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单元的美术教学实践与探索——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区)美术名师工作室观摩活动

毕艳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22年12月9日下午,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区)美术名师工作室成员共同观摩了由广东省教育科研院主办的“聚焦新课标,构建新课堂——‘走向大单元的美术教学实践与探索’”研讨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 观看了《走进中国民居》大单元课程的三节系列课程,聆听了国家义务教育艺术课标修订专家组核心成员房尚昆关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与方法》,以及广东、深圳等地区教研员针对聚焦统整教材、实施大单元教学的主题研讨。工作室成员们带着问题学习观摩,收获颇丰,对我区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讨有着实践指导意义。总体从三个方面的体悟和收获。</p> 大单元课程展示 <p class="ql-block">  “铁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形成各自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中国民居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在小学生师生的美术课堂中如何深入探讨和创想的呢?</p><p class="ql-block"> 《走进中国民居》大单元课程中的三节课,三位老师互为一体的设计实施,选题包含中国民居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三个部分,也充分显示了三位数课教师对民居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教育渗透,也很好的诠释说对民居文化把根留住,保护性发展的教育理念,达到了单元教学的目标。</p> 教研沙龙 <p class="ql-block"> 王荟姝老师说:“单元课程的立意是人的发展,从整体到局部的别样感受。”第一课是任务单、第二课是取景框、第三课是贴纸条、小组讨论,三节课都比较注重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注重学科的融合,以及单元教学重难点的融合。并给出了建议:开头到结尾共同完成一副作品,三节课重现三种不同的形式,老师再少讲一点,学生多说,自然生成。</p> <p class="ql-block"> 宋莉老师说:“要逐渐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首先,在学科知识方面把知识看做成一个系统,而不是局部。它包含人文,历史,地理,体现出审美主线,再巧妙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体会思维模式,学科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同的,从生产生活中提取经验,课堂实践要融会贯通,做到自然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何楚如老师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一课中看到了背景四合院的称谓,融合了道德法制。第二课里面融合了历史背景、人文、科学、社会文化。第三课中融合了生活经验和感受。三节课,语文文学素养的表述都很突出。知道了美术不是单一的学科,并补充要点包括引进 、整合和延伸三方面。</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由房尚坤老师带了什么是学科大单元的解读。明确了大单元是指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在细化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课程内容所承载的价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系列学习内容与活动的整体设计以完成任务为中心,以实现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合理与掌握。并对学科大单元进行了阐述,使教师有助于避免以课时为单元的零散、孤立、割裂等问题。更加有助于知识的结构化,问题的综合化,有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p><p class="ql-block"> 房老师对大单元设计的基本理念也进行了再次界定,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p> 教师学习掠影 教研路上共成长 <p class="ql-block">  培训结束后,工作室主持人组织每位成员针对观摩的三节课例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每位老师对未来的教学都做了积极的规划。大家将一如既往时刻与新课程标准保持一致,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及研修学习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中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团队着眼于未来,采取积极行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我们也将带着无比的热情,携手前行继续追逐美育路上的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中小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美术名师工作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22年12月9日</span></p>

单元

教学

三节课

民居

美术

工作室

老师

融合

学科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