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 炉火 暖冬

青春

<p class="ql-block">  我不是影迷,我也不追剧。强国里刷到了《人世间》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桥段,主人公朴实的语言直击人心,陈旧的画面把我拉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那时候我们还是孩子,没有像样的玩具,我们的快乐是大自然赐予的。上山下河、爬树玩沙、摸鱼捉虾,往往到了天黑才意犹未尽的回家。冬天的乐趣莫过于一场雪后,下课铃一响,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奔向校园,红彤彤的小手抓起一个个雪球扔向对方。尽管被一次次砸中却没有一个人急红眼,叫声、笑声、呼喊声在校园里此起彼伏,这十分钟太短,太宝贵了。偶尔,童心未泯的老师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里,我们一起堆一个大大的雪人,惟妙惟肖的给他装扮上,让他在校园里听我们的朗朗书声,让雪花以伙伴的姿势与我们一起成长。放学的路上,村庄成了天然的溜冰场。淘气的孩子们总会把熟悉的地段磨得锃亮,我们追赶着,嘻笑着跑回家,洒下一路的欢声笑语。后来我长大了,再不能像孩童般肆无忌惮的玩儿。远方的求学生活让曾经的小伙伴们聚少离多。于是冬季便是聚会的好时候,求学的、打工的、居家的免不了要小聚。如果再来场雪更是锦上添花,记得那年大年初二。屋外是纷纷扬扬的大雪,屋内是把酒联欢的热血青年,兴尽晚归,一帮人从村东送到村西,又从村西折返到村东,双脚踩在雪上嘎嘎作响,身上的雪花落了一层又一层,大人们如果知道了一定会取笑我们这群傻孩子,因为他们不知道当时的雪中弥漫着友情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我饱尝过没有暖气的寒冬,手脚上的冻疮每年欣然而至,成了我的老朋友。于是火炉便是人们的聚集地。那时学校给每个班发散煤。师生自己做煤球,其实我们也只是给老师打打下手,加水,搬煤球等。像一只只小蚂蚁提前为自己的冬日忙碌,教室后面堆起的煤球,便是炉子一冬的口粮。火炉有老师的精心照料。课间火炉旁的红薯,馒头散发的香气,同学们围在火炉旁烤火说笑,偶尔炉火熄灭了,早到的学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木炭生火。没记得他们是否将火生着,只记得那个生火的少年满脸是黑。放学回家总有一口小锅架在家里的火炉上,锅内的食物填饱了饥饿的肚肠。炉火的温暖烘热了归来的少年。晚上一家人围着火炉看电视,火光映红了家人的脸庞,炉旁一家人的棉鞋依偎在一起说着悄悄话,这就是冬日里家的味道。睡梦中迷糊的少年也会瞥见炉火旁仍在缝补的母亲,"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每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我脑海中便浮现出冬日夜里母亲在炉火旁缝衣的镜头。</p> 红艳艳的炉火里有亲爱的小伙伴,有慈爱的母亲还有淳朴的父老乡亲。大年三十,胡同里的青壮年汉子们自觉的一起到山上砍来松枝,带回树根。傍晚时分,整个胡同燃起了两三处火堆,终日操劳的大人们终于停下来围坐在火堆边,闲聊着一年的喜乐哀愁。小孩子们也走街串巷,感受年的气息,有时候还故意将鞭炮扔进火里,大人的呵斥声里夹杂着他们的坏笑。火堆驱散了严寒,火堆像个好客的主人将南来北往的村民迎了一茬又一茬,大人们还会在火堆里给孩子们烧馒头,说是祛百病,记得隔壁那个山西的大娘,细细地为我烧馍,为我拂去馍上的烟灰。我的家是一个大家族,父亲兄妹6人携家带口大年初一给爷爷拜年,远远的在爷爷家的门口首先看到红红的火堆,这个火堆见证了我们家族的日益壮大,见证了这蒸蒸日上的好日子。那时的年与一丛丛的火堆是孪生兄弟,年在火苗的陪伴下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岁月的温情亦在冬日的炉火里日久醇香。 如今啊,我们住上了高楼。冻疮再也没有光临过我的手脚,这亦如春夏的温度让我忘记了已是数九隆冬。唯有那窗外飘零的雪花提醒我冬天的到来,玉带湖两旁的垂柳、房屋、水面也是银装素裹。再也寻不见雪花飘落时,山村那错落有致的雪景、那白雪皑皑的原野、那跺着脚,捂着耳朵的乡里乡亲、那木锹响亮的铲雪声……如今啊,小伙伴们已散落在天涯。夜深人静,嗅几缕书香,品几口清茶,那书中的故事和温暖的记忆丰满了我的梦乡! <p class="ql-block">  </p>