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议评展示课 线上教学共提高

童~

<p class="ql-block">  九月份中旬,本学期伊始,学校教科研室就计划安排了本学期的三课议评展示课活动。活动安排如下:</p><p class="ql-block"> 1.由于人数众多,本学期重点是五年教龄教师展示和骨干教师示范,活动包括做课和说课(说课自行录制视频至教育云平台),骨干教师(校级以上)协调至少开一半人做示范课;</p><p class="ql-block"> 2.时间上每学科平均分到上表的十个周内进行,不再统一到某一时间段,先进行申报填表;</p><p class="ql-block"> 3.尽量安排在集体教研活动(数学组在周三集体教研),不占用集体备课时间,做课地点统一安排在互动录播教室;</p><p class="ql-block"> 4.至少保证五位评委,做课结束组织集体评课,评分表交至苏丹;</p><p class="ql-block"> 5.收集好过程资料,最终制作美篇总结上交至梁茗淇。</p> <p class="ql-block">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疫情原因,由线下教学转到了线上教学,所以本次三活动真正地变成了“互联网+”背景下的“三课议评”教学展示课评比活动,各环节均在线上进行,共有七位老师参与。</p> <p class="ql-block">  柳屹峰老师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们的思考何为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熟悉的例题来承上启下让学生体会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便利性,巧妙设问顺利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堂内容完整流畅,学生主动积极。</p> <p class="ql-block">  孙黎老师《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起始课,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基础上接触有关方程的知识,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p><p class="ql-block"> 本课内容设计切合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探究情境中包含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p> <p class="ql-block">  海红丽老师《有理数的乘法》一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实际背景,但仍有必要让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因此本节课借助水库水位的上升和下降,用探求规律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观察归纳,自发地总结并概论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p> <p class="ql-block">  张芳老师《探索三角形相似(2)》是三角形相似中重要的一节课,在上节课已有的基础上,继续类比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分析,难度较大,要带领学生分析两边成比例的条件下增加对角和夹角的两种情况,正值疫情中,有效的利用了计算机将同学们画的图利用起来,使学生更能直观感受到验证定理的过程,相比于常规教学操作,能加深学生理解定理的印象,起到更好的作用,在应用定理时,始终记得夹角和对角两种情况,并且在例题讲解时强调书写过程,题目分析等细节,不过还存在一些不足,语言过于啰嗦,有些细节没注意到,谢谢各位前辈的点评,我将会继续努力,以后多请教她们!</p> <p class="ql-block">  郑舜之老师本节课内容选自北京师范大学版的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四章第四节,课题为《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本节课为第2课时。 </p><p class="ql-block"> 以课本知识内容为主,91页蓄水量问题作为引例。引导组织学生对一次函数图象应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感受,老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展示教材中的引例,提出问题,引导组织学生展开猜想、实践等活动。例题是课本91页的例2中的系列问题。例题1的学习解决的过程,也是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由于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已对此类问题有了亲身的感受,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p> <p class="ql-block">  马云霞老师以课本上所给出的某校科技小组同学用铺垫木板的方式过烂泥湿地的方法作为引入。通过物理知识中压强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指导学生画图像,并通过观察图像,关注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取值范围,渗透函数思想以及数形结合思想。</p><p class="ql-block"> 接着运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背景,打破学科界限,通过跨学科教学,设置两道例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逐步分析,最后通过建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渗透一题多解的方法,引导学生会解题后再思考,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思维,并通过综合运用图象及性质,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读取信息的能力,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反比例函数知识的应用,我遵循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了三道随堂练习,对上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使课堂教学前后连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形结合”研究方法,及时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p> <p class="ql-block">  岳佳老师本节课我上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锐角三角函数,这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利用多种方法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涉及正切值表示倾斜程度),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函数。首先课程前提以判断实际生活中梯子的陡缓程度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用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数学方法刻画特征。但需要比较梯子陡缓时,不得不借助数学手段,借此向同学们展现数学价值。在整个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意愿,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让课堂丰富起来。</p> <p class="ql-block">  每次做课教师都会先将自己所上的这节课录屏,然后全组教师在教研活动时再观看本节课的视频,之后由黄组长组织大家认真地进行评课研讨,每位评课老师都会真诚的给做课老师一点自己的经验、建议,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讨论,相信每一位数学人都会从这样的观摩、学习、聆听的活动过程中有所收获,对于线上教学如何提升课堂质量有所思考、有所改进。</p> <p class="ql-block">  数学人一直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断地探索、总结,相信我们一定会开拓、进取,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洪流中乘风破浪。</p> <p class="ql-block">图文 编辑:数学组 耿静</p><p class="ql-block">校对:王晓洁 黄莹</p><p class="ql-block">审核:张建东</p>

学生

老师

教学

数学

本节

例题

图象

问题

函数

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