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 说 醴 陵 瓷——醴陵釉下五彩瓷

猴哥

瓷器是中国独创的发明之一,所以英文把中国称之为CHINA。<br><br>简单地说:绘画在半成品坯泥胎上,画好了之后再上一层透明釉,进入高温窑焙烧而成的,因原产自湖南醴陵,所以就叫醴陵釉下五彩瓷。五彩的颜色在釉的下面透出来显得晶莹透亮非常漂亮,您看到的是花或画面,摸到的是釉面,不是绘画的颜料。<br>在最初的时期,醴陵窑瓷器使用单一的氧化钴作彩饰原料,烧成了釉下青花瓷。二十世纪初,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的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现代为二烧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零售价500多元</i></h5>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醴陵在湖南省的东部,属株洲管辖,在省会长沙的东南方向110公里。 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湖南凤凰人熊希龄(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总理)为醴陵瓷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清宣统二年醴陵窑釉下五彩镂空葡萄纹瓷瓶(腹部)</i></h5> 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就是醴陵瓷在当时赢得的良好评价。1915年醴陵瓷器远涉重洋,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的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瓷瓶和贵州茅台酒同获最高荣誉,为中国赢回了两枚金牌奖章,被国外舆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自此,醴陵瓷器举世闻名,当时的盛况大有与景德镇并驾齐驱之势,釉下五彩瓷成为中国陶瓷的一大特色,世界性的创举。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民国醴陵釉下五彩瓶</i></h5> 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烧造前后不过20余年,由于生逢乱世,作品覆盖面不宽,精品罕见,传世作品不过400余件。故宫博物馆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仅7件,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精品也不过17件。<br>解放后醴陵瓷业有如枯木逢春,醴陵瓷业迅速得到恢复并取得长足发展。醴陵瓷器不但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等首都十大建筑,而且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br>醴陵釉下五彩瓷有着独特的艺术之美。造型富于变化,而趋于活泼。一般的瓷器器型墨守成规,而醴陵釉下五彩瓷却经常将传统的器型和其他外来的造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且,绝没有大红大紫之类的炫目色彩,淡雅之中透出高贵的气质。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工艺技巧和观赏性。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价值万元的大瓷花瓶</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为联合国烧制的价值3万元的万花赏瓶</i></h5> 因此醴陵釉下五彩可归结为四大特点:<br>1. 物理特性 无铅毒,耐酸碱、耐磨损,永不褪色。在高温烧成的过程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已熔融的坯胎互相粘合着,又有釉层的覆盖。这样不仅不存在铅毒和其它毒性物的淅出,对人体也没有危害,而且还能抵抗外界酸碱的侵蚀,同时在使用中又能耐磨损。<br>2. 装饰效果 色彩缤纷,浓而不俗,淡而有神。除彩饰技巧外,覆盖在纹饰上的这层釉,通过高温烧成后,变成了一种玻璃质薄层,具有莹润、光洁、透明的特点,色彩缤纷的画面就能通过它而显现出来,所以纹样平坦光滑,有玉一般的润泽和光彩。<br>3. 瓷质美感 画面光亮平滑,清雅明快,晶莹润泽,具有饱满的水份感。由于醴陵釉下五彩采用了一些特殊的装饰技巧,如双勾分水法,使色彩平坦无痕,色彩浓淡过渡自然,再加上高温烧结后的釉层,给人静中有动的感觉,看得见、摸不着,美中藏秀,光影闪动,令世人惊赞。<br>4. 