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值公元2022年,在两座没有四季的城市里,处于动动静静交替中的30人,用30个夜晚,90个小时,彼此陪伴着,在一本书中阅尽世事更替千年如走马,感叹物是人非却仍山河依旧,看那草茫茫秦汉陵阙,时光流转也不过似那月影圆缺。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眼万年,看尽沧海桑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是一本什么书</b></p> <p class="ql-block"> 《10000年中国艺术史》分上下两册,上册商秦汉晋唐,下册宋元明清。作者去粗取精,将历代器物、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载体依次排列在它们所处的朝代中,并注重其赖以产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它们与哲学思潮、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既讲历史,又讲艺术品,对于初学艺术史的读者非常友好。</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逊(1915~1969)先生是中国美术史学科的创始人。书的原稿,其实是先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编撰的内部教材。当时由中央美术学院和故宫博物院分别以《中国美术史讲义》、《中国美术史讲稿》为名在内部印行。直至1985年,先生去世16年之后,《中国美术史》终得以第一次公开出版。</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现在这个书名有点浮夸,哪有一万年之久。可又有什么所谓呢,一眼也可万年。</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多看了它一眼,于是选了它作为我们共读的第三本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见如故,许以眉目成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是一群什么人</b></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人,从“深国交家长悦读社”结缘。这是一个什么组织呢?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下悦读社的公众号。关注容易,想加入可就不容易了,需要自家娃的加持,才可获得国交家长的身份。</p><p class="ql-block"> 悦读社的500人大群基本满员了,各种读书小群时不时地招新。我们这些人,从一起读《全球通史》开始,到《艺术的故事》,再到《10000年中国艺术史》,有人走,有人来,一直控制在20几人的小团伙。素未谋面的居多,酝酿了几次网友奔现,来省城的成行了,去特区的夭折了,只能把这份念想压在心底,好在,快了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木难支,当是众擎易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是一门什么课</b></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会读这本书?《全球通史》和《艺术的故事》讲的都是全世界的千年往事,中国的内容在里面只是一个篇章。有了这两本书的知识基础,再来系统了解民族文化,对于我们的美学体系建设是很有必要的。于是就到了该读中国艺术史的时候了。</p> <p class="ql-block"> 虽然群里有专业画家,有博士生导师,有学识渊博的班长,但学习是大家的事情,听课总是没有讲课能学到更多。正所谓一木难支,众擎易举,于是班长按照书的章节分解、归类,发到群里,每个人自己抢任务。这些年抢菜的比较多,还没听过抢作业的吧?在我们这里确是真实地存在,每学期都要上演一次。想讲的内容都是手快有,手慢无的那种,不到半天,课表就确定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每个人要做的就是,如何把一本入门书里的几页内容做成百页PPT,讲满两小时。灵犀学霸说,她用了200个小时备课,才拿出了2小时的课件。于是,大家又默默地加了一条抢课守则:早讲早躺平。结果每本书的前面几个章节更是抢手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的躺平照,也是有出处的。</p> <p class="ql-block"> 寒假已过,新学期开始了。2022年2月28日,选了个吉日,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第一课开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苇以航,历经万年风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里发生什么事</b></p> <p class="ql-block"> 前尘往事,时光为渡。展开历史的长卷,细品每个值得回味的瞬间。 </p><p class="ql-block"> 这边厢赵佶黄冠缁衣,暖阳下端坐拂琴;那边厢黄州城外的东坡上烟雨飘摇,苏轼不由得紧了紧蓑衣;戈壁滩上的风沙吹过莫高窟,携着飞天神女裙带上的铅丹让故宫太和门前的铜狮迷了眼;周天子定鼎洛邑,宅兹中国的王者之气,令唐三彩骆驼上的载舞俑打了个寒战;中年张择端眯着眼,细心勾勒着汴河边酒肆门口随风飘展的酒旗,身后那永远的少年王希孟说,千里江山,只此青绿。。。。。。</p> <p class="ql-block"> 请一定要相信,有些东西是潜移默化的,书读多了,会发现看事物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比如:</p><p class="ql-block">芒果冰沙 & 剁椒鱼头 &《富春山居图》</p> <p class="ql-block">花螺配菜的尖椒 & 陕西凤翔秦宫殿的青铜釭</p> <p class="ql-block">很多的趣事推荐读我们的另一篇公众号文章《悦园雅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寸丹心,风月无古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结课之后</b></p> <p class="ql-block"> 从亘古不变的风花雪月和爱恨家国中,我们总不免触景生情,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的"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读完这本书,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各自不同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以下按下册书的讲课顺序排序</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值得被记住,这里的每个人都值得被记住,至少被我们30个人彼此记住。</p> <p class="ql-block"> 书读完了,想起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华瑰宝,还有同样身处世界各地的各家宝贝们,总有一股淡淡的愁,却浓浓的化不开。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等等等,孩子们,你们要替我们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可以亲自去博物馆的日子,已经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辞暮尔尔 烟火年年</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