续是很烦很难的。由于,是引进项目,再加上系统内都不看好饲料厂,省粮厅领导特批支持,很快批准对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才的计划。当时招聘很简单,就是报纸上登招聘广告,由我们进行面试,经比较择优确定,再报省市局批准。这样,我们招骋了管理、畜牧、财务、检测、机修……等各种专业人才十几人,后来唐人神集团公司的高管郭拥华、刘宏就是当时招聘的优秀人才之一,这为饲料厂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另外,因为引进了先进饲料检测设备,在招聘面试中,我特别关注分析检测人员的聘用。有意思的是,郭启原当时陪他妹妹郭启林来应聘,我面试他妹妹时,了解他父母都是株洲教育学院教化学的老师,全家都是学化学的,我以为他很有潜力,当时我追出去问他,是否有意应聘,他回答无意。直至十年后,他才加入我们团队,进入饲料这个行业,后来,成为行业知名的品管专家。除了招聘专业人员外,还对社会招聘一批新工人,报名的仍然是粮食系统职工子少社会上的多,经考试择优录取,还送到南京市预混合饲料厂培训了一个月。</p><p class="ql-block"> 在饲料厂引进设备开始调试时,仓库已经建好后,这样有了场地可以进原料了。我对陶厂长说:饲料加工并没有那么复杂,可以搞一个小机组生产试验料,为正式投产作准备。陶一听,说好呀!说干就干,买了一台小机组,利用刚建好的仓库,开始生产大猪配合料。我找省饲料公司要了一个基础配方,利用市局供应大量麦麸和次粉的优势,结合学校学的知识,采取高比例麦麸和次粉,添加部份菜粕,少加鱼粉,营养水平接近正大饲料水平,价格远远低于正大,但高于粮食系统其他饲料。投放市场,非常畅销。外贸公司供港猪,也指定用我们的饲料。其中有一小插曲,外贸的业务员质疑地问我,配方是你们自己搞的?我说是省饲料公司给的,不敢承认是自己搞的,而省饲料公司的技术员看了我的配方,说你这是鬼配合饲料!我无言而对,一笑了之。望着每天络绎不绝的提货客户,看着出纳员收到一叠叠现金,全厂员工,一扫过去"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的悲观情绪,个个脸上都充满着,对饲料厂美好明天向往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照片是建好的饲料厂远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工厂投产前,我们开始组建经营机构。当时市粮食局所属企业是科级单位,下面机构设股室和车间,负责人叫股长和主任,一般都有十几个机构,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和陶一山都不喜欢这种落后保守的经营机构,面向市场的企业必须有新的经营面貌,决定参照中外合资公司模式,设立精简高效的 "三部二室" 经营机构—-经营部、生产部、科研部、财务室、办公室。没想到,这马上引来了指责: "你们科级单位却要设部,你们股长要当部长了。"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进行了适当的妥协,本来准备各部门负责人叫经理的,改为叫主任,主任就不分大小呀!然而,这样的机构使我们的管理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后来,我们向全国各地进行低成本扩张时,子公司经营机构也都是 "三部二室" 模式。特别是我们设立了科研部,全称是检验科研部,主要是负责质量控制。拥有从国外进口的先进的检测仪器和配套的国产常规检测仪器,技术人员配置了二个本科二个中专,这在当时粮食企业是绝无仅有的。设置了外检跟班巡检,监控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保证生产出高质量饲料,这一体系后来在刘当慧教授指导下,更进一步完善,刘老师指点我饲料质量的关键是配方与原料,所以经常亲自下车间检查配方执行情况,基本上每一批原料进厂我都要过目。后来,集团公司成立,我每次下子公司,都要检查配方和原料,这形成了我的长期习惯。</p><p class="ql-block"> 招聘了人才,组建了经营机构后,我们开始产品基本定位设计。给我们的产品注册个什么品牌名呢?我和陶一山为此顶伤脑筋的,想了几个大众化的名字,总觉得很俗。因我在北京南苑饲料厂实习过,知道他们饲料品牌叫"鲸鱼"牌,寓意于大动物。于是我提议用大动物名作名称。可是我们呈报上好几个大动物名称,仅同意注册下来"骆驼"牌。我和陶厂长都觉得不错,正好寓意于,我们一群年轻人在创业路上,一路艰辛而任重道远的精神。从此,骆驼牌饲料行走市场几十年。有趣的,骆驼牌饲料经常引起一些小误会。公司在对外扩张发展时,我们与当地领导谈投资建厂时,当地领导经常说: 骆驼饲料?!我们这里不养骆驼啊!搞得我们哭笑不得。注册了品牌,陶厂长亲自设计包装,当年粮食系统的所有产品都是麻袋包装,并有麻袋修补的周转体系。然而,我们要采用现代饲料工业经营体系,没有饲料品牌是不行的,要树立品牌,用麻袋做包装,显然不行的。于是,陶厂长参照我们出国考察途中,从香港带回的香港大生行的产品样本,确定用塑料编织袋做包装。现在看起来是显而易见的一件事,当时却引起很大议论,"塑料包装每吨要20元钱,麻袋只要2元,成本太高。""猪又不吃包装,完全是浪费。"……等等,当时我还有些犹豫,但马上与陶厂长保持一致,坚定支持这一决策。但是,因温州人掺和包装事水很浑,我始终保持一定距离。陶厂长无法,只有亲自抓包装,就这样一直延续几十年。</p> <p class="ql-block">  在安装调试最后阶段,我们和主要技术人员都住厂内,整整有一个星期没有回家。