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一本书,懂得爱与尊重——读《爱和自由》

慧润阶梯~佳佳

<p class="ql-block">1儿童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p><p class="ql-block">儿童时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种“灌输”,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儿童会自己吸收。遵循这个发展规律,孩子就会发展得很完善。</p><p class="ql-block">2儿童的敏感期</p><p class="ql-block">儿童内在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帮助他认识世界,这种特殊的能力就叫“敏感期”。</p><p class="ql-block">3儿童必须自己感觉</p><p class="ql-block">儿童应该在他自己的发展点上探索、努力、成功,将经验肉体化,将概念内化。这个经验是从儿童自己的探索开始,通过他自己的每一个小开拓而进行的。</p><p class="ql-block">4儿童心智发展的内在过程</p><p class="ql-block">心智的发展需要时间。儿童所要接受的所有的一切是连续不断的,“并直接与儿童本身的心理潜力相关,而不直接与老师的工作相关”。</p><p class="ql-block">5儿童教育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我们需要用爱的方式,逐渐地帮助孩子形成一个有序的环境,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和孩子一起照顾环境,然后帮助孩子,让孩子自己照顾环境。</p><p class="ql-block">6儿童的感觉训练</p><p class="ql-block">感觉训练是由自我完成的,由于感觉必须由自己体验、自己经历,最后会得出一个结果——概念,因此也被称为自我教育。</p> <p class="ql-block">“爱”造就安全感</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为了你好!”“天下没有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的!”类似的话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所耳闻,我们把“爱”当成了本能,好像能够不假思索地将“爱”与“好”画上等号。但是在这本书里,孙瑞雪要教我们学会怎样去爱孩子,她认为“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稳定的爱的环境让孩子获得安全感。瑶瑶和圆圆是同一个班的孩子,瑶瑶在平时会毫无保留地对老师表达着自己的爱,几乎每次见到我们都直接伸出双手要一个拥抱,当然这样的动作会得到我们的积极回应,而圆圆在班里表现出爱告状的特点,或者总是在我们面前求关注,好像我们的一小句回应才能让她安下心来。结合孩子的家庭背景分析,圆圆在二胎家庭中越来越渴望得到一种被理解的爱,在幼儿园里便延续了这样的需求,而瑶瑶一直以来表现得乐观、自信、大方,因为在家里母亲也是如此对她和哥哥。两个家庭不可能说自己对孩子没有倾注爱,但是爱的方式的不同让他们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着。同样,打着“爱”的幌子进行的包办代替和严苛管教对孩子也只会产生不良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小行为大影响</p><p class="ql-block">第二点,我想谈谈和作者相同的观点——你眼里小小的逗引或恶作剧对孩子带来的伤害其实无法估量。小班孩子刚进入到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里来,他懵懵懂懂,主要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来习得新经验。也正是因为“絮絮叨叨”,成人总爱围在这样的“小可爱”旁边和他对话,好像吸引到了孩子注意力的人便是胜者。这个年龄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对有些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成人如果在这个时候以这些概念为逗引的内容,输出一些错误经验来开玩笑,一方面可能引发孩子的抵抗情绪,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另一方面也在心智上对孩子产生混乱的损害。而让孩子混乱的也不一定是语言,当成人的言行不一致时,也会让孩子的发展有偏离轨道的嫌疑。面对好奇心爆棚的孩子,为了避免让他们有心智混乱的现象发生,我们作为教师也不要不懂装懂,可以引导他们去探索,甚至生发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活动。</p><p class="ql-block">从自由到自律</p><p class="ql-block">另外,自由是纪律的基础,而这里的纪律不是指幼儿在我们的命令下去遵守纪律,特别指的是幼儿按照自己的规律产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我想,教师当然是非常支持孩子们个个都形成自我控制能力的,这样也不至于自己用“高分贝”来提醒、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而这样的做法的危害性也极大。看到这个观点,我还想到了有位一线教师告诉我的“自主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我想这里主要强调目标的重要性,遵守规则的孩子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更大程度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身为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士,我们要对幼儿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与信任,有时还可以以他们为师,时常从善的角度看待幼儿,并且做一名支持者,让他们有机会沉浸在自己的工作状态中,依照内在规律发展。我想,这便是给他们最好的成长礼物了吧!</p>

孩子

儿童

自己

我们

心智

幼儿

他们

圆圆

发展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