色彩效果 装饰纹样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它特有的那种双勾分水彩饰技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像工笔国画,先用线条勾勒图形轮廓,再以分水法(又叫灌水法)填以色彩,并且分水不仅要求色彩平坦,而且要重选出多种层次,运用罩色与接色等多种技法,使图案呈现出丰富的色调。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样品展示</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瓷瓶上的鱼</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人民领袖毛泽东</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釉下五彩大挂盘</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i></h5> 醴陵釉下五彩瓷工艺流程:<br>1-拉坯(制坯)。选用上等的优质瓷泥;在成型前对瓷泥进行筛选、研磨、滤渣、沉淀、吸铁、打浆、勾兑等工序,以保证瓷泥不参杂其他杂质;手工制做坯胎;现代大批量生产定型产品用压坯工艺。<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制坯工匠在拉坯(下面的转盘转呀转)</i><br></h5> 2-修坯。成型的坯胎需要艺人将坯胎体打磨的十分平滑,其工序全凭艺人们的手感操作,具有十多年的制作经验方能胜任。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压柸模具</i></h5> 3-素烧。坯胎的预烧(800℃),所谓素烧就是不着色初烧,也使坯胎定型,经素烧后的坯胎附着性好,易于着色。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经过素烧的柸胎</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素烧后的精修</i></h5> 4-勾线。所谓勾线就是在经素烧后定型的柸胎上绘制图案的轮廓,以便填色,填色的彩料是液体,当液体彩料遇到勾线时,勾线会阻隔液体彩料不至于流淌到轮廓以外,使填色的液体彩料渗入柸胎,所用的勾线颜料经高温后变的无色,所以我们看不到成品上图案的轮廓线。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勾线</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复杂的图案还需要绘制好底图</i></h5> 5-彩绘。简单地说就是在勾线好轮廓中填色,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与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配制而成。釉下彩料也由历史上的五种发展到现在的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等几十个品种,几乎涵盖所有色系,加上各种复色,目前已有百多个不同色相的彩料用于釉下彩装饰。填色时不仅要求色彩平坦,而且要体现出层次,运用罩色与接色等多种技法,使图案呈现出丰富的色调,这就要求操作者具备相当的线条功力和高超的填色技巧。<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勾线会阻隔液体彩料不至于流淌到轮廓以外</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就是这么一笔一笔画出来的</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彩料</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真工夫</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绘制车间</i></h5> 6-盖釉。彩绘后就可以施釉了,一种是长石釉,一种是石灰釉;长石釉始熔温度较高,表面张力较大,使颜料发色相对稳定,不会像石灰釉那样容易产生烟熏缺陷,长石釉比传统石灰釉白度高,釉下色料的艳度也明显提高,装饰效果更加清新、明快;石灰釉的流动性能好,透明度高,釉面光润莹彻,表面清亮、平坦、色彩沉着典雅。覆盖的这层釉,通过高温烧成后,变成了一种玻璃质薄层。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绘制好等待上釉</i></h5> 7-彩烧。原始的窑是以木炭、煤作燃料,现代用电、气作燃料。绘制好的瓷体要经过137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由于是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技术上很难把握,仿佛火中取宝一般,成品率不到70%。因此目前还只有个别瓷场能够烧制。用于釉下彩的彩料在高温里烧制会变化颜色,掌握好彩料的调配尤为重要,才能达到博彩万物,色彩绚丽,栩栩如生。<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烧裂了太可惜</i></h5> 8-成瓷。一件釉下五彩瓷的制作工艺流程极其繁琐与复杂,且难度极高。