经过全厂员工以及外方专家齐心努力,经历三年的筹建,1987年11月23日晚,第一包饲料从打包线下线,我们终于投产了,当时我高兴地一屁股坐在地上,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许多年后,我常常提起这个日子,有领导问我: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呀。我说24日就是我34岁生日,并旦那一个星期内还有我老婆和我儿子的生日,我能不此记铭心吗!</p><p class="ql-block"> 1987年11月23日,引进的生产线上生产出一包包饲料,全厂员工欢兴鼓舞。当时为了提升工厂和产品的知名度,我们请来报社和电视台记者,对工厂调试安装生产进行采访报道,记者未与我们打招呼,就在本地新闻中报道我们已投产。本是一件小事,却触怒了有关领导。第二天,我正在车间指导生产线进一步调试,联合企业书记领着一帮人来参观正碰上我,他大声指责我:不经他们批准就报道投产,是目无领导!我当时就晕了,那时我年轻气盛,当即顶了回去。"哦!投产错了吗?投产有罪啦!"我随即下令整个生产线停机休息,给了他一个尴尬。后来我听说,当讨论我入党转正事时,说我目无领导,要延长我预备期,但其他人反对而未果。要真成了,我后来就真是民主党派人士了。</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中国饲料工业已经起步,当时全国的饲料厂95%都是由粮食系统经营,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商业部饲料局到各省饲料公司; 到各市县饲料公司,体系还蛮完善的。然而,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是混合饲料,基本上是统糠加麦麸加少量玉米的糠麸饲料,营养水平很低,当然价格也很低。虽说省公司都有配方技术指导,但基层都是胡乱添加,更谈不上有什么质保体系。好在当时泰国正大己进入中国,为现代饲料工业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筹建之初,我就带领主要的技术人员,去岳阳正大考察参观了一趟,对大家讲,今后我们的饲料厂就是这样,由此大家信心倍增。应该说正大公司是中国饲料工业的老师,现在的国内饲料企业的经营模式、产品模式、管理模式都是参照正大公司的。所以现在饲料行业很多大老板都是出自正大,这是很自然的。</p><p class="ql-block"> 在当时粮食系统饲料厂生产的饲料,叫配合饲料实际是混合饲料,其主要成份是糠麸加玉米,价格定位是高于米糠而低于议价米。我们在投产后的试生产中,陶厂长坚持要品牌至上,我坚持要质量第一,再加上我们引进设备高昂的成本,饲料价格决不能低。小机组试验料我们价格定在接近于议价米价格,正式投产后价格定在远高于议价米价格稍低正大公司价格。这样,系统内各种议论纷起,"饲料买得比米还贵,鬼才会买!" 很多人风言风语准备看笑话。这时,长期支持我们的省饲料公司领导也开始担忧,派了一个干部到厂里来了解情况,我给这个干部汇报,但总是讲不清楚。于是,我给省公司领导写了一封长达几页的信,讲述了定价的背景,大概有这么几点:一是我们要优质优价创品牌;二是进口设备每年的很高折旧费要摊成本;三是我们价格比泰国正大还是要低;四是经我们调查用这个价格饲料养供港猪的农户是有利可图的;五是我们实行这个价格几个月来销量并未下降。我的这篇长信试图说服领导。好在领导很开明,过后就没说什么,默许和支持了我们。这样,我们优质优价的经营理念一直坚持到现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投产之时,我们采用一个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营决策,客户只要交一定的押金,发一个饲料供应证,每月按计划供应定量的饲料。由于,小机组试验料早期市场推广做得好,供应证发放量超出我们预计,仅押金就收了百多万,正好满足了我们流动资金不足。没想到,到了88年下半年,碰上全国抢购风潮,各种物资供应高度紧张,我们饲料价格不能涨,原料供应又紧张,造成我们的饲料指标黑市差价每吨高达300元。当时倒卖饲料指标猖狂,严重影响养殖户饲料供应证供应。为此,我们严格控制了指标,财务每天检查饲料开票是否违规,我则每天检查每天的批条,制止了一些不正当的批条。整个抢购风潮期间全厂没有发生严重的倒卖指标现象,从而保证了养殖户饲料供应证的供货,取得养殖户对骆驼牌饲料的信任,到了89年后经济紧缩期,客户给了我们丰厚的回报,骆驼牌饲料销量不降反升,成为市场畅销的名牌产品。在抢购风潮中,我严审和查核饲料指标批条,为此得罪了许多领导、亲戚、朋友,在此,我对你们说一声对不起了。</p><p class="ql-block"> 1999年饲料厂投产营运,省局投资项目时只给了建设资金,未给流动资金。这样,我们只有经营时粮食系统内部调拨的原料资金分期支付,好在我们实行饲料供应证制度,收取了百多万押金。我们找工商银行车办贷款,他们不相信我们,就叫他们到厂内看我们办饲料供应证与农户签订的合同,并且我们每天有十多万现金进帐,于是他们给我们贷50万。有了这三笔资金,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经过1988年试生产运行,当年饲料产量就过了二万吨,实现利润178万元。1989年元月正式通过省局的竣工验收。</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是我竣工验收当天的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