所用彩绘颜料来自于釉原料、稀土和有色金属矿物质,其中一些颜料中还含有黄金等贵重金属,十分珍贵;故一窑坯子,成品率并不高,精品就更少,所以大师级的产品往往天价难求。要想烧出这种精美绝伦的名瓷,不仅费时、费力、费成本,而且技术要求相当高,烧成难度非常大,故有“生在泥上,死在窑上”之说,堪称为“火中取宝”;出炉后的残次品全部粹为瓦片绝不上市。故醴陵瓷器举世难匹的釉下五彩被称之为——瓷器中的泰山北斗。<br> 作为参观者自始至终也搞不清一件醴陵釉下彩从取泥到成品上市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恐怕连业内人士也难以阐述的很准确。因此,每一件经过N多道工序手工醴陵釉下彩瓷不但有它的实用价值,更是一件艺术品,价格不菲。<br><br>当然现代批量生产定型的醴陵釉下彩,也有采用贴花工艺。釉下手绘和釉下贴花的分辨,最简单的办法是两个同样的瓷器放在一起,看图案是不是完全一样,如果完全一样,没有任何细微的区别那可能是贴花的;要是手绘的,画得再怎么相同也会有不同的。你家里的釉下彩是手绘还是贴花的呢?<br><br>釉下彩与釉上彩<br>醴陵的釉下五彩的颜料是稀有矿物质研制而成,能耐得住近1400度高温,而且不需要任何辅助剂,在1370度高温时发色最漂亮,所以能做在釉的下面了。普通的漂亮的瓷器的画面的颜料都只能耐到几百度温度,而且是靠别的辅助剂来发色,所以决定了只能做在釉上,也就不能阻隔有害元素的淅出。釉下五彩摸上去是光滑的釉面,手感光润;釉上彩摸上去是颜料,手感感觉粗糙了。平时您在商场超市里可能看到美丽漂亮的瓷器,也许是釉上彩,使用几年时间,那些漂亮的花就慢慢消失了,也许部分彩料从您嘴巴吃到身体里去了。建议您今后购买餐具和茶具时要慎重。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毛主席用瓷和常委杯</i></h5> 1958年以前,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及人民大会堂用的是景德镇瓷器,因景德镇瓷器有不足之处……(咱不说人家坏话),1958年后选用醴陵的瓷一直到今天,不仅是因为毛主席喜欢家乡的瓷器,更重要的是醴陵釉下五彩瓷经久耐用,符合健康环保要求的。为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及国外元首做瓷,讲求精品,精工细作,产量小,每年根据管理部门的要求适量地补充,所以生产量不大。常委杯共有12个花面,红芙蓉、蝴蝶兰、蓝牡丹、兰草、白牡丹、松树等。蝴蝶兰常委杯是毛主席常用的款式,松树常委杯的花面是周总理喜欢的款式,外国元首来的时候一般是用兰草常委杯,人民大会堂开大会的时候主席台上白牡丹常委杯出现的次数多,人数较多的大会大多使用老款兰草杯,红芙蓉常委杯是采用毛主席家乡湖南的省花芙蓉花样式制作,是湖南政府及各重要场所的办公用杯。这些您在看电视时留意可以看得到。<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松树常委杯的花面是周总理喜欢的款式</i></h5> <h3><p></p><p>醴陵瓷与景德镇瓷<br>景德镇瓷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人们讲起瓷器便能想到景德镇。醴陵的瓷虽然历史也悠久,但是细瓷的历史基本上是从清末开始,至今天历史才100年,而且历经历史的沧桑,1958年后也主要供政府等重要场所,一般民间就知道得少些了,也可以认为是新中国的官窑,近些年来才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认识和享受醴陵的釉下五彩瓷。<br>一些传说<br>当初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样品刚刚送到北京,众多领导人看后又呈给周总理,总理当即拍板先给中央烧50套(常委杯),并指示杯体底端反面凹度再深些。工作人员发现总理每次开完会杯子下面总压着5毛钱,后来明白了,总理要求杯体底端反面凹度再深些是为了付茶钱。可以说周总理为醴陵釉下五彩瓷开辟一个新纪元。<br>常委杯的规格是:高度13、直径8.5、容量450/15。为什么定这个规格呢?杯子的保温性与杯体的高度、直径、容量及厚度有关,刚沏的茶要等多久入口不烫嘴,人等待的时间又不能太长,而这个时间刚好又使茶泡出最佳味道,盖上杯盖能保温多久;再则,南方大多数人是把茶叶放到杯中(不是把茶叶放进大茶壶)冲泡,饮第一杯时会留下1/4或1/5,第二次续的开水与第一杯留下1/4或1/5冷茶相混,及还要考虑到杯体吸收的热量,基本上不用等待就达到了饮用的温度等诸多因素。为了达到这些要求,经过对杯体的高度、直径、容量、厚度及时间反复的实验,得出了常委杯的最佳规格(当时要用华罗庚的优选法可能会更准确)。</p><br><p>“瓷城”醴陵时下又生产盛行的中国红瓷。愿醴陵瓷永远辉煌,愿中国的瓷业永远辉煌,无愧“CHINA”。<b></b></p><p></p><p><b><br></b></p></h3> <p class="ql-block">前几日在电脑里找东西,看到了2013年我在网易博客上发表的这篇博文稿子,是当年长沙简牍博物馆市民讲堂组织会员去醴陵参观的所写的收获。当然现在在网易上是看不到了,所以我把它放到了美篇上。2022